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2011-06-04 01:15张全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苏州215004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2期
关键词:预防性抗菌我院

沈 珠,张全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苏州 215004)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类药物。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无污染手术,一般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种类、给药方法等[1,2],若应用不当或滥用,不仅导致术后感染率上升,还易出现耐药菌株,引发二重感染[3]。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进行手术预防用药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监管措施实行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进一步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的问题,便于完善院内预防用药规定,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普外科和骨科1—5月份和8—12月份的Ⅰ类切口手术(乳腺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疝修补术和关节镜检查治疗术等)病例各100份,其中1—5月份的病例作为加强抗菌药物监管措施实行前组(A组),8—12月份的病例作为监管措施实行后组(B组)。A组男性2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43.8岁;B组男性2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38.2岁。抽样患者在术前均未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感染指征,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

1.2 研究方法

查阅出院病历,登记患者一般信息(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信息(手术名称、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名称及剂量、用药时间、出院带药),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药费、住院总费用)。分析抗菌药物监管措施实行前后,A组和B组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选用种类,预防用药时间,平均费用等方面是否合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两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

1.3 抗菌药物监管措施

成立抗菌物合理使用指导小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每月1次检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38号文件。对不合理的用药病历和医生进行通报批评,并与科室和个人考核挂钩。参照“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可行的院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定,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分级,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开展了一系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活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

2 结果

2.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见表1。经 χ2检验,两组在联合用药,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更换和出院带药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χ2分别为 5.17、6.32、11.87,P 均 <0.05)。两组在抗菌药物使用率上无显著差异(χ2=3.78,P>0.05)。监管措施实施后,虽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仍较高,但其他方面都较之前规范。

表1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Tab 1 Use status of prophylactic antibacteria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s

2.2 抗菌药物种类与使用频率

本次调查涉及抗菌药物5大类20个品种,用药种类及频率见表2。经χ2检验,两组在预防用药种类上存在显著差异(χ2=47.25,P<0.05)。监管措施实施后,B组中第1代头孢菌素在预防用药中的比例明显升高(χ2=36.45,P<0.05)。两组在一线抗菌药物的使用上也存在显著差异,B组中一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 A组高(χ2=30.31,P<0.05)。

表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频率Tab 2 Varieties and utilization frequency of prophylactic antibacterials use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s

2.3 预防性用药时间

经χ2检验,两组在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和术后持续时间方面均无显著差异(χ2分别为 0、3.77,P>0.05),见表 3。

2.4 抗菌药物费用等经济指标

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756.1元下降至616.6元,经 t检验,存在显著差异,(t=2.01,P<0.05);人均药费和人均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 1.72、0.159,P>0.05),见表4。

3 讨论

经对比分析,自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和监管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体较之前更规范合理,术中术后随意更换抗菌药物的频率明显下降,在预防用药种类上,第1代头孢菌素所占比例提高,更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的要求,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也有所下降。但对于Ⅰ类切口的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比率仍偏高,预防用药的方法和时间无明显改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表3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Tab 3 Time of using prophylactic antibacteria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s

表4 Ⅰ类切口手术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药费和人均住院费用Tab 4 Per capita cost of antibacterials,per capita drug cost and per capita hospitalization cost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Ⅰincision operations

Ⅰ类清洁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特殊情况时才使用,但经调查分析,目前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强,预防用药比率偏高。出院带药中抗菌药物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64.1%,这样不仅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发生,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生应充分评估手术本身感染的危险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权衡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只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才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切实保证[4-6]。

预防用药的种类应根据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抗菌药本身的作用特点进行选择,引起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卫生部文件规定宜选用第1代头孢菌素。经调查分析,自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措施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中第1代头孢菌素及一线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杜绝用药起点高,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和多次换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手术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 h内给药,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但本次调查显示,两组在预防用药开始和持续时间上均无显著差异,合理的开始给药病例仅占31%,且术后用药时间普通过长。急需加强正确合理的预防用药时间培训。

综上所述,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知识和法规的定期培训,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措施,并将其作为医疗质量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实施,才能使围术期预防用药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更规范合理,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王自贵.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68.

[3]Keegan MT,Brown DR.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and practice:Little things that make a big difference[J].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erica,2004,22(3):473.

[4]马新秀.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典型药历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6):453.

[5]Wolfe SA,Podda S.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aesthetic surgery[J].Aesthet Surg J,2006,26(1):93.

[6]Landes G,Harris PG,Lemaine V,et al.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appropriateness of antibiotic prescribing habits in plastic surgery[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8,61(11):1347.

[7]McAlpine JB,Yagisawa M. Antibacte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Gram Positive Infections[J].Annu Rep Med Chem,2005,40:301.

猜你喜欢
预防性抗菌我院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