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好百姓满意——记全国环卫行业优秀人物、天津市南开环卫局局长 杜洪钧

2011-06-29 07:45范贺,胜芳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9期
关键词:南开垃圾作业

2010年元旦,59年一遇的暴雪突降津门。

天津市南开区环卫局局长杜洪钧顶着刺骨的寒风,慰问已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的环卫职工……

可是,杜洪钧太累了!从下雪的那天开始,他始终在一线调配物资、巡查路段、上街铲雪、督促盐池进度、关注清雪职工伙食……已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了几个昼夜。然而,他在车里睡了仅3个小时,又斗志昂扬地出现在铲雪的人群中。

职工们感动了!已忘我工作两天两夜的监理所副所长李振江一直在一线战斗、身患糖尿病的机扫中心主任李铁林始终盯在现场……

一场清融雪的战役,折射出一个集体的战斗力;一项决策体现出领导集体的智慧和胆略;而一项决策的执行力与效果彰显着一个单位上下的凝聚力。

杜洪钧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让南开环卫局职工与众不同;整整10年间,他不仅赢得了南开环卫2100名职工的信任、尊重,赢得了民心和口碑,还获得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市级劳动模范、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等荣誉,成为环卫职工的贴心人、领头人和老大哥呢,来到区环卫局采访,聆听着环卫局干部职工中传诵的一个个故事,心中的答案逐渐清晰……

一套改革组合拳,打出一片新天地

2001年3月,杜洪钧上任之初,有着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南开环卫局,面对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体制改革的冲击;面对个别干部职工想办法、托关系调出环卫队伍的影响,面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卫人员捉襟见肘的态势,他和领导班子成员吃不香、睡不稳、心里像燃着一团火。

如何打破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环卫经费缺口大、作业队伍机构不合理、管理成本较高、车辆运行效率低下、环卫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呢?

有着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杜洪钧,以清整清扫现效考核体系,层层实行承包制、聘用下岗工人,以作业面积、作业质量计酬,调动局、所、段三级积极性,职工收入翻番。

——变花钱养人为主动服务。积极拓展渠道,开展为企业服务项目,将创收用于改造、更新环卫设施。10年来,在市容园林委和南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改造垃圾转运站11座,新购环卫运输车辆及特种车辆165辆,新建和改造环卫班点10多处,机械作业能力明显增强,清运保洁连年达标,连续10年被市里评为先进单位。

——变因循守旧为勇闯市场。抽调骨干人员,组建南开区垃圾管理直运中心,采取企业化经营,经费自收自支,经过10年的发展,品牌效应凸现,竞争性日趋增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市场化道路。

杜洪钧 (左一)

——变人工清扫为机械保洁。加大主干道路机扫水洗力度,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支次道路也进行机扫水洗作业,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确保作业质量保持经常化水平。目前,已安排机扫道路面积423.94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47%以上,水洗道路面积343.66万平方米。

——变平均分配为承包作业。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逐步推广承包试点的经验,在三四级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采取“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内部承包模式,实行路段责任制,将绩效与工资挂钩,使环卫工人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积极性。

一轮连环创新招,搏出环卫新效应

在全区向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目标迈进的号角声中,南开区地域广,人口多,环卫作业量大,创卫任务十分艰巨。

而当时,投资建立数字化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提升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水平成为杜洪钧面临的最大难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全局上下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的同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天津市市容园林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杜洪钧很快与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力排众议,启动了数字化指挥中心管理系统建设。

从2004年开始,短短两年,环卫工作四级质检体系,融人IS09001质量与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经过不断建设,全局28个基层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以及道路扫保、公厕清除、垃圾收运、门责管理、扬尘洒漏、津河打捞、家禽家畜、乱倒清废等重点工作,都纳入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区域环境卫生管理网络,逐渐显出强大功能:

——发现问题自动传递。质检员实地发现问题后,将实况与照片通过无线终端设备输入,通过GPS定位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生成质检问题,自动转发相关责任部门,并设定整改时限,从发现到接到整改通知只需1分钟。

——解决问题一目了然。责任单位到现场确认,立即处理问题,将整改后信息与照片通过无线终端设备发送至系统指定位置,电子屏幕上即形成问题部位与整改前后的鲜明对比。

——作业运行轨迹跟踪。机扫、水车、挤压车等环卫作业车辆,通过GPS定位车载监控装置与无线终端接收设备,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的运行轨迹,实现统一调度指挥与科学管理,并对车辆的运行时间、轨迹、公里数、速度、油耗等数据进行采集,有利于环卫车辆的科学管理与作业成本的核算。

——环卫监管自动扣罚。将环卫监管、作业标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数字化,经过统计,形成数据分析表格,系统的程序化、自动化功能,自动给出扣罚结果。

——对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将辖区内涉及环卫道路、公厕、转运站、班队点、融盐池及果皮箱等基础环卫设施列入监控范围,点击图标可以显示出该处设施、设备的详细信息。

——实现全局上下信息共享。各部门动态、居民热线投诉、分类汇总一览无余,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还提高了办公效率,基本实现了无纸办公。

杜洪钧的精明与聪慧,帮他实现了环卫事业的第二次革命,引领南开环卫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在南开区环卫一线工作20多年的王允杰说:“我刚参加工作时,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靠我们用土盆端、用竹筐抬到垃圾车上;清扫大街时也是由工人一扫帚一扫帚地扫;装车时,铁锹翻飞、尘土飞扬,异味扑鼻;在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保洁面积扩大了,保洁队伍扩容了,环卫设备更新了,管理系统先进了,群众素质提升了,社区环境改善了……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杜局长是我们南开环卫跨越发展的功臣!”

一系列环境大整治,塑出南开新容颜

自2008年起,举全市之力、全市之智,一场场从城市到农村,从平面到立面,从地下到空间的奋战150天、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在津沽大地连年开展。南开环卫义不容辞冲在环境整治队伍的最前沿,作为局长的杜洪钧更是一马当先,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加大清扫力度,集中清整占路市场、绿地垃圾杂物和地面喷涂、小广告。对区域内脏乱点位、易污染点位安排专人负责巡回检查和保洁,努力确保整日干净。

深入开展治理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和运输洒漏工作,严格渣土排放行政许可程序,增加管理人员加大夜检巡查力度,实行24小时监控。仅2010年就出动管理人员3142人次、管理车辆1009辆次,管理、处罚违章车辆4199起。

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城中村的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区域内的乱倒行为,每年清理杂土4150余吨。开展违章饲养家禽家畜专项治理活动,2010年捕杀家禽家畜590只。

新建和提升改造了南苑公园、建国胡同等62座公厕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六无、六净”管理标准,保证全天开放,跟踪保洁。实行公厕清扫保洁承包作业模式,规范公厕扫保标准和作业程序,提升扫保和管理水平。

及时办理莲安里用地规划手续,莲安里溶盐站、鼓楼、旧津保等垃圾转运站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试行“车车对接”的垃圾直运模式,有效解决垃圾收集和运输的二次污染问题。落实消毒制度,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完成了城市家具安装工作,其中安装座椅289把、果皮箱1132个。完成了100个居民社区垃圾容器的更换配置工作和拆违清废工作。

他带领环卫全体人员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始终奋斗在市容环境整治的第一线。为抢工期,有时他顾不上有病的身体,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连续三四个昼夜在工地指挥。

环卫局党委书记许寿昆心疼地说:“你是条硬汉子,也禁不住这样折腾呀!”可是,杜洪钧为赶进度,他依然经常早上4点就出现在清扫一线,晚上8点以后又到现场紧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杜洪钧的带领下,极大地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激发了全局职工热爱南开、建设南开、美化南开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经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战役的洗礼,市容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综合整治的满意度高达99.4%。现如今,南开的一条条大路,整洁宽敞;一道道河流,碧波荡漾;一幢幢楼宇,装饰一新;长虹公园景色宜人,游览人群人流如织;漫步于街头,疏林草地,园艺小品,赏心悦目;流连于社区,花砖护栏,路灯坐椅,休闲宜居……

猜你喜欢
南开垃圾作业
垃圾去哪了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作业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我想要自由
辉煌的起点:论南开新剧团早期剧作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