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的又一增长极

2011-07-30 07:38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工业化

◎ 文/本刊记者 李承明

历经两年多努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终于迎来了政策机遇。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区域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次推出的中原经济区一大特点就是“大”,不仅包含河南全部,还会捎上周边兄弟省份的一些地市,最终有望形成一个覆盖1.7亿人口的“大区”。

河南谋求将自身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载体,历经多次扩充。从最早的“郑汴一体化”,到后来“中原城市群”, 2010年,刚到河南履新的卢展工,开始提出“中原经济区”概念,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认为,中原经济区之所以要涵盖周边,一个最基本的考虑是,这些区域与河南在历史、文化、经济上联系紧密,面临的问题类似,除晋南地区外,周边的山东、河北、安徽等临近地市,也都是传统农业区,同样面临着如何走向现代化,如何实现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难题。

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

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布局,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郑州依然是整个区域的核心,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其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并推进以郑州为核心的“郑汴一体化”发展,郑洛(阳)工业走廊建设,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是指依托亚欧大陆桥、京广通道、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节点提升”则是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苗长虹认为,河南与周边的联动,有天然的、市场的基础。其举例说,在河南东部,有豫、皖、苏、鲁24个地市组成的“黄淮经济协作区”;河南北部有晋、冀、鲁、豫四省十三个地市组成的中原经济协作区(后改称“中原经济区”);河南西部有晋、陕、豫三省中四个市组成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这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建立起的协作关系,目前已达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成果。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孟德荣称,目前区域内已先后组建了30多条行业网络,涉及交通、旅游、商业、金融等行业。

对于河南沿边城市纷纷竖起的区域中心目标,苗长虹认为,经济区内部的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并不会是零和游戏,中部崛起提出之初,也上演过武汉、长沙、郑州的龙头之争,最终的结果是大家共同进步。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工业化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