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项目改造抗震加固设计

2011-07-25 11:19徐晨宇
山西建筑 2011年32期
关键词:洞口楼板粘贴

徐晨宇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项目包括两栋住宅板楼,建成于1995年。2007年该项目业主方欲将其进行户型和外立面改造,增进该住宅的居住品质,以便进行销售。业主方提出建筑外立面及屋顶平改坡改造,增设单元电梯,户型格局优化,室内精装修,户内改地板辐射采暖形式,由此产生了对结构抗震加固改造需求。

原有建筑结构为内浇外砌形式,内墙为160厚钢筋混凝土墙,外墙为240厚粘土砖墙,地下一层墙体均为钢筋混凝土墙,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檐口高18 m,建筑面积12 572 m2。

抗震分类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Ⅳ类场地。

2 结构改造内容

根据业主的需要,对原建筑进行了优化设计,部分功能进行了调整,部分户型黑厅部分打开与卧室相连,部分房间门开洞位置改变,部分户型卫生间厨房位置变更,两栋建筑南向均改造成落地窗,楼内各单元增设了电梯。

本次设计在原结构基础上进行了内墙洞口改造,包括封堵、扩大、移位和新增。新增户内100厚植物纤维强化空心隔墙板,新增150厚植物纤维复合空心板分户墙,首层及地下一层楼梯间新增100厚轻钢龙骨金特板墙,首层单元门厅处、电梯井道处新增钢筋混凝土墙。

3 加固方案的选择

原工程设计于1992年,竣工投入使用12年,耐久性有一定降低。另外,此次改造楼板上新增了地暖管线和豆石混凝土垫层,新增电梯井、新开风道、新增墙洞、隔墙等增加了荷载并破坏了原结构构件,按现行结构规范和改造后的使用荷载进行抗震验算及承载力校核,验算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梁、板抗弯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只需对原结构部分楼板、新开风道洞口、阳台板和墙体孔洞新增或扩大、移位处等进行加固。

因原结构层高较低,仅为2.7 m,改造后又在楼板上铺设地板采暖管线,并做豆石混凝土垫层、铺装木地板等,为满足使用上的舒适度,选择加固方法要尽量减少占用竖向空间。又考虑到现场空间较小不适合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如下几种方法对结构进行加固。

图1 标准层顶板改造平面图(局部)

3. 1 粘贴碳纤维法

碳纤维片材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抗腐蚀等优点,碳纤维加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有效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几乎不增加结构重量;2)显著改善构件的变形性能,对于裂缝的发展有明显的约束作用;3)具有很好的防水效果,能抑制混凝土的劣化和钢筋的腐蚀;4)不需要大型机械,施工所需工作面小;5)碳纤维为片状卷材,柔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剪裁;6)操作简便,施工过程为干作业,有效缩短工期。

经验算,原结构仅有新增电梯井北侧Ⓒ轴,Ⓓ轴之间开间为4.5 m及少数受改造直接影响的楼板(风道开孔处、增加连梁处)不满足抗弯要求,采用粘贴碳纤维方法进行加固。

根据计算,选用100宽,0.167 mm厚碳纤维,沿Ⓒ轴,Ⓓ轴之间开间为4.5 m的楼板底面纵向粘贴7道,横向粘贴9道,除新增风道孔洞外,其余中心间距350 mm(见图1)。

3. 2 粘钢法

粘钢法是将钢板通过高性能粘结剂粘贴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共同作用,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加固方法,近年来在结构加固与改造中广泛应用。粘钢加固法的优点与碳纤维加固方法基本相同。

由于原结构阳台处部分窗下墙垛拆除,阳台板抗倾覆能力削弱,采用粘钢法在板顶支座处粘贴钢板,以此代替不足的板中负筋。增加钢板量等强度代换(考虑强度折减系数)计算所需板钢筋的缺口。

经计算,钢板材料选用Q235B,120×5钢板条间距550 mm,跨外墙对称粘贴(如图1所示)。粘结剂选用A级胶,性能须符合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有关要求。原结构阳台板与室内楼板有高度差,故需进行剔凿并加M12锚栓进行锚固(见图2)。

图2 楼板粘钢加固详图

4 对构件的加固

4. 1 新开电梯井道处楼板的加固

因为结构板面开洞,楼板受到削弱,需要洞口周围补强。采用洞口边纵向新增简支梁,以电梯井筒体和原结构墙体为支座,并将电梯井周围楼板440 mm范围条状拆除,增加负筋后重浇的方法进行加固(见图1)。此方法受力明确,计算简便,但施工精度要求较高。

4. 2 洞口的加固

原剪力墙新开洞口或扩大移位后出现抗弯足或抗剪承载力不足,在洞口两侧采用新增暗柱的方法进行加固。暗柱均采用高强灌浆料,新增钢筋与原结构连接均采用植筋胶锚固。本设计由于内墙洞口改动较多,故产生27种新增暗柱,但计算简便,施工也 不复杂(见表1)。

表1 部分剪力墙新增暗柱表

5 结语

目前全世界都已经认识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大拆大建已经不符合当今趋势,旧有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而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比新建筑的结构设计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既要弥补原设计与现行规范的差异(尤其是抗震方面),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费用。本工程实例中,采用了加固改造工程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方法,供大家探讨。本工程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并获得了业主的好评。

[1] GBJ 11-19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 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 CECS 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5] JGJ 116-1998,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6] 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7] 黄彬辉.某多层房屋加固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1):89-90.

猜你喜欢
洞口楼板粘贴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