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数控车削走刀路线的合理确定

2011-08-02 03:51宋绍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3期
关键词:粗车走刀路线

宋绍修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1 确定走刀路线的原则

工步的划分与安排一般可随走刀路线来进行,在确定走刀路线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 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2 应使加工路线最短,以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1.3 尽量简化数学处理时的数值计算工作量,以简化编程工作;

1.4 当进给路线重复时,为了简化编程,缩短程序长度,应使用子程序。

此外,确定加工路线时,还要考虑工件的形状与刚度、加工余量的大小,机床与刀具的刚度,合理的切入与切出方向等。

2 走刀路线的确定方法

走刀路线的确定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加工程序具有最短的走刀路线,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整个加工过程的执行时间,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刀具消耗及机床进给滑动部件的磨损等。

2.1 粗车走刀路线

2.1.1 外圆粗车G71

适于切削区轴向余量较大的细长轴套类零件的粗车,使用该方式加工可减少径向分层次数,使走刀路线变短。

2.1.2 端面粗车G72

用于切削区径向余量较大的轮盘类零件的粗车加工,并使得轴向分层次数少。

2.1.3 环状粗车G73

适合周边余量较均匀的铸锻坯料的粗车加工,对从棒料开始粗车加工,则会有很多空行程的切削进给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粗车走刀路线

若按图2(a)所示,从右往左由小到大逐次车削,由于受背吃刀量不能过大的限制,所剩的余量就必然过多;按图2(b)所示,从大到小依次车削,则在保证同样背吃刀量的条件下,每次切削所留余量就比较均匀,是正确的阶梯切削路线。

图2 走刀路线与切削余量的关系

2.2 精车走刀路线

为保证工件轮廓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零件的最终精加工轮廓时,应安排在最后一次走刀连续加工出来。合理选取起刀点、切入点和切入方式,保证切入过程平稳,没有冲击。认真考虑刀具的切入和切出路线,尽量减少在轮廓处停刀,以避免切削力突然变化造成弹性变形而留下刀痕。一般应沿着零件表面的切向方向切入和切出,尽量避免沿工件轮廓垂直方向进、退刀而划伤工件。

对各部位精度要求不一致的精车走刀路线,当各部位精度相差不是很大时,应以最严的精度为准,连续走刀加工所有部位;若各部位精度相差很大,则精度接近的表面安排在同一把刀走刀路线内加工,并先加工精度较低的部位,最后再单独安排精度高的部位的走刀路线。

2.3 空行程走刀路线

2.3.1 起刀点的设置

粗加工或半精加工时,多采用系统提供的简单或复合车削循环指令加工。使用固定循环时,循环起点通常应设在毛坯外面。如图3所示。

图3 起刀点

即:起刀点尽量靠近工件,减少空走刀行程,缩短进给路线,节省在加工过程中的执行时间。

2.3.2 换刀点的设置

换刀点是指刀架转动换刀时的位置,应设在工件及夹具的外部,以换刀时不碰工件及其他部件为准,并力求换刀移动路线最短。

2.3.3 退刀路线的设置

刀具加工的零件的部位不同,退刀的路线也不相同,如图4所示。

(1)斜线退刀方式。斜线退刀方式路线最短,适用于加工外圆表面的偏刀退刀。

(2)径-轴向退刀方式。刀具先径向垂直退刀,到达指定位置时再轴向退刀。适于切槽加工的退刀。

(3)轴-径向退刀方式。刀具先轴向垂直退刀,到达指定位置时再径向退刀。适于镗孔加工的退刀。

图4 退刀路线

此外,要避免刀具与非加工面的干涉,并避免刀具与工件相撞。如工件中有槽需要加工,在编程时要注意进退刀点应与槽方向垂直,进刀速度不能用“G00”速度。“G00”指令在退刀时尽量避免“X、Z”同时移动使用。

3 特殊的走刀路线

图5(a)所示的进给方法,当刀尖运动到圆弧的换象限处,即由-Z、-X向-Z、+X变换时,吃刀抗力Fp与传动横滑板的传动力方向由原来相反变为相同,若螺旋副间有机械传动间隙,就可能使刀尖嵌入零件表面(即扎刀)。

图5(b)所示的进给方法,因为刀尖运动到圆弧的换象限处,即由+Z、-X向+Z、+X方向变换时,吃刀抗力Fp与丝杠传动横向滑板的传动力方向相反,不会受螺旋副机械传动间隙的影响而产生嵌刀现象。

图5 特殊的走刀路线

4 车螺纹时的轴向进给走刀路线

在数控车床上车螺纹时,沿螺距方向的Z向进给应和车床主轴的旋转保持严格的速比关系。因此,进刀点与退刀点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即螺纹升速段与降速段,如图6所示。应避免在进给机构加速或减速的过程中切削,从而保证螺距的精度。

图6 螺纹加工的起刀点与退刀点

以上为正常的数控车削走刀路线的确定原则和方法,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某些特殊情况,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付承云.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就应知应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雷宝珍.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粗车走刀路线
45#环锻件调质后UT 探伤底波异常衰减分析
基于AdvantEdge走刀次数对产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数控多轮廓加工走刀空行程路径优化研究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车工实训课之加工阶梯轴类零件的问题分析
画路线
找路线
圆周分布孔系加工走刀路线及程序的优化设计
基于宏程序的孔系加工程序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