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现状调研

2011-06-29 07:46贾添元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天津市生物

■贾添元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食品等重要领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或将引发 “第四次工业革命”。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这三大发展重心。其中,生物医药是传统发展重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5年来大致增长了100倍,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方面有望在政策的扶持下,在 “十二五”期间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生物医药的进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据发改委人士透露,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生物医药的规模为1.1万亿元,利润突破100亿元,出口突破了1000亿元。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整个 “十一五”期间医药产业年均增长率在25%以上。

近年来,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目前已批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其中包括北京、石家庄、深圳、长沙、上海、广州、武汉、昆明、青岛、成都、重庆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郑州、南宁、哈尔滨、杭州、南昌等10个生物领域国家产业基地。此外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推动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本文就京津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行业现状

1.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黄村生物医药基地3个核心区构成。 “十一五”时期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年均产值增长率近20%,医药流通销售利润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而作为全国重要的医药研发中心及创新基地,每年全国有近1/10的新药在北京产生。目前,北京生物医药已经形成了 “南北两极、分工合作”的总体产业布局。北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进一步强化研发创新功能,南部亦庄和大兴黄村 “十一五”期间各自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并于2010年进行了行政和空间资源的整合,为 “十二五”生物和医药产业大发展提供了较充裕的产业空间保证。

2010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9.5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83.5亿元,研发服务业完成收入76亿元。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介绍,当前,39家G2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企业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力量,去年实现了销售收入247.2亿元,占全产业总额的近一半。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有40%的生物医药成果诞生于北京。笔者还了解到, “中国药谷”的建设规划已正式启动,并得到了包括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席科学顾问等国际专家的认可。按照规划,以大兴区为核心的 “中国药谷”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区域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北京医药集团公司、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集团公司、天坛生物公司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等,将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植。

北京市科委一直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争取国家重大成果、项目、基地落地北京,去年更是在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中斩获颇丰。据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透露,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75项,获得资助18.1亿元,占专项总资金的32.9%。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巴戟天胶囊是国际上首个抗抑郁中药,现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新药注册。法国赛诺菲巴斯德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 “桑枝总生物碱”等34个重大成果已成功落地北京。这些成果投产后,预计可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新增产值60亿元。

2.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目前,天津市已拥有国家和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8个,形成了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人才丰富、覆盖全面的创新研发体系。2009年在天津举办了 “国际生物经济大会”。2010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350亿元,从事该领域研发生产的企业与机构超过500家。今年6月17日至19日 “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中滨海新区共组织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凯莱英和协和干细胞等37家生物医药企业参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设成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以来,成为了高新科技产业的集中地。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维信、施维雅、田边、哈娜好等世界知名医药跨国公司以及信汇、金耀、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国内龙头企业近500多家研发及相关企业的落户发展,带动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其中,2008年7月,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决定在滨海新区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为核心建设 “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2009年新区建成了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正在培育以医药研发外包、生物药品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创新-孵化-中试-生产”紧密联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联合天津市优秀医药研发单位,申报并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课题和天津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综合大平台”)。目前,在研究院研发大楼内建设了4个技术平台,并依托天津市医药研究优势的机构建设7个技术平台,综合大平台已经初步建成了涵盖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中试生产及产业化等各个环节的新药研发大平台。目前各技术子平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具备向滨海新区、天津、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优质新药研发技术服务。联合研究院已经引进了120个研发团队和项目,有9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入驻联合研究院,其中,31个项目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专项”资金的支持,43个项目已获得天津市科委的国际创新园专项资金的支持。目前,已有近千名研发人员进驻联合研究院从事新药研发工作。

此外,天津市在干细胞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生物医药尖端领域的技术不但领先全国,而且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包括能治疗恶性肿瘤的干细胞药物、无毒无害的生物农药等。如今,位列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该市发展最强劲的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其中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金耀集团有限公司、天狮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太平 (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中美史克有限公司和天津泰达制药有限公司正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其中,金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皮质激素类原料药及制剂、氨基酸类原料药及制剂、化工原料、心血管药物、外用制剂、中成药、保健食品等三百余种产品。金耀集团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地塞米松系列三个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氟轻松等8个甾体激素产品国内独家生产,氨基酸原料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生产能力最大。 “生物脱氢” 和 “地塞米松系列产品”两项新工艺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企业连续十二年实现高速度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幅度增长,以培育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获得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

人才需求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日益富裕,医药人才市场将供不应求。各大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虽然我国在生物制药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国际制药业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不会很大。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据调查显示,近60%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择职要素在的重要性方面,职业发展前景以41%的比例居首;其次为薪酬福利,占16%;办公环境、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也是部分毕业生看重的择职要素。毕业生的十大期望就业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西安、杭州、武汉、天津。其中,管理类人才需要有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行业经历丰富,能够给公司创造利润;营销类人才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诚信,适应能力较强,外资企业还需要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研发类人才需要有勤奋,严谨,认真的态度,具备医药理论知识,熟悉各种操作技能,实事求是而富于创新精神;基层生产人员应能能够吃苦耐劳,熟悉生产流程,熟练操作生产设备。

风险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样,将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但相对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和需求,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瓶颈。生物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众多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产业。

在外资及研究机构眼里,我国未来的医疗市场也是一块美味而庞大的蛋糕。国际专业健康研究公司IMS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辉瑞、默沙东、罗氏、葛兰素、诺华、拜耳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均已在华投资设厂,不少外资企业还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研发中心。

笔者认为,目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风险:

第一,生物医药园区分散、分割,有限资源被稀释和弱化。

第二,产品缺乏创新。目前绝大部分生物技术专利来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第三,生物医药产业目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应当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盘活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

发展趋势

据2011年的国家发改委编制的《生物医药 “十二五”规划》中,未来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阶段为产业崛起阶段,之后是持续发展阶段。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3.6~3.7万亿元,约有2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新药产业化,100多家药企通过国际认证。

北京市于2010至2012年实施了G20工程计划一期工程,G20工程的第一批23家企业,包括17家规模企业和6家潜力企业。规模骨干企业均为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增长快速的企业;潜力企业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秀品种,并将在两年内进入亿元企业行列。G20企业将构成未来北京1000亿元产业规模的主体及支柱产业的核心力量,将实现201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000千亿元的跨越、医药流通业销售收入达1500亿元的目标。二期工程在此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实施4个专项,即制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项、服务产业中心功能培育专项、 “TOP10”企业规模壮大专项以及产业国际化水平提升专项,将生物医药产业对北京GDP的贡献度提高至5%以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天津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医药、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三大产业集群,滨海新区将成为三大产业群的主要承接载体,力争 “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支持重大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项目100项,聚集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100家。在现代医药产业方面,推进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重点项目,组建现代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到2015年聚集企业800家,产值达600亿元。在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产业方面,到2015年培育规范化生按产企业200家,产值达240亿元。在医疗器械产业方面,组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到2015年聚集企业600家,实现产值140亿元。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天津市生物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上生物
有趣的云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如果画笔会说话?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