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免疫失败原因及提高免疫效果对策

2011-07-31 08:42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672100刘加茂朱辉云
云南农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兽医畜禽疫病

□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72100 刘加茂 朱辉云

□祥云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672100 史本宏 邹炳英

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的最佳方法是免疫,防重于治历来是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治方针。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扶持力度,但大批中小规模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免疫措施落实不到位、疫苗选择和使用不规范、免疫计划乱或使用疫苗剂量随意、疫苗保存不当等诸多问题,导致免疫失败,疫病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 动物免疫现状

祥云县自2004年被列入云南省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以来,投入大量的资金,强化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全县136个村委会的兽医室,并聘请138名专职村兽医防疫员,负责本村的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为祥云县的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但由于少数动物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缺乏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乱丢乱扔,甚至食用病死畜禽等现象依然存在,加之村级防疫员待遇低,有部分防疫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差,对防疫工作有麻痹厌战的思想,防疫知识和科普宣传不到位,造成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参差不齐,漏户、漏畜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养殖户还存在侥幸心理和“重治疗,轻防疫”的思想,给动物防疫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2.1 疫苗选择和使用不规范

2.1.1 选用的疫苗毒株(或菌株)与本地所流行疫病的血清型不符或选用质次疫苗。禽流感、口蹄疫和大肠杆菌等疫病的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免疫注射的疫苗毒株(或菌株)的血清型不同,如禽流感疫苗有H1、H5和H9三种,口蹄疫疫苗有O型、A型和亚洲Ⅰ型三种,大肠杆菌疫苗有多个血清型,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不熟悉疫苗质量差异,同类产品常常倾向于选用价廉质次的疫苗,免疫效价低的疫苗不可能产生足够的有效保护。

2.1.2 选用的疫苗毒力与畜禽品种、生长阶段和本地疫病流行情况不符。许多养殖场选用的疫苗毒力较强或较弱,如肉鸡场选择中等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供仔鸡饮水免疫等,不仅免疫效果不可靠,还易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2.1.3 疫苗免疫计划乱或剂量随意。许多小规模养殖场图方便,制定的疫苗接种计划不合理,在一天内或间隔七天内,给畜禽以同一途径或不同途径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造成疫苗间相互干扰,畜禽对其中一种或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显著降低。

2.1.4 疫苗的运输贮存温度过高,造成效价降低。许多小规模养殖场缺乏疫苗的运输、贮存知识,运输、贮存过程中出现温度不符合要求或阳光直射情况,常导致疫苗效价下降,甚至失效。

2.1.5 疫苗稀释程序不规范和浓度随意。大部分养殖技术人员对疫苗稀释及稀释浓度知识缺乏,稀释过程随意,程序不规范,稀释浓度也随意,导致疫苗效价下降,免疫效果不理想。

2.2 畜禽产生应激和免疫操作不规范

2.2.1 畜禽处于应激状态。

1)环境应激:畜禽饲养环境的温度不适、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和环境卫生差等原因,会使畜禽出现应激反应,增强了对疫病的易感性,导致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差。

2)营养缺乏:不根据畜禽品种和生长阶段配合日粮,在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缺乏的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液、细胞免疫能力较差。

3)疾病因素:患病畜禽自身抵抗力差,或多或少都会抑制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此时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效果不好,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处于潜伏期的动物,因疫苗的抗原刺激,反而会加速疫病的爆发,如在疫区(场)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后往往会在短期内发病,造成免疫失败。

2.2.2 免疫程序制定不科学。我县2009年对160个规模养猪户和414个规模蛋鸡户制定的免疫程序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有2/3的养殖场照搬免疫程序,或套用多个免疫程序随意组成一个程序。具体表现在:部分仔猪的猪瘟疫苗首免时间在30日龄前,受母源抗体水平高的影响,免疫应答反应非常差;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疫苗免疫间隔时间过长,形成免疫空白期而造成发病;蛋鸡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疫苗种类、免疫间隔等方面问题突出,生产过程中蛋鸡死亡率和淘汰率偏高。

2.2.3 免疫操作环节。

1)免疫操作不规范。猪、牛、羊免疫注射时,出现“飞针、空漏”等情况,疫苗没有注射到所要求的皮下或肌肉的相应部位;家禽饮水免疫停水时间不够,加疫苗的水没有在1h内饮完;家禽气雾免疫、滴鼻、点眼接种不按规范操作,存在“气雾粒子偏大、加量滴眼鼻和滴入疫苗未完全吸入就放开”等问题。

2)免疫前后使用抗菌素、消毒药。表现为:注射当天和注射后1d内使用影响疫苗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消毒药,使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或干扰免疫应答,使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3 提高免疫质量的技术对策

3.1 选择可靠的疫苗

应到当地兽医部门咨询,由具备资质和设备等质量保证的供货商供应疫苗,疫苗应该安全、无致病性,并能产生快速、适当时间免疫保护,疫苗还应有适当时间的保存期。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同。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灭活苗不应有破乳、变质等现象;过期、无批号、物理性状及颜色异常或不明来源的疫苗禁止使用。

保证疫苗贮运条件,规范进行稀释。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的温度、条件,进行疫苗的保存、运输。从冰箱冻干层中取出冻干弱毒疫苗,应该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再稀释融化,否则会因温度骤升使弱毒苗中微生物失活;多数疫苗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蒸馏水或pH值6.8~7.4的加1%~2%脱脂奶粉的清洁井水。疫苗应按规定的比例稀释,盲目加大或减少疫苗的用量,都会使接种到畜禽体内的疫苗剂量过高或过低。疫苗稀释后2~4h内用完,最好是夏天1h内用完,冬天2h内用完。疫苗稀释后应放在阴凉处,2h用完。

3.2 消除畜禽的应激状态

1)饲养环境适宜。尽力让畜禽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和环境卫生等条件符合畜禽各阶段的要求,提高免疫应答能力、保障疫苗免疫效果。

2)加强营养。根据畜禽品种和生长阶段配合日粮,满足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需要,免疫前后可加强日粮营养,如饲料中添加 3~5倍 Ve和Vc。

3)患病和处于疫病潜伏期的畜禽,不进行免疫接种。

3.3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必要时进行母源抗体监测,确定免疫种类;了解不同疫苗之间的关系,避免免疫两种或多种弱毒苗之间的干扰作用,保证较高的免疫效果;疫苗用量合理,不随意加大或减小剂量,遇到特殊情况由有经验的兽医人员确定、指导如何加大或减小剂量,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4 免疫操作规范

1)停用抗菌素和消毒药。畜禽进行疫苗免疫当天,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抗病毒药和消毒药,保证疫苗活性。

2)严格按免疫规范操作。免疫注射时,操作认真细致,尽量减少“飞针”和“空漏”情况,疫苗注射到所要求的皮下或肌肉的相应部位。

3)疫苗接种工作结束后,应立即用清水洗手并消毒,剩余药液与疫苗瓶焚烧处理,接触过活菌疫苗的器具煮沸进行消毒处理,不可随处扔放,以防散毒。

4)接种疫苗应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和采取更严厉的防控措施。疫苗接种后一般需5~7d(油苗需10~15d)才能产生抗体,此期间如果环境不清洁或存在外来疫情隐患,可能造成畜禽在尚未完全产生免疫力之前,感染强毒发病致使免疫失败。

3.5 免疫前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提高群体免疫抗体的整齐度

受监测条件限制,几乎所有中小规模养殖场免疫预防前都不进行免疫监测,当机体内特异性抗体特别高的情况下进行免疫,疫苗会中和动物体内抗体,反而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建议免疫预防前采集畜禽血清进行相应疫病的血清抗体监测,确定免疫时间;同时,注意提高群体免疫抗体水平的整齐度。

[1]张彪.免疫失败原因的探讨[J].中国家禽,2003,(20).

[2]杨东兴,等.蛋鸡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J].河北畜牧兽医,2005,(04).

[3]张安民.猪场免疫失败的因素[J].养殖与饲料,2003,(04).

[4]朱迎春,等.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浅析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

[5]赵洪海,等.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05).

猜你喜欢
兽医畜禽疫病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