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思林水电站库区鼠疫疫源调查

2011-06-06 13:24陈贵春刘昭兵龚晓俊姚光海张仁俊陶国华周敬祝王仕香黄艳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鼠疫村寨

陈贵春,刘昭兵,龚晓俊,王 月,姚光海,聂 炜,张仁俊,陶国华,周敬祝,曾 正,王仕香,黄艳萍

2.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遵义 563000;

3.铜仁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铜仁 554300;Email:cdc_cfsbmk@gzcdc.gov.cn

2000年7月位于贵州、广西两省(区)界河南盘江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突然暴发腺鼠疫流行[1-2],国内学者认为此次疫情与工程建设、库区蓄水、生态环境变化等所致的鼠类动物迁栖密切相关[3]。思林水电站是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大型水电站,也是贵州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于2003年12月开始施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下闸蓄水。思林水电站从未进行过鼠疫相关的调查研究,尚不清楚鼠疫疫源情况。为了做好工程建设的卫生学保障,保护库区人群健康,制定预防控制鼠疫的策略和措施,于2008年7-10月对思林水电站库区进行了鼠疫疫源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和调查点 调查范围包括库区思南、石阡、余庆、凤岗等四县16个涉淹乡镇,按50%比例抽取8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2个村(组)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间距离>30km。

1.2 调查方法

1.2.1 查阅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工程地区自然地理、气象、传染病疫情报告等资料。

1.2.2 现场调查 运用动物鼠疫流行病学方法[4]询问了解调查点基本情况和实地踏察自然地理景观。

1.2.3 啮齿动物调查 分别采用笼夜法和夹夜法捕获居民住宅室内和农耕区啮齿动物,计算捕获率和分类鉴定种类。

1.2.4 蚤类调查 采用粘蚤纸法捕获居民住宅室内地面游离蚤,梳检活体啮齿动物体表寄生蚤,计算蚤指数和分类鉴定种类。

1.2.5 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 采用四步法培养啮齿动物肝脾和蚤类标本分离鼠疫菌;采用微量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啮齿动物肝脾和蚤类标本的鼠疫FI抗原;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法(PHA)检测啮齿动物滤纸血、正常人血清和犬血清的鼠疫FI抗体。

2 结 果

2.1 概况 乌江思林水电站坝址位于乌江中游贵州思南县思林。电站工程计划于2009年下闸蓄水。电站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 440m,水库面积38.35km2,库容12.05亿m3,装机容量1 000MW。水库蓄水淹没涉及思南、石阡、余庆、凤岗等4县16个乡(镇)100个行政村的414个村民组,淹没土地面积 5.84万亩、房屋 35.75万 m2,迁移人口9792人。

乌江思林水电站库区地处贵州东北部,东经107°25′-108°56′,北纬 27°08′-28°42′之间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0~17.3℃,年均降雨量1 121~1 257.2mm,年均相对湿度71%~83%,年均日照时数1 050~1 233.4h,全年无霜期277~303d。库区沿岸多为峡谷或陡坡地,地带性土壤为黄壤,非地带性土壤为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石灰岩灌丛和次生草坡。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烤烟、花生等。库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 12.64%~47.45%,农业人口占89.66%~92.89%,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医疗卫生基础薄弱。

2.2 啮齿动物

2.2.1 种类 据文献记述[5-8]和本次调查,在库区4县共发现啮齿动物3目7科12属21种(见表1)。

2.2.2 密度和构成 调查8个涉淹乡镇的8个村寨,在居民住宅室内布放捕鼠笼2 612笼夜,捕获啮齿动物56只,捕获率为2.14%,各调查村寨的捕获率为0.23%~7.78%;在农耕区布放捕鼠夹2 839夹夜,捕获啮齿动物62只,捕获率为2.18%,各调查村寨的捕获率为0.00%~7.61%。白杨、川硐、街上、碗水和雷公寨等5个村寨的鼠密度高于国家鼠疫控制标准。捕获的啮齿动物分类鉴定有9种,黄胸鼠占37.29%和黑线姬鼠占30.15%分别为居民住宅和农耕区的优势鼠种,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占9.32%和11.02%为常见种。

2.3 蚤类 在居民住宅室内布放粘蚤纸,收回693张,获蚤5匹,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07 2。检查活鼠56只,检出染蚤鼠3只,获蚤8匹,染蚤率为5.36%,鼠体蚤指数为0.142 9。分类鉴定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

2.4 鼠疫疫源调查 经查阅资料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疑似鼠间或人间鼠疫疫情线索。检测啮齿动物肝脾和蚤类标本124份,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I抗原。检测啮齿动物滤纸血114份,正常人血清142份和犬血清33份,均未检测出鼠疫 FI抗体。

表1 思林水电站库区啮齿动物名录

3 讨 论

贵州历史上没有鼠疫流行的明确记载,在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的50年里也没有发现鼠疫。2000年7月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村寨在电站下闸蓄水后突然暴发腺鼠疫流行,疫情波及贵州兴义、安龙和广西隆林等三县(市)的数十个村寨,既对库区人群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也对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1-2]。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此次疫情与电站工程建设、库区蓄水、生态环境变化和鼠类动物迁栖等密切相关[9]。病原学研究表明天生桥水电站库区系云南家鼠型鼠疫疫源地的延伸部分,疫情发生前已有鼠疫疫源存在[10]。

本次调查乌江思林水电站库区未发现鼠疫流行病学线索,也未检出鼠疫感染阳性指征。但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具有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和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也具有与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同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条件,部分村寨鼠密度较高,一旦有鼠疫菌传入,仍有引起鼠疫流行的可能。

(思南,余庆、石阡和凤岗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工作,特此感谢)

[1]陈贵春,吕太富,王昭孝,等.贵州省 2000年鼠疫暴发流行情况调查总结[J].贵州卫生,2002(4):12-13.

[2]林新勤,秦石英,梁江明,等.广西隆林县首起鼠疫流行及处理结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17(1):39-42.

[3]沈尔礼,高崇华.西部大开发地区加强鼠疫防治的思考[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16(1):201-2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鼠疫防治手册[M].2002:11-24.

[5]罗蓉,贵州兽类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32-304.

[6]叶知秋,吴清平,王正义,等.遵义地区啮齿目兽类调查报告[J].贵州农业科学,1989,5:43-48.

[7]李纯矩,贵州农田鼠种组成及黑线姬鼠的地理分布[J].中国鼠类防制杂志,1989,(2):99-101.

[8]杨再学,松会武,周绍南,等.贵州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分布调查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1994,7(2):95-100.

[9]陈贵春,吕太富,王昭孝,等.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鼠疫疫源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5):414-416.

[10]陈贵春,海荣,张志凯,等.贵州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特征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2):201-202.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鼠疫村寨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老鼠和豚鼠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无蚊村寨丁屋岭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村寨——海坪彝寨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浅议荒漠区生态恢复问题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