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带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

2011-06-05 07:25廖方容李运方王志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9期
关键词:带脉小梁艾灸

廖方容 李运方 王志军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528200)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加,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骨痛,以腰膝酸软无力、步履艰难等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艾灸带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全部来自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共60例。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艾灸)30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病例均应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做腰椎骨密度(BMD)测量,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均有明显骨痛。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近3个月内未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片,每次1粒,每天1次;维生素AD片,每次1片,每天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治疗。定位:患者取侧卧位,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水平线为带脉穴,向前绕五枢、维道穴,向后绕腰间一周。方法:取艾条1根,从艾条底端点燃,先灸背侧,待局部红晕扩散至整个腰间,再灸腹侧,从左带脉向前沿五枢、维道穴环绕至右侧带脉穴,令腹部充满热感后,在双侧带脉穴停滞时间稍长,采用悬灸法,前1个月每天1次,之后1个星期2次。

分别于治疗1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疗效。嘱患者忌食海鲜、辛辣食物。

治疗结果

每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骨质疏松程度和骨密度值的比较。治疗前后采用症候积分观察症状好转程度:①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②不能立行30min以上。③身材短缩。④肢体畸形。⑤关节功能障碍。其中患者主动陈述者记4分;问诊中获得患者症状显著或持续出现者记3分;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者记2分;轻或偶尔出现者记1分;无上述症状者记0分;有骨折者记6分。

骨质疏松程度:按照日本慈惠医大标准将L3椎体骨小梁分为4级:0级:正常骨小梁;l级:水平骨小梁减少,纵行骨小梁清晰;2级:水平骨小梁明显减少,纵行骨小梁稀疏;3级:水平骨小梁大部分消失,纵行骨小梁模糊[2]。

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

1个月后及6个月后均进行前后症状积分观察。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s)

个月后对照组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个月后 6 30 24.97±7.92 17.02±6.51 13.25±5.27治疗组 30 25.06±7.25 10.78±4.25 6.84±3.67*Δ

表1提示,两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后,两组症状积分仍有下降趋势,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骨质疏松分级:对照组0级治疗前0例,1个月后0例,6个月后0例;1级治疗前11例,1个月后12例,6个月后16例;2级治疗前15例,1个月后14例,6个月后11例;3级治疗前4例,1个月后4例,6个月后3例。治疗组0级治疗前0例,1个月后0例,6个月后1例;1级治疗前11例,1个月后14例,6个月后19例;2级治疗前13例,1个月后12例,6个月后8例;3级治疗前5例,1个月后4例,6个月后2例。治疗组6个月后复查,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各组骨质疏松程度变化很小,对照组无1例3级者向2级转化,治疗组亦只有1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半年后两组骨质疏松程度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密度改变:患者治疗6个月后复测骨密度,增加≥5.6%为有效,<5.6%为无效。对照组有效11例,有效率36.67%;无效19例,无效率63.33%。治疗组18例,有效率60.00%;无效12例,无效率4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全身骨痛现象,但因其病情发展缓慢,仍有约30%~50%的患者无明显骨痛等症状,但是多数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腰背痛(70%~80%)、驼背变矮、抽筋等[3]。背痛沿胸腰椎两侧扩散,卧位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轻夜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等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围绕腰部一周,能约束纵行诸脉,其位置承上启下,乃人体运动之中轴;同时带脉行于腰腹,《脉经·平奇经八脉病》云:“(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脾胃气虚,则腰脐之气闭,腰脐之气闭,则带脉拘急”,这些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常伴有腰背痛、腹胀及双侧大腿内侧疼痛的症状十分吻合。艾灸带脉可温养脾胃,调节十二经气血,缓解腰背痛,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

本研究发现,经过艾灸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综合症状明显减少,尤其疼痛明显减轻;骨质疏松程度亦减轻,骨密度亦明显增加。说明艾灸带脉可明显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痛等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适当地运动和晒太阳,适当补充钙质是必须的。

[1]沈霖,杨艳萍,谢晶,等.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1241-1243.

[2]赵文国,贺宝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3.

[3]洪曼杰,卢丽,王晓东,等.中药复方护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2):891-895.

猜你喜欢
带脉小梁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夏天怎么做艾灸
补 缺
补缺
6字诀养好带脉
八字诀养好带脉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