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2011-06-07 07:39吴俊伟张会迎林忠亮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肛管术式肠管

吴俊伟,张会迎,林忠亮,李 颖

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外二科,广东汕头 515041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各种手术方法的探索,目前国内开展较多,主要有Swenson和Soave两种术式。我院1999年10月~2010年2月对这两种术式进行改良,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0月~2010年2月我院行HD根治术共107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HD,按术式不同分为A组(改良Swenson术,共62例)及B组(经肛门Soave术,共45例),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x±s)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2周开始每日用等渗盐水灌肠,灌洗时尽量清除结肠内的积粪和积气,术前3 d开始口服肠道抗生素,术前应静脉补液,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术前1 d禁食,术前晚和术晨再次清洁灌肠。

1.2.2 手术过程 A组:取截石位,自左下腹旁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探查狭窄和扩张的肠管,分离直肠后间隙和两侧直肠侧韧带上1/3,常见型和短段型病例游离结肠达脾曲,超过乙状结肠的长段型可游离结肠超过脾曲,以结肠与直肠吻合时无张力为度,选取肠壁红润柔软,蠕动良好的正常肠段作保留结肠,将卵圆钳经肛门放入,在直肠上端结扎,经肛门套叠式拖出直肠和结肠,在肛门外预吻合处切断直肠,然后将扩大结肠拖出至正常肠段标记处,切除扩大的结肠段送病理检验,行直肠与结肠的浆肌层斜形全层间断缝合两层,吻合口形状呈斜形,关闭盆腔和腹腔,留置肛管[1]。B组:取截石位,放射状缝合齿状线与外侧3 cm处肛周皮肤4针,使肛门外翻。于齿状线上方1 cm环状切开直肠黏膜一周,沿黏膜下层间隙分离近端直肠黏膜约6 cm,游离过程中同时于后壁纵行切开直肠肌鞘至齿状线平面,彻底松解肌鞘对结肠的压迫,于前方切开腹膜反折进入盆腔,将乙状结肠拖出肛门外,探查移行段及扩张段肠管,由预切除平面由近至远结扎、切断肠系膜,切断肠管并与齿状线上方肠管黏膜吻合,留置夹层引流管及肛管。

1.2.3 术后管理 术后常规禁食1~3 d,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术后第2天拔出肛管及夹层引流管,术后2周开始人工扩肛,持续3~6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狭窄段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见表2,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x±s)

表3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HD是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为1/2 000~1/5 000,虽然实验证明了由人分离来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移植到HD的动物体内后能转化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且被证明有神经样功能[2-5],为HD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但目前临床上,手术仍是根治的唯一方法。目前根治术都是在 Swenson、Soave、Duhamel、Rehbein 4 个固定术式的基础上改进的,本研究的两种术式便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本研究发现两种术式各存在利弊,经肛的Soave术无需经腹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佳,明显减少了腹腔粘连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避免了对盆神经和下腹下神经的破坏,减轻了阳痿和膀胱功能障碍[6],对短段型及大部分常见型比其他术式有着明显优势,但其适应证存在一定的限制。相反,改良的Swenson术,适应于除全结肠巨结肠外的所有类型的巨结肠患者,应用范围广,但术后污粪给不少患儿及其家属均带来了困扰,而经肛Soave术术后污粪发生率极低。

在解剖学上,肛管与直肠下段二者轴线形成的角称之为肛管直肠角,目前有关肛管直肠角形成的解剖机制公认是耻骨直肠肌的作用[7],关晓峰等[8]通过实验证明肛管直肠角的改变能引起大便控制的异常。由于经肛Soave术除了对盆底神经破坏小外,该术式为直肠肌鞘内分离直肠黏膜,对耻骨直肠肌影响小,肛管直肠角无明显改变,故而大便的控制无明显影响,目前是否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未见文献报道,需一步研究。

[1]林忠亮,吴俊伟,黄理贤.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2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5):387-388.

[2]Lindley RM,Hawcutt DB,Connell MG,et al.Human and mouse enteric nervoussystem neurosphere transplants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aganglionic embryonic distal colon[J].Gastroenterology,2008,135(6):205-216.

[3]Almond S,Lindley RM,Kenny SE,et al.Characteris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enteric nervous system progenitor cells[J].Gut,2007,56(5):489-496.

[4]Metzger M,Bareiss PM,Danker T,et al.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the human adult enteric nervous system[J].Gastroenterology,2009,137(2):2063-2073.

[5]Metzger M,Caldwell C,Barlow AJ,et al.Enteric nervous system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gut mucosa for the treatment of aganglionic gut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9,136(3):2214-2225.

[6]陈雨历.经肛门肌鞘内结肠拖出术与解剖[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5):303.

[7]崔龙,邰浩清,姜文方.肛管直肠角形成和维持的解剖机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21(5):298-301.

[8]关晓峰,高春芳,俞伦新,等.重建直肠角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直肠闭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1):676-677.

猜你喜欢
肛管术式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段贯穿结扎治疗硕大内庤58例临床观察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