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量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的研究

2011-06-07 12:04岳公雷杜广中张磊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正四面体艾炷艾绒

岳公雷,杜广中,张磊



不同质量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的研究

岳公雷,杜广中,张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灸推拿科,济南 250012)

灸法;艾炷;针灸疗法

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对于艾灸治病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灸法的物理效应(热效应),灸法的化学效应(药性作用)和灸法的“综合效应”(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其中燃烧时的热效应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艾炷灸是临床常用灸法,其实质是在腧穴上施以有限而可控的烧伤(直接灸)或温热刺激(间接灸)。我们针对这种热刺激,对单壮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艾炷灸后温度变化的时间曲线为缓慢上升期、急速上升期、急速下降期和缓慢下降期,隔姜灸能“缓冲”灸后温度变化[1]。本研究从质量、密度、形状等方面确定标准艾炷,并检测了不同质量单壮艾炷灸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以了解标准艾炷的有序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纯艾绒(中国苏州东方艾绒厂生产)、AE-100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勃-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万分之一)、0-150℃水银棒形温度计(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标准游标卡尺(桂林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1.2 艾炷的大小及标准

为研究方便,我们采用金艾绒,制成正四面体形艾炷,质量分别为10 mg、20 mg、30 mg、40 mg、100 mg。为统一艾炷密度标准,选取质量为100 mg,边长为8.50 mm正四面体艾炷的密度为本研究的标准密度。根据物理和数学相关知识可知,密度r=m/V;正四面体体积V=a3√2/12,正四面体高h= a√6/3,其中a为正四面体的边长。可以得出r=m/V=6√2*m/a3。因此得出不同质量的正四面体的边长。详见表1 。

表1 不同质量艾炷边长与密度关系

1.3 艾炷与皮肤或药物接触面温度测量方法

将不同质量的艾炷固定于150℃温度计的水银柱上,艾炷上方点燃后即计量其温度变化,每10 s末读数并记录。

1.4 观察壮数及其时间

不同质量的艾炷均观察6壮,艾炷燃烧完毕并记录至温度恢复至室温。

1.5 统计学方法

测量得到的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2 结果

由表2、图1可见,6壮10 mg艾炷燃烧时室温为(22.01±0.29)℃,开始到灸后温度最大值时间为(45.60±4.32)s,温度最大值为(48.75±1.94)℃,艾灸时间为(648.33±15.87)s;6壮20 mg艾炷燃烧时室温为(22.50±0.55)℃,开始到灸后温度最大值时间为(66.67±3.98)s,温度最大值为(64.67±1.08)℃,艾灸时间为(760.67±17.06)s;6壮30 mg艾炷燃烧时室温为(22.60±0.13)℃,开始到灸后温度最大值时间为(80.67±2.80)s,温度最大值为(72.92±3.61)℃,艾灸时间为(871.17±21.55)s;6壮40 mg艾炷燃烧时室温为(22.48±0.28)℃,开始到灸后温度最大值时间为(99.00±2.43)s,温度最大值为(79.75±1.92)℃,艾灸时间为(1007.83±33.74)s;6壮100 mg艾炷燃烧时室温为(22.70±0.17)℃,开始到灸后温度最大值时间为(153.83±4.96)s,温度最大值为(114.33±5.72)℃,艾灸时间为(1582.67±34.45)s。

表2 不同质量艾炷温度时间变化比较

图1 不同质量艾炷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图

3 讨论

笔者检索了1952年至今的医学期刊,共有183条主题为“艾炷灸”的医学文献,其中110余篇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各类疾病的研究文献,30篇艾灸作用机理的研究文献,数篇对皮温影响的文献[2-4],而鲜有研究艾炷灸的温度时间曲线的文献。我们已经对单壮艾炷灸的温度时间曲线变化进行了研究[1],并在此进一步对不同质量艾炷灸的温度时间曲线变化进行研究。

经典艾炷的形状、大小,并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各类文献记载不一。艾炷一般做成圆锥形或三棱锥形,艾炷的大小多少为合适呢?陈延之《小品方》:“灸不三分,是谓徒冤。”《扁鹊心书·窦材灸法》:“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艾炷的大小按莲子、苍耳子、麦粒计量。通常情况下,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枣,中者如莲子。李志明等[5]根据古书所载,结合临床经验,选用了嘉兴严施雨医师所用的艾炷器制成艾炷。艾炷器系由铜质制成,因其所制艾炷大小的不同,而分为大、中、小三型。常用者为中型,即将陈旧的细艾绒放入铸有一定大小九孔槽式的艾炷器中,用铁锤捣制成豌豆大小的圆锥形小体,其高约1 cm,炷底直径为0.8 cm,重约0.1 g,可燃烧4~5 min。但李志明等未对艾炷密度做出规定,其他研究者可重复性差。口锁堂等[6]认为所选用灸法、腧穴的不同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在传统上都左右着艾炷的形制。这影响着研究者的结果,非常不利于灸法的现代研究,以致于对各家的研究结果难于比较。这种对灸量的定量含有一定的随意性,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讲,这种做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态度。灸法既然是一种治疗手段就应该有严格的“度”和“量”,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利于这种疗法的发展。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中国苏州东方艾绒厂生产的金艾绒。依据我们临床应用,制成正四面体形艾炷,质量分别为10 mg、20 mg、30 mg、40 mg、100 mg。为统一艾炷密度标准,选取质量为100 mg,边长为8.50 mm正四面体艾炷的密度为本研究的标准密度。根据物理和数学相关知识可计算出其密度为1.38 mg /mm3。这样,标准艾炷的形状、质量和密度都做出统一规定,虽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但应用标准艾炷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可重复验证性强,其相关研究结果即可进行比较对照。本研究中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即可让其他研究者进行重复性验证。同时为标准艾炷制作器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为国家统一艾炷标准提供参考。

直接测量不同质量艾炷燃烧时的温度变化,对了解温热性刺激这一灸法信号源的物理参数,是十分重要的。承淡安老前辈曾就动物尸体及患者行理学试验,以不同大小艾炷,测量其温度量,结果在空气中,用寒暑表的水银柱,裹以鸠卵大乃至鸡卵大之艾绒,从周围燃烧之,呈640℃的高热,送风助燃,则达至670℃,又以电温计测算,巨大艾(枣核大)的热度,在350℃上下,大切艾(绿豆大)为130℃,中切艾(大米粒大)为100℃,小切艾(麦粒大)为60℃。放于家兔腹壁上,用寒温计测量,巨大艾平均为100℃,大切艾为93.5℃,中切艾为82.5℃,中小切艾为62.5℃,小切艾为61℃[7]。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炷燃烧的温度最大值及其时刻、艾灸时间,与艾炷质量成正相关。即随着艾炷质量的增加,其燃烧的温度最大值和艾灸时间也增大,出现温度最大值时的时间延长。

灸法对人体施加影响的关键因素是给腧穴以外来的温热性刺激,其实质是温度的变化及有序性,探讨这种刺激信号的有序性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方便、描述和理解的清晰,本研究只选择观察不同质量的单壮标准艾炷施灸后温度变化的时间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其温度变化曲线呈单波峰,均有缓慢上升期、急速上升期、急速下降期和缓慢下降期。随着艾炷质量的增大,缓慢上升期和缓慢下降期均延长,其中缓慢下降期更明显;同时,波峰稳定时间随艾炷质量的增大而延长,呈现平台期。

[1] 杜广中,卜彦青,王淑香,等.单壮艾炷灸的温度时间曲线[J].陕西中医,2010,31(5):619-621.

[2] 刘农虞,杨兆民.灸法对皮温的影响[J].江苏中医,1993,(11):31 -32.

[3] 杨华元,胡追成.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J].中国针灸,2009,29 (11):897-898.

[4] 刘农虞.不同灸量、灸质、灸法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3,9 (2):61-64.

[5] 李志明,刘鸿鸾,孟竞璧,等.有关化脓灸(瘢痕灸)几个问题的初步商讨[J].中医杂志,1958,(7):485.

[6] 口锁堂,吴焕淦,刘慧荣,等.灸量的认识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36.

[7]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

2011-03-04

R245.81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704

1005-0957(2011)10-0704-03

岳公雷(1981 - ),男,医师

杜广中(1967 -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灸与胃肠动力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正四面体艾炷艾绒
旋转的钢铁厂
Chinese Acupuncture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叶和艾绒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隔姜灸治腰痛
隔物灸量化指标机理探讨
做艾绒褥垫去疼痛
构造正四面体巧解立体几何问题
正四面体外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