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15S和Y58S母系组合对灌浆期低温抗性的比较研究

2011-06-08 13:05易卫平彭伟正彭选明庞伯良易靖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空壳穗长粒数

易卫平,彭伟正,彭选明,王 芊,庞伯良,邓 波,易靖超

(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湖南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辐射育种课题组通过多年研究,已诱变选育了一批熟期稍偏迟,光能利用周期长,增产潜力大,对温度敏感的育种材料,并与Y58S、C815S配制了一批丰产性较好的杂交组合。为测定这些组合对低温的抗性,试验通过不同播插期试验,设计不同组合在开花灌浆期遭遇低温,目的在于比较不同组合的产量等生产性状。长沙2010年9月23日至10月2日持续阴雨10 d,日平均气温为 18.6℃,最高气温 19~22℃,最低气温16~18℃,成就了自然的低温试验条件。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0年在湖南省农科院高桥科研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肥力中等,前作为冬闭田。

1.2 供试材料

以C815S和Y58S分别与6个父本配制的12个新组合,分别简称为C两优392、C两优387、C两优 393、C 两优 358、C 两优 353、C 两优 354、Y 两优392、Y两优387、Y 两优393、Y两优358、Y 两优353和Y两优354。对照为威优46和金优207。

1.3 试验设计和测定项目

试验选在同一丘试验田,设置了3个播插期:(1)2010年 5月 20日播种,6月 18日移栽;(2)6月17日播种,7月17日移栽;(3)6月26日播种,7月17日移栽。每个组合试验小区面积8.35 m2,2次重复,随机排列。移栽密度为16.7 cm×20 cm,每个小区 10列×25行,每蔸插2~3株苗。试验记载项目为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小区产量,每小区取同5株进行考种,记载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空壳数、结实率、千粒重。

1.4 田间管理

播种前耕整大田,施复合肥50 kg/667m2,菜枯50 kg/667m2,碳胺 25 kg/667m2。采用水育秧,大田杂交稻用种量折合稻种2 kg/667m2,秧田播种量38 kg/667m2,匀播,培育壮秧。移栽采用大田洗插方式,移栽后5 d,施尿素5 kg/667m2加除草剂50 g/667m2,移栽后16 d追施复合肥15 kg/667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各试验组合称重测产平均值结果见表1。

通过对表1中各组合平均值产量间差数相互比较分析,不同播差期的C两优和Y两优新配组合的产量呈现明显差异。在后期较长低温条件下,Y两优新配组合产量均高于C两优新配组合。播期为6月中旬的C两优和Y两优产量均高于播期为5月下旬和6月下旬的;但Y两优353和Y两优354两个组合在产量以6月下旬播期处理最高;同属双晚中熟型的对照金优207和Y两优353的产量以6月下旬播期处理最高。从表1可知,6月中旬播期的12个组合处理,除C两优387外,其丰产性均高于迟熟对照V46。尤以6个Y两优组合比对照的增产幅度更大。

表1 不同播插期的不同组合产量比较

2.2 生育期

供试各品种(系、组合)2010年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见表2。

2010年各品系(组合)于5月20日、6月17日和6月26日播种,6月18日、7月17日移栽,秧龄28、30和21 d。C两优353和Y两优353与对照金优207同属晚稻中熟型,其生育期为113~115 d,C两优、Y两优和迟熟对照V46组合全生育期为115~126 d。

2.3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各组合构成产量因子的主要经济性状见表3。

6个C系新组合平均值比较,除05~20缺数,每穗平均总粒数为202.31和182.91,每穗实粒数为148.99和133.71,每穗平均空壳数为50.50和52.84,结实率为75.02%和71.71%。随着播期推迟,各组合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减少,空壳粒增加,结实率降低。6个Y系新组合平均值比较表明,每穗平均总粒数为176.86和192.35,每穗实粒数为138.76和147.41,每穗平均空壳数为38.09和38.25,结实率为78.50%和77.03%;随着播期推迟,总粒数、实粒数反而增加,而空壳粒平均比C系列组合少12.41粒和14.59粒,结实率高3.48%和5.32%。

表2 不同播期不同处理生育期结果

表3 不同处理水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2.4 株高、穗长的比较

各品种(系、组合)的株高、穗长见表4。6个C系新组合株高平均值为109.9 cm和112.5 cm,穗长平均值为26.16 cm和24.94 cm;播期推迟9 d,株高增高2.6 cm。6个Y系新组合株高平均值为112.0 cm和115.7 cm,播期推迟9 d;株高增高3.7 cm,穗长平均值为27.56 cm和27.49 cm,播期推迟9 d,穗长变化不显著。

表4 不同处理水稻组合的株高、穗长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2010年9月23日至10月2日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骤降7~10℃,日平均气温只有18.6℃。播期偏后的各处理水稻正好在灌浆期遭遇了低于临界温度的低温气候。结果显示,低温对C系新组合的危害较大,主要表现在产量降低空壳粒增加,结实率降低。

不同的组合对后期低温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后期较长低温条件下,Y系新组合后期抗低温能力较C系组合强,其丰产性,结实性均优于C系新组合;而Y系组合中,以Y两优353和Y两优354的产量增高,抗寒性最好

[1] 陈桂华,唐文帮,肖应辉,等.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稳产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J].湖南农业科学,2010,(2):21-23,39.

[2] 解 娜,黄 瑛,罗雪玲.气候因子对长沙县晚稻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42-45.

[3] 闵 军,刘三雄,黎用朝,等.2010年特殊气候对湖南早稻不同品种生育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25-27,28.

[4] 刘建军,沈俊峰,王小玲.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作物研究,2010,(2):7.

[5] 何 燕,徐世宏,欧钊荣,等.广西气候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0,(16):8521-8524.

[6] 高 云,江奕君.华南年度间气候变化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0-11,18.

猜你喜欢
空壳穗长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196个村集体不再“空壳”
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 合作社如何破“空壳”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