2008~2010年云浮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2011-06-01 09:56高炳谏区勇勤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本站献血者试剂

高炳谏,区勇勤,黄 飞

广东省云浮市中心血站,广东云浮 527300

血液及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及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采供血人员需要了解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和不必要的采集、制备、检测等费用,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笔者对本市2008~2010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参加本市无偿献全血者共49 697人次,在报废的血液中,红细胞类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2 788袋,血浆类非检测因素引起不合格的,由质管科和相关科室核对确认的报废血液共6 926袋。

1.2 仪器

使用MUItiskanMK3酶标仪、MUItiskanMK2洗板机、澳斯邦STAR-8CH全自动加样仪,采供血管理信息系统为汕头穿越血液信息管理系统[PASS 2000C]。

1.3 试剂

HBsAg、抗-HC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为珠海丽珠(初检)和北京万泰(复检);抗-HIV检测试剂用上海科华(初检)和北京万泰(复检);AIT的检测试剂为北京瑞尔达(初检)和北京倍肯(复检)。所有试剂均有国家药监局批检合格报告,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与结果判定。

1.4 方法

献血者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和初筛化验(硫酸铜比重法测定Hb,金标试纸法初筛HBsAg),合格后献血。罗定和新兴两个采血点的血液和标本每星期1~2次送回本站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成分制备。ALT检测采用速率法(≥40μmol/L为不合格),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均使用两种不同试剂进行初复检检测,初复检两次结果均阴性,判定结果为阴性,初复检两次结果为阳性判定结果为阳性;如初复检两次结果不统一判为可疑,再剪取血袋辫子标本重新进行两次检测,复检结果只要有1种试剂结果阳性则判定该袋血液不合格。抗-HIV初筛阳性血液标本送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实验室确认。其他非检测因素中的脂血、脂浆、破损、不足量、过期和析出等通过外观及相关标准判断。

2 结果

调查显示,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为5.61%,红细胞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为1.75%,血浆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为13.94%。2008~2010年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见表1,红细胞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见表2,血浆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红细胞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血浆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高于国内部分地区[1-2]。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 ALT(3.04%)>HBsAg(1.70%)>梅毒(0.57%)>抗-HCV(0.25%)>抗-HIV(0.05%)。

ALT增高占采血人数的3.04%,是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引起ALT增高的因素很多,除肝脏疾病外,感冒、睡眠不足、药物、体重增加、生活习惯、过度疲劳、样本的运输和保存条件、检测方法等都是影响ALT变化的因素[3]。本站的两个采血点的血液及标本每星期只运送1~2次回本站进行检测,对ALT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体检医生应重视对献血者饮食、睡眠的询问,特别是晚间的街头献血,更要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采血点的标本也要尽快运送到本站进行血液检测,同时应开展采血前ALT快速检测,这样不仅能够大大减少血液报废,降低成本,也可以排除具有潜在危险的献血者,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健康,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HBsAg阳性血液报废,占采血人数的1.70%,是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第二大原因。献血前的快速检测是减少血液报废的有效方法[5],虽然笔者在采血前都进行了快速乙肝检测,由于试剂灵敏度不高、试剂保存温度、环境温度因素,或在采血人数多的情况下,化验人员观察时间不足或测试血量不够等因素而导致漏检。因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快速筛查的准确性。

血浆类非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13.94%,其中脂浆报废占采集血液的10.47%,是血浆类报废的主要原因。引起脂浆的主要原因跟献血前的饮食有关,特别是晚间街头的无偿献血,多数都是晚饭后进行献血,因此,体检医生应详细询问献血者的饮食情况,如果饮食过度油腻应劝其暂缓献血,并告知献血前一天或当天应清淡饮食,减少脂肪血的发生。另外,应加强培训,严格掌握脂浆判断的标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不足量血液报废占采血人数的0.69%,引起血液不足量报废主要原因是献血者初次献血精神紧张、血管较细及采血人员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导致血流不畅,或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而中止采血[6]。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交流,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高三学生,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应劝其暂缓献血。

血液过期报废占采血人数的0.44%,主要原因是血液偏型及无计划采血造成的,因此血库工作人员应根据临床用血量调整库存量,严格制定血液采集计划,避免血液过期报废。

引起全血及红细胞类破损的血液报废占采血人数的0.27%,主要原因除与血袋的质量有关外,还与人为操作因素密切相关,如热合导管不严、装杯不正确、配平不准确、离心机转速不正确等。因此在成分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离心条件,规范操作。血浆破损主要是因为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在4℃冰箱解冻后再离心,血袋脆性增加,容易破损。另外在储存、发放、运输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破损。因此,工作人员在移取血浆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严格操作规程,最好用硬纸盒包装。建议购买血浆速溶箱,改进制备冷沉淀的方法,减少血浆的破损,减少血液的浪费。

表1 2008~2010年红细胞类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统计[袋(%)]

表2 2008~2010年红细胞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统计[袋(%)]

表3 2008~2010年血浆类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统计[袋(%)]

红细胞类血液报废的其他原因有超量、人为因素及不规则抗体等。主要原因是个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强以及某些新进员工操作规程不熟悉。所以应强化对工作人员特别是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制定奖罚措施。

血浆类血液报废的其他原因有血浆颜色异常、溶血、颗粒等。主要原因是两个采血点的血液每星期只运送1~2次回本站进行成分制备,贮存了1个星期后的血液再分离,血浆容易析出小的颗粒,导致血浆的报废。因此,建议采血点能尽快将血液运送到本站进行成分制备,并严格掌握判断标准。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因此,采供血单位应针对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招募固定自愿的无偿献血者,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永久淘汰的献血者要及时反馈,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并谢绝再次献血,以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浪费。

[1]李蓥玲.桂西地区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6):899-900.

[2]刘英杰,张玉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控制[J].河北医学,2009,15(10):1249-1250.

[3]何子毅,邹文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5):292-294.

[4]高晖,刘萍,王学刚.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07,28(4):387-388.

[5]张浩,陈国安,孙立平等.2007-2009年武汉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2):97-99.

[6]曹彩霞.报废非标量血液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79-180.

猜你喜欢
本站献血者试剂
维斯塔潘卫冕F1总冠军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SKY微型气象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霜冻精细化预报模型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