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大麦苗产量及营养差异比较

2011-06-07 17:33张秋英陈剑锋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麦苗大麦叶绿素

张秋英 陈剑锋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近年,麦苗的营养保健价值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麦苗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SOD酶等全天然生物质,人们每天只要获取少量的麦苗营养就可实现人体营养均衡、防病抗病[1-5]。鉴此,有关麦苗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经初步观察发现,大麦苗产量及其营养品质存在品种间差异[1,6-8],为筛选高产、优质、适宜在福建省作为麦苗营养开发利用的大麦品种,设计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材料选用福建省选育的近年在生产上种植利用的5个大麦品种:闽麦02,闽诱3号,福大麦1号,莆大麦5号和莆大麦8号。

1.2 试验方法

1.2.1 基本情况:田间试验在福建省农科院埔垱基地进行,试验地前作为花生,土质为沙壤土。田间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 m2(1.33 m×1.5 m),条播6行,播种量为15 kg/667 m2。各小区均为11月9日播种,15日出苗。成苗期每小区定苗390株,即每行130株 (13万株/667 m2计)统一定苗;田间栽培管理按统一要求进行。

1.2.2 观察测定:(1)鲜苗产量:当麦苗开始拔节时进行第一次收割,并称鲜重;以后根据苗情进行多次收割。(2)营养品质:每次割青前在上部倒二展开叶离叶尖三分之一处,统一获取等量的叶片组织,测定以下项目。

叶绿素含量,采用80%丙酮浸提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OD(过氧化物歧化酶),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NBT)光化还原法测定。

1.2.3 数据分析:将上述各项测定结果,分别代入DPS处理软件系统进行方差分析比较。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麦苗鲜重

各大麦品种各次割苗时间及鲜苗产量列于表1,各小区鲜苗产量列于表2。从表1看,5次割苗时间间隔最长的是第三次,间隔最短的是第五次;鲜苗产量最高的是第三次,最低的是第四次。

从表2可见,各参试品种中以福大麦1号小区鲜苗产量最高,其他依次是闽麦02、莆大麦8号、闽诱3号、莆大麦5号。LSD方差分析结果 (表3),福大麦1号比闽麦02增产显著,比其他3个品种增产均极显著;闽麦02比莆大麦5号增产极显著,比其他2个不显著;闽诱3号、莆大麦8号和莆大麦5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麦苗营养品质

本试验测定了大麦苗中的3种营养成分,即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5次割苗中,由于后2次麦苗产量过于偏低,生长不正常,所以仅对前3次割收的麦苗进行营养测定。

表1 各次割苗时间和鲜苗三重复产量

表2 各品种小区多次割苗产量结果 kg

表3 参试品种鲜草产量差异性比较

2.2.1 叶绿素含量。不同品种前3次割青麦苗的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中数据看到,不同批次割青的麦苗,叶绿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二次收割的麦苗叶绿素含量较高;从品种间比较看,闽麦02的叶绿素含量为最高。品种间差异比较结果 (表5),闽麦02与福大麦1号和莆大麦5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闽诱3号差异显著;与莆大麦8号差异极显著;莆大麦5号、闽诱3号、莆大麦8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品种不同割期麦苗的叶绿素含量mg/g

表5 不同品种麦苗叶绿素含量差异性比较

2.2.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品种前3次割青麦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数据见表5。结果表明,3次割青麦苗,以第二次的蛋白质含量最高;5个品种中,福大麦1号蛋白质含量最高,闽麦02次之,闽诱3号第三,莆大麦5号最少。品种间差异比较显示 (表6),福大麦1号与闽麦02差异不显著、与闽诱3号差异显著、与莆大麦5号和莆大麦8号差异极显著;而闽麦02、闽诱3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8号之间差异却都不显著。

表6 不同品种不同割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g/g

表7 不同品种麦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较

2.2.3 SOD酶活性。不同品种前3次割青麦苗的SOD酶活性测定数据见表8。结果表明,3次割青的麦苗,除闽诱3号第一次SOD酶活性较其他2次高外,其他4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均为第二次收割的为高;5个品种中,福大麦1号SOD酶活力最高,莆大麦5号次之,其他依次是闽麦02、闽诱3号,莆大麦8号。品种间差异分析比较结果(表9),福大麦1号与莆大麦5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闽麦02之间差异显著,与闽诱3号和莆大麦8号之间差异极显著;莆大麦5号与闽麦02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闽诱3号和莆大麦8号之间差异极显著;闽麦02与闽诱3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莆大麦8号差异显著;闽诱3号与莆大麦8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8 不同品种不同割期叶片SOD酶活性 U/(g.FW)

表9 不同品种麦苗SOD酶活性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大麦不同品种间麦苗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认为,在进行麦苗营养食品开发利用中,对品种的筛选是必要的。

从参试的5个大麦品种的麦苗产量及3种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比较结果看,福大麦1号除了叶绿素含量比闽麦02稍低外 (差异不显著),其他方面均明显较优;试验认为,在当地条件下,福大麦1号可作为麦苗生产利用的首选品种。

从前3次割苗的营养分析结果比较显示,第二次收割的麦苗营养品质最好 (个别例外)。这是否与割苗时期的温度较低,或其他因素有关,还有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不同批次收割的大麦苗产量以第三次为最高,可能与间隔的时间较长有关,即经历再生时间长,生物量积累也多。

本试验的5次割苗中,由于第三次割苗时间拖延了3~4 d,过了分蘖期,麦苗开始明显拔节,割苗后生长点遭到破坏,之后麦苗再生能力变弱,后续割苗产量迅速下降,给试验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物候期的关系,当地大麦在适宜栽培季节内,迟播往往表现生育期缩短,影响营养器官的良好生长。因此,为了增加割苗次数,提高麦苗产量,可采取适期早播的做法;在前后作宽松的条件下,福州地区种植以收获嫩苗为目的的大麦,可以提早至10月底播种。

[1]张秋英,张绍南,叶定生,等.大麦草营养研究及开发前景 [J].福建农业科技,2002(2):19-20

[2]张秋英,陈剑锋,张绍南.大麦苗营养及其对白鼠健康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2):61-64

[3]黄碧光,刘思衡.麦苗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22(5):40-42

[4]张秋英,陈剑锋,金美玉,等.麦苗营养对生命机体健康影响的探索[J].大麦科学,2005,(2):31-35

[5]张秋英,陈剑锋.口服麦苗粉对人体健康效应的观察[J].中国农学通报,2009,(18):106-109

[6]张秋英,张绍南,叶定生,等.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J].大麦科学,2003(4)

[7]张秋英,张卫清,陈贵煌,等.大麦新品种闽麦02的选育与生产示范[J].大麦科学,2004(2):17-21

[8]武红霞,邬飞波,俞国琴,等.麦绿素专用大麦品种的筛选初报 [J].麦类作物学报,2002(3):67-70

猜你喜欢
麦苗大麦叶绿素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提取叶绿素
小麦苗的梦
桃树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我到麦田看麦苗
叶绿素家族概述
小雪花与麦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