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 5400规范中大偏心受压短柱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2011-07-09 09:25王青太
山西建筑 2011年29期
关键词:钢环外缘弯矩

王青太

1 概述

随着中国土木工程设计走出国门,进入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设计的产品更加安全、经济、合理,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在熟练运用国内规范的同时,积极了解、学习国外规范。

在斯里兰卡铁路的初步设计中,深入研究了BS 5400-4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总结整理如下。

2 计算原理及假设

2.1 计算原则和假设

根据BS5400-4中5.5.3.2规定,柱的截面抵抗力计算假定如下:

1)混凝土的压应变与钢筋的拉、压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2)当桥墩截面为矩形和圆形时,混凝土的应力值按整个受压面积上(0.4×fcu)MPa考虑;在所有情况下,截面最外缘混凝土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值应取0.003 5;

3)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4)钢筋的应力值从图1得出,其中,γm取1.15。

图1 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2.2 计算公式

根据 BS 5400-4∶1990 中 5.5.3.2,5.5.3.3 和 5.5.3.4 条规定,采用式(1),式(2)计算截面抵抗力、力矩,步骤如下所述:

其中,N为由极限荷载组合在检算截面产生的设计轴向荷载;M为由极限荷载组合在检算轴产生的设计弯矩,包括初始的施工容许误差;Nu,Mu分别为当dc取合适的假定值时,截面的极限轴向抗力值和极限弯矩抗力值;fcu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b为截面的宽度;dc为截面假定的受压区高度,最小值为2d';fcy为受压较强侧钢筋的设计强度值,N/mm2,fcy=fy/(γm+fy/2 000);As1'为受压较强侧受压钢筋的面积;fs2为另一侧的钢筋应力值,拉应力取负值;As2为另一侧钢筋的面积,作用如下:受压;不起作用;受拉。当荷载合成偏心值增加,此时dc值从h减少到2d',另一侧钢筋按顺序出现以上三种情况;h为弯曲平面的全截面高度;d'为受压较强侧截面外缘至钢筋中心处的距离;d2为另一侧截面外缘至钢筋中心处的距离。

3 计算公式简化

3.1 基本假设

1)钢筋的拉、压应力极限值都取钢筋应变为0.002时对应的应力值。

2)计算Mu时,只计入达到设计强度钢筋对抵抗弯矩的贡献,即只计入L1,L2高度范围内的钢筋作用(因未达到设计强度的钢筋面积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且检算结果偏安全)。

3.2 计算公式和步骤

3.2.1 计算图示

x—x轴和y—y轴的截面抵抗弯矩值计算原理相同,故以下以x—x轴截面抵抗弯矩计算为例。

由本文2.1节内容,得到x—x轴截面抵抗弯矩值的计算图示,见图2。

图2 计算图示

3.2.2 计算公式整理

1)设dc≥2d'=2×75 mm=150 mm,此时最外侧受压钢筋达到极限应变值,即最外侧受压钢筋达到设计强度。

此时:

其中,L1,L2分别为达到极限压应变和极限拉应变的钢环在y轴方向上的高度;dc为截面假定的受压区高度,最小值为2d';εus为钢筋极限应变值,本设计中取0.002;εuc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本设计中取0.003 5;d'为受压较强侧截面外缘至受压钢筋中心处的距离;h为截面高度;d2为另一侧截面外缘至钢筋中心处的距离。

2)式(1)具体化。

可以具体成:

其中,fy,0.002为钢筋拉、压强度设计值2 000);δ为截面配筋等效成钢环时的厚度值,δ=[(D/2)2·π]/Δ,D为钢筋直径,Δ为钢筋间距;Nu为截面极限轴向抵抗力;L1为达到受压强度设计值钢环沿y轴高度;L3为未达到受压强度设计值钢环沿y轴高度;f'为未达到受压强度设计值的钢筋的平均强度值;f″为未达到受拉强度设计值的钢筋的平均强度值;L2为达到受拉强度设计值钢环沿y轴高度;L4为未达到受拉强度设计值钢环沿y轴高度;L5为最外排达到设计强度的受拉、受压钢环长度。根据平截面假定,由几何关系知:

式(5)可以整理为:

3)式(2)具体化。

具体成:

其中,Mu为绕x轴截面极限抵抗力矩。其余参数定义同上。

3.2.3 计算步骤

大偏心受压短柱,假定ULS下,轴向荷载设计值N为截面极限轴向抵抗力 Nu,代入式(6),同时将式(3)、式(4)也代入式(6),得到:

式(8)中,只含有dc一个未知量,故由式(8)可以解得dc,判断dc满足下式:

其中,db为当混凝土和受拉钢筋同时达到极限应变值时,截面的受压区高度。

将dc代入式(7),同时将式(3)、式(4)代入式(7),即可求得截面绕x轴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

4 结语

BS5400-4∶1990规范中,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能力,以平截面假定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推导出截面的抵抗力,计算方法更加严谨、合理,计算结果较国内规范更加经济。本文提出的简化方法,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同时,使计算更加便捷。

[1] BS5400-4,混凝土桥设计规范[S].

[2]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 TB 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 靳 杰,王 涛.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地震反应谱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21):62-63.

猜你喜欢
钢环外缘弯矩
Y形支撑耗能环有限元分析
地铁盾构隧道洞门钢环精密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中国白肩天蛾属记述与一新记录种(鳞翅目:天蛾科)
零弯矩设计理论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地铁盾构洞门钢环安装精度控制及测量数据分析
浅析藏医学中的疾病产生机理
CFRP-PCPs复合筋连续梁开裂截面弯矩计算方法研究
内衬钢环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管探析
钢-混叠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