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通痹汤治疗75例腰椎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6-22 01:19张爱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病例基础

张爱平,李 森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00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是腰椎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多年来骨科临床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统计资料显示手术优良率为75%~95%,可见有5%~25%的患者术后康复不满意[1]。我院自2006年以来一直使用益肾通痹汤治疗术后残留症状,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5例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09年8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行腰椎后路手术后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47.38±12.55)岁。根据术后具体用药方案,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基础组)、中药组、甲钴胺组3组。基础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6.458±12.272)岁。中药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48.920±15.537)岁。甲钴胺组26例,其中男 15例,女 11例;平均年龄(46.769±9.597)岁。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切除或部分切除椎板、髓核摘除的基础上加或不加椎管减压,松解脊神经根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术式。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5 d~7 d以预防感染,20%甘露醇每日2次,连续用药5 d~7 d,以及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处理,手术切口于10 d~14 d拆线。基础治疗组(基础组)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痹汤(川断10 g,狗脊10 g,桑枝12 g,鸡血藤12 g,土鳖虫 10 g,地龙 10 g,蜈蚣 2 条,制川乌 6 g,制草乌 6 g,白芥子 6 g,仙灵脾 10 g,鹿衔草 15 g,甘草10 g。热重加黄柏6 g,知母10 g;阴虚加枸杞子15 g,生地 10 g;湿重加苍术 6 g,白术 10 g;气滞加陈皮 6 g,炒枳壳 6 g)[2]水煎剂,每日 1 剂,每日分 3次口服。甲钴胺组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甲钴胺注射液[3]2.0 mg 静脉滴注,每日 1 剂,6 d 后改为甲钴胺片(0.5 mg/片)口服,每日2次,2片/次。持续治疗2 w为1个疗程,每14 d随访1次,观察时间为3个月。术后当天可于床上翻身和侧卧,术后3 d床上直腿抬高锻练,术后卧床时间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以决定具体的日期,在不同时期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4]及 JOA 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仅用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括约肌功能部分,12分)[5]判断。近期疗效评定于2 w内完成,在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分别用VAS评分系统和JOA评分系统评估;远期疗效评定在术后8 w内完成,于术后第4周、第8周用VAS评分系统和JOA评分系统评估其远期疗效。

3.2 疗效观察

3.2.1 3组病例术后第1天的VAS与JOA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3组病例术后第1天的VAS与JOA评分比较 (分,)

表1 3组病例术后第1天的VAS与JOA评分比较 (分,)

?

由表1可以看出,3组病例术后第1天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2 3组术后各时点VAS与JOA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3组病例术后第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甲钴胺组和中药组第1周JOA评分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甲钴胺组、中药组对术后残留症状改善方面第1周就优于基础组。3组病例手术后第2周到第8周各时点的VAS评分与JOA评分甲钴胺组、中药组分别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评分与JOA评分均值都优于基础组,可以看出在术后第2周到第8周症状及神经功能较改善明显,且两组的分值均持续改善,未出现反跳。甲钴胺组与中药组在术后第1周与第2周时VAS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第8周时,VAS与JOA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且VAS分值与JOA分值均值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说明在改善术后残留症状方面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

4 讨论

以上分析表明,3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应用均能够持续改善术后症状。但是结合甲钴胺、中药治疗的两组治疗效果在短期就比基础治疗组改善明显;甲钴胺组、中药组在短期内未见明显差异,直到4 w以后才显现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在远期疗效上,术后中药益肾通痹汤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术后残留症状。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长期疗效,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存在原因有:术前机械压迫神经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术中对神经的侵扰、术后神经根水肿、神经脱髓鞘改变、硬膜外血肿、瘢痕形成压迫神经、减压不彻底、脊柱力线异常、化学介质刺激、免疫源性原因等[5]。虽本试验未观察到术后症状反跳,病情加重等情况,但是有相关报道指出,术后不满意度在5%~25%,手术后症状残留不容忽视。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观察到目前临床使用激素、脱水药等基础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的症状,短期内有一定的帮助,能改善神经根水肿症状,缓解无菌性炎症的发生,减少术后根性疼痛,提高患者手术后残留症状的耐受性。但是在患者出院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症状或多或少的存在,缠绵不清。

我们同时观察到将甲钴胺、中药益肾通痹汤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患者,较基础治疗的患者在短期内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的症状,试验中JOA评分在第1周甲钴胺组、中药组就和基础组就存在差异(P<0.05)。在8 w里各个时点VAS、JOA评分甲钴胺组、中药组也均优于基础组,可见在长期疗效上来看,单纯的基础治疗效果,明显不如甲钴胺组、中药组,这与开始试验观察前的设想吻合。

在试验观察中,我们发现甲钴胺、中药益肾通痹汤起初的2 w内并无太大差别,前2 w的VAS、JOA评分钴胺组、中药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短期甲钴胺、中药益肾通痹汤疗效相仿,在第4周、第8周的观察时点VAS、JOA评分钴胺组、中药组的统计学差异才显现出来(P<0.05),根据评分均值可知,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可见长期疗效上中药益肾通痹汤优于甲钴胺组,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对症状改善的长期疗效,有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表2 3组术后各时点VAS与JOA评分比较 (分,)

表2 3组术后各时点VAS与JOA评分比较 (分,)

注:与基础组比较,1)P<0.05;与甲钴胺组比较,2)P<0.05

?

但我们在研究中虽然可以看到基础组、甲钴胺组、中药组都是基于基础治疗上,联合用药,甲钴胺组、中药组两者的术后短期改善较基础组不明显,且甲钴胺组、中药组在治疗上是否能单独使用,仍是问题。其次,由于笔者可用于观察时间有限,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各项指标所观察的时点也偏少,观察的时间相对较短,这是我们在试验观察设计上的不足,在术后更长一段时间里,会不会在发生其他的变化,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李森,许建安.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留症状的治疗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7):817-818.

[2]许建安,杨挺,王培民.益肾通痹汤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8 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1):55.

[3]龚耀成,梁裕.甲钴胺治疗下腰椎疾患:Ⅲ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2):124.

[4]井上骏一.下腰痛治疗成绩判定基准[J].日整会志,1986,60(2):391-394.

[5]Cavanaugh J M.Neural mechnisma of lumbar Pains [J].Spine,1995,20(3):1 804.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病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病例”和“病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