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自由”的再思考

2011-06-08 07:13胡金霞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目的本性条件

胡金霞

摘 要:文学自由,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强调是以“自由自觉”为基本特征的。文学应当是自由的,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学自由观的角度,借助文学的本性就是自由、文学的条件需要自由和文学的目的为了自由三个方面来重新论述文学与自由的关系。

关键词:文学自由;本性;条件;目的

关于文学自由,一直是文艺学史上的热门话题,并受到普遍的关注。毫无疑问,文学应当是自由的。然而,对真正“文学自由”的解读却常常悖论林立,可以说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有着严格的美学刻度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必须准确的遵守这刻度和把握这内涵,才能正确地领悟它、实践它。

任何文学创作,从其本质上说,都是人高尚精神和真实感情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意义。因此,文学必须是自由的。然而我们在评判和运用“文学自由”这一概念时,也必然是有前提的,应该把它置身于一定的美学、历史、社会和政治范畴之中,这是其本能的决定。这样,自由才能在文学中得以游刃有余地实践,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获得积极地美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一、文学就是自由——文学的本性

从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文学“自由地”表现人的“自由”,是常识性的真理。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人的幸福、快乐与自由,而文学恰恰又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文学和自由拥有自然的亲和关系。美是人类和谐自由的体现,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真正是自由的。文学是人创造美的存在形式,它体现了人的自由品质。人类的自由品格、丰富发展以及审美追求,是文学存在的至高理由。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文学为人的自由而存在。

从文学的产生和创作过程来看,虽然关于文学的起源有很多种解释和猜测,但从心理动机而言,它还是源于人自由创造美的冲动,源于人的审美需求,是人逐渐摆脱动物性而更加自由化的方式。朱光潜认为,艺术活动是艺术家“自由底活动”,“这自由性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尊严”,“完全服从他自己的心灵上底要求”。也就是说,文学的创作具有自由性、个体性特征。他还曾概括说,“自由是文艺的本性”,同时要求“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和自由性底文艺根本就不能称其为文艺。”文学是体现了人自由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丰富了人性,发展了人本身。

文学表现自由和美才是最根本的。忽视这一点,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文学更严重的是人自身。那些强调文学指导现实认识生活的功利性,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压倒强调文学作为艺术门类属于审美形式的观点,体现的是对文学本性认识的偏离,会妨害对文学与自由的关系的认识。因此,文学就是自由,这是其本性。

二、文学需要自由——文学的条件

文学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自由想象力的精神劳动,任何高压政策也难以管制作家想象的自由。但是,文学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个体的精神领域和自由想象中,必须成为社会的精神产品和读者欣赏的客观对象。这就是说,作家的创作自由,仍然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在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的20世纪40年代的旧中国,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人民连抗日救国的自由权利都没有,更不用说文学的自由。爱国的作家,为了抗日救国的自由,为了得到用笔杆作刀枪的自由,纷纷来到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保障和支持作家抗日救国的自由和创作的自由,而在国统区是没有这种自由的。解放区和国统区,两种不同的社会条件,赋予作家的创作自由是完全不同的。可见,文学自由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只有认识了客观的社会条件,才能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自由地创作。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正的人的自由就是“与人所认识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的那种自由”。真正的文学自由,当然也就是与人所认识的客观规律相协调的自由,也就是与工作、任务和环境相协调的那种自由。

文学描绘现实的生活和理想的生活,展现的是人类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真实生活的限制,使得创作的繁荣与否和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自由度互相依存;而作家自由地创造和文学自由的真正实现,必须使作家的主观与客观相适应、相一致,必须具备与客观对象相对应的主体条件,即心灵的自由。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实际上,对于真正作家的真正创作来说,其感觉永远是自由的,而且这种自由是自然的和内在的。

总之,文学的自由是需要环境和心灵这两个主客观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这是文学的条件。

三、文学为了自由——文学的目的

文学自由应该是属于人民的,这跟马克思主义是息息相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预示了繁荣的景象,真正的自由文学并不是乌托邦般的幻想,而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灭阶级压迫,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之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成为人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才能产生全人类共同享受的自由的文学创作。

事实上,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战斗的无产阶级文学就不断开拓着自由文学的新纪元。真正自由的无产阶级文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了现实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在文学创造过程中获得了自由。例如从鲍狄埃的《国际歌》、高尔基的《母亲》,到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以及当代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凡称得上优秀作品的,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偏见的自由文学。正如列宁所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写作队伍中来,不是私利贪欲,也不是名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神、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提过:“我们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充分地揭示文学自由的本质和界限,而且公开地标明其无产阶级的自由性质。这样的自由文学是和一切剥削阶级伪自由文学相对立的产物,是革命实践的必然果实。

无产阶级文学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并不是为单个人或某个人服务的,这是文学的目的。党中央从我国文学历史曲折发展的教训中,找寻出了解放文艺生产力的途径,把“创作自由”写进宪法,同时把最大的爱护和信任给予了社会主义文艺家。文学自由是党在文艺工作方面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自由繁荣开辟广阔的前景。

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经济已经辉煌壮观,社会主义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新天地。因而,重提“文学自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至于文学自由的客观程度,要取决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我们文艺政策的稳定性。只有摆脱了种种极端的传统偏见之后,我们的当代文学才能真正地通向文学的“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1]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光潜:自由主义与文艺[A],见《朱光潜全集》第9卷,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汪宗元: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自由[J],文学自由谈,1985(1)

猜你喜欢
目的本性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浅析高中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方法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本性最美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