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008年至2009年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2011-08-03 07:57成国辉李述成刘兴旺邓良初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7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狂犬病流行病学

成国辉 李述成 刘兴旺 邓良初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娄星 41700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的咬伤、挠抓、舔舐皮肤或黏膜破损处而感染。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经神经末梢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病死率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病死数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我省属于狂犬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及《湖南省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对娄星区2008年至2009年263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狂犬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娄星区所有动物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就诊者2632例。

1.2 资料来源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娄星区所有动物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狂犬病暴露人群的诊断及暴露分级标准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的处置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版)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年)的规定,暴露分级标准Ⅰ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Ⅲ级暴露:①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②破损皮肤被舔;③黏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03,对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2.1.1 人群分布

2632例暴露者中男性1565例,女性1067例,男女之比为1.47∶1。在多个暴露的年龄组中,15~44岁组最多,占暴露总数的44.57%,为狂犬病暴露高危年龄段。

表1 娄星区2008、2009年狂犬病暴露人群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2.1.2 时间分布

全年每月均有狂犬病暴露者,主要集中在5~11月,共暴露1762例,占总暴露人数的6.95%,其中6、7月为暴露高峰月份,共595例,占总暴露人数的22.61%(图1)。

2.1.3 暴露程度分级

Ⅰ级暴露130例,占5.17%(136/2632),Ⅱ级暴露1165例,战44.26%(1165/2632),Ⅲ级暴露占50.57%(1331/2632)。见图2。

2.1.4 致伤部位分布

伤及头面者155例(5.89%),躯干93例(3.53%),上肢994例(37.77%),下肢1348例(51.21%),多处伤口者42例(1.60%),四肢为最易暴露部位。见图3。

2.2 致伤动物分布

2632例狂犬病暴露者中,被犬致伤者最多,共2146例,81.53%;其次为鼠伤者265例,占10.07%,猫伤者196例,占7.41%。在2145例犬伤中的家犬致伤者为主,占84.06%(1803/2145),野犬占15.94%(342/2145)。伤人动物犬的免疫率为4.47%。见图4。

2.3 伤口处理及免疫接种

2632例狂犬病暴露者,全部进行了伤口清洗消毒处理,其中就诊前进行了伤口自行处理者282例,占10.71%(282/2632),全程接种疫苗者2631例,占99.96%(2631/2632),III级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为38.54%(513/1331)。

3 讨 论

监测结果显示暴露人群中以15~44岁组为多,占暴露总数的44.57%,是狂犬病暴露高危年龄段,可能与该年龄段活动范围大、接触动物机会多等原因有关,与广东省佛山市狂犬病流行人群分布趋势基本相似[1]。

季节分布呈夏秋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5~11月,占总暴露人数的66.95%,这种分布特征可能与气候炎热、衣着少、肢体暴露多、学生放暑假、户外活动多及犬、猫、鼠等动物活动频繁等因素有关[2]。致伤动物的分析,被犬致伤者最多,占81.53%,其次是鼠,占10.07%,猫致伤占7.41%,三者相加占99.05%,表明娄星区致伤动物以犬、鼠、猫为主,与其他报道稍有差别[3]。致伤部位以下肢最多,与暴露部位及犬只等动物袭击特点有关。

及时处理伤口和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所有的暴露者均能做到及时处理伤口,全程接种疫苗者占99.96%,说明疫苗接种意识良好,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者远没达到要求,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处置规范(试行)》(2006年)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年)的规定,Ⅲ级暴露者必须接种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制剂,而娄星区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只有38.54%(513/1331),分析原因,主要是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价格高,而且全部是自费,尽管医师在接诊时告知患者必须接种,但由于经济、意识等多种原因,仍然有61.46%的Ⅲ级暴露者没有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目前,娄星区居民家养犬数量较多,据畜牧部门提供的数字,全区养犬大约8500只左右,从2009年我省犬只狂犬病毒监测数据表明,健康犬的狂犬病毒携带率为22.23%,我市临县新化的监测结果为1.35%,可能与监测样本数量较少有关。从2008年至2009两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伤人犬只的免疫率仅为4.47%,而犬只的免疫率低是近年狂犬病回升的重要因素[2]。此外,鼠伤在娄星区致伤动物中排在第2位,近年,鼠伤暴露人数呈上升趋势,老鼠可传播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多种传染病,其危害不可小视。

面对严峻的狂犬病疫情形势,除进一步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外,狂犬病的防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公安、城管、畜牧、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齐抓共管,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建立狂犬病防制工作长效管理机制[3],加强宿主动物的“管、免、灭”,大力开展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降低犬、鼠密度,切实提高兽用狂犬疫苗的接种率。另外,加大推广暴露前免疫法[4],尤其对养犬、猫的市民以及畜牧、动物园、相关医务人员等高危暴露人群,向他们大力推行暴露前免疫接种,即按下行0、7、21(或28)d各注射狂犬疫苗1剂次,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3~5年加强1针,这样就可减少暴露风险,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参照狂犬疫苗纳入新农合报销的办法,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费用也纳入新农合及城镇医保报销范围,提高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率,从而大大降低感染发病的风险,减轻经济负担。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处置技能和责任心;进一步规范动物咬伤门诊,改善门诊的工作条件,如配备热水器(供冬天清洗伤口用)、添置空调等,使每位就诊的暴露者能够得到规范的伤口处理和免疫预防,把好狂犬病预防的最后一道关,遏制目前狂犬病的高发态势[5]。

[1]高峰,宗国霞,陈婷婷,等.71277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8):574-576.

[2]胡家瑜,徐天强,伍雅梅,等.上海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J].中华流行病学,2001,22(1):11-13.

[3]罗明,张茂林,涂长春.我国狂犬病流行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2):188-190.

[4]张云.狂犬病流行现状及免疫预防学术巡回研讨会纪要[J].中华流行病学,2004,25(8):736.

[5]王世清,刘富强,高立冬,等.湖南省2007年狂犬病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19-1821.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狂犬病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Kedrion公司和Kamada公司研发的Kedrab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