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点

2011-07-31 03:11
山东医药 2011年25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螺旋

(赣州市立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

脑梗死(CI)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可显示血管形态、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等,帮助临床诊断、治疗疾病。2010年10月~2011年3月,我们对214例CI患者采用MSCT血管成像检查,旨在探讨CI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CI患者214例,男 147例、女 67例,年龄 42~79(57.3±7.4)岁。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排除颅内占位、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有严重心、肺、肾、肝功能不全及出血倾向,以及对造影剂过敏者。

1.2 检查方法 应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机进行MSCT血管造影,机器工作条件为 120 kV、600 mA、层厚 0.625 mm、螺距0.75 mm;使用压力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以5.5 ml/s的速度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70 ml,每隔1.25 s扫描1次,行CT值动态监测,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颅顶;采用自动监测软件,当CT值≥100 HU后开始自动扫描。图像处理采用1.0 mm标准算法,行连续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等,观察颈内动脉及分支血管、椎基底动脉及分支血管,分析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结果。

1.3 评价标准 根据 CT值分析斑块性质[1],CT值约20 HU,密度均匀,位于管腔侧面为血栓;CT值40~50 HU为脂质斑块;CT值50~120 HU为纤维斑块;CT值>120 HU为钙化斑块。在MIP图像上测量血管管径,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标准[2],以病变远端正常动脉直径为参照,血管狭窄0~29%为轻度狭窄,3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

2 结果

2.1 颅内外动脉闭塞、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 214例患者中,检出动脉斑块201例(93.9%);血管狭窄或闭塞165例(77.1%),其中狭窄轻度140支、中度109支、重度45支、完全闭塞13支(有的患者有多支病变血管狭窄),2处以上狭窄或闭塞64例。本组颅内外动脉闭塞、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214例CI患者的颅内外动脉闭塞、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

2.2 颈内外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 本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颈内动脉起始部为主,其发生率为74.3%(159/214),其中2处以上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23.8%(51/214);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椎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为主,其发生率为37.9%(81/214)。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本组血栓检出率为3.3%(7/214),脂质斑块检出率为21.5%(46/214),纤维斑块检出率为 32.2%(69/214),钙化斑块检出率为72.9%(156/214),混合斑块检出率为70.1%(150/214)。

3 讨论

脑血管狭窄是CI的重要发病基础之一,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3有颅内动脉狭窄;但目前研究发现,>7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无明显血管狭窄,认为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3]。如何识别血管狭窄及不稳定斑块,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其中CT血管成像是一个热点。

MSCT血管造影可对血管进行重建,了解血管全程结构、状态,可充分显示动脉病变,同时显示血管邻近结构(如骨刺对椎动脉的压迫程度和部位)等。Skutta等[4]研究认为,CT血管造影能显示直径7 mm以上的血管,对狭窄病变的特异性达99%;能帮助区别动脉斑块的性质,其识别斑块表面溃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8.59%、96.74%、97.2%[5]。本研究发现,CI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颈内动脉起始部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以椎动脉起始部及锁骨下动脉为主,且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由此提示,对不同斑块进行有效识别,有助于临床医生对高危患者实施积极的抗栓治疗,使其治疗更有针对性。

总之,本研究认为MSCT血管成像技术是颅内外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其安全、方便、快速,定性、定位准确,可作为CI血管狭窄分析及动脉斑块分析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1]戚跃勇,邹利光,陈林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10):5.

[2]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Steering Committee.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Methods,patient characteristics,and progress[J].Stroke,1991,22(6):711-720.

[3]Hardie AD,Kramer CM,Raghavan P,et al.The impact of expansive arterial remodeling 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in carotid artery disease:a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stud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7,28(6):1067-1070.

[4]Skutta B,Furst G,Eilers J,et al.Intracranial stenoocclusive disease:double-detector helical CT angiography vers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JNR,1999,20(5):791-799.

[5]Nendalur KR,Hardie AD,Raghavan P,et al.Composition of the stable carotid plaque insights from a muh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of plaque volume[J].Stroke,2007,38(3):935-940.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螺旋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旋风“螺旋丸”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