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Meta分析

2011-07-25 10:20牛小伟贺生亮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阻塞性急性文献

牛小伟,陈 德,贺生亮

(兰州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这种病患病人数较多且容易死亡。该病发展较慢,因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能力产生巨大影响。COPD患者一旦急性发作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在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影响下,该病会反复发作,并且会逐渐有各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成黄痰。笔者运用Meta分析方法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中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中西医;英文检以AECOPD、integrat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Elsevier(1999-2011)、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11)、维普数据库(1999-2011)和万方数据库(1999-2011)。并通过文献追溯途径,收集1999年1月—2011年5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0篇。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本文采用RCT随机对照试验。案例中采用的治疗组为中西结合常规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纯西医治疗。(2)本研究的排除标准:①剔除文献综述、专家评论、评论性文章、纯理论研究文献;②剔除无随机对照的情况,或仅限于中药的对比参照试验;③剔除有关动物试验、不良反应报道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非临床试验研究。

1.3 数据整理和质量评价

本文依据COPD的具体诊断标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作为诊断标准。(1)提取整理本研究试验资料如下:①试验中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②对患者进行干预的措施以及结局指标和失访及其处理等等:③能够反映研究质量的指标。上述任何资料有不全面的时候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补全资料。(2)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具体标准按照系统评价手册中关于对照试验(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①是否采用盲法;②是否做到分配隐藏;③随机方法正确与否;④是否采用意向性分析(ITT)来解决有失访或退出的情况;⑤基线可比性。对于分配隐藏,将试验评为A(完全隐藏)、B(不清楚是否隐藏)、C(隐藏不充分)和D(没有使用隐藏)4个等级。在其他方面将试验评为A(是)、B(不清楚)、C(否)3级。如出现评价均为A级,则为低度偏倚,寄偏倚发生的可能性最小,质量评为A级;若有1个或多个为B,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等程度,质量评为B级;如其中有1个或多个为C,即有高的偏倚性,质量评为C级。

1.4 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

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中医药疗法结合西医治疗的阳性对照试验,包括中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等;对照组为纯西医治疗的阳性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症状和体征(咳嗽、咳痰、气喘和音)、肺功能、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及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5 统计学分析

依据异质性检验(Q检验法)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模型计算合并的估计值。若各个研究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即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antel-Haenszel法(M-H);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Der-Simonian-Laird法(D-L)。对发表偏倚的评价,采用Egger检验及Begg检验,检验水准α=0.05。敏感性分析通过比较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得出的合并值,观察两者一致性程度,对结果可靠性作一定评估。统计分析利用RevMan4.2软件绘制倒漏斗图,若散点分布呈现左右对称,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否则,视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

操作流程中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阅读获得的文献资料,排除不符合的试验之后,阅读可能的试验;按以上检索方法和入选标准、排除标准检出 281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和全文,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包括9个RCT。纳入的9个RCT中,研究对象最多160例,最少32例,共1068例。纳入的11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各纳入RCT间基线水平相似,统计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质量评价均为C级。

2.2 结果分析

2.2.1 效率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1项对照试验均有效,且干预措施均依托西医常规治疗,因此我们对11项进行结果合并。合并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中有效病例分别为607例和461例。通过异质性检验(P=0.72>0.05)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后的效应量其相对获益系数(RR合并)为4.95,95%CI为(3.37,7.01)。通过统计学检验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001)。一步一步去掉每项研究做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一致。

2.2.2 血气分析

11篇文献中有5篇给出了血气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异质性Q检验显示,P<0.00001。运用随机效应模型(D-L)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利于提高PaO2,减低PaCO2,WMD=2.01,95%CI(-1.89,7.01),P=0.31。

2.2.3 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

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比重都给出了占6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值。

2.2.4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所采用的文献中,7篇给出了对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有4篇提及对肝肾功能是否有影响和是否出现变态反应,如果出现左右不对称的话,则说明有可能存在着发表偏倚,一项中有4例病者在治疗后第2天有轻微胸闷及头疼的症状,将药物注射的速度减慢,患者的胸闷及头疼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都没有出现后遗症情况。而第二项中有1例患者有恶心症状,同样在减慢药物注射的速度后得到了缓解。

2.2.5 漏斗图分析

经过研究分析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率分析,结果出现左右不对称现象,说明存在着发表偏倚,如图1。

图1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率漏斗

3 讨论

首先,慢性阻塞性肺病做为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COPD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戒烟是预防COPD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COPD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可减轻气道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有助于减少以后COPD的发生。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细菌溶解物、卡介菌多糖核酸等对防止COPD患者反复感染可能有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此外,对于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COPD并及时予以干预。COPD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重于治疗。

其次,文献资料还需将要求提高和不断提高排除标准,对更多的文献进行审查,利用更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数据资料。最后,将文章引用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好。经过治疗后的患者临床表现更加良好,其中血气分析认为有效提高PaO2,减低PaCO2,疗效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同时,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成黄痰等加重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鉴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和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提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更有效的方法。

[1]刘树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63-65.

[2]吴允华,谢洪波,申屠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1(9):89.

[3]胡云,杨常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0):78-79.

[4]陈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6):86-87.

猜你喜欢
阻塞性急性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急性心包炎1例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