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无形资源评估指标框架描述与内容分析

2011-08-05 06:41白清礼
现代情报 2011年7期

白清礼

[摘要]图书馆无形资源评估可从图书馆组织文化、馆员价值观、馆员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馆员知识共享、图书馆知识资源、图书馆和馆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工作流程、图书馆美誉度、反馈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图书馆无形资源;知识评估;资源评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06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7-0027-05

Indicator Framework Descrip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Library Intangible Resources AssessmentBai Qingl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China)

〔Abstract〕The assessment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includes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library,librarians values,librarian餾 sense of innovation,teamwork,librarians knowledge sharing,knowledge base,knowledge resources novelty,and-relation of library goals,knowledge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emphasis on the knowledge resources,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levels of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knowledge resources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workflow,library credibility,feedback mechanisms,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words〕intangible library rresources;knowledge evaluation;resources evaluation

图书馆无形资源评估可以提高馆员的工作技能,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高效率,也可以直接促进馆藏知识资源价值的社会化和最大化。同时,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进行无形资源评估,不断获取无形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信息,可不断调整相应的工作策略,科学、正确、及时地做出决策。

图书馆无形资源评估不仅可以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依据,而且随着图书馆评指标和估内容的深化和转变,这些指标和内容逐渐会成为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的指标和内容。

1 无形资源评估的指标和标准

1.1 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的共同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优与劣等判断的标准,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图书馆文化的其它部分,其它部分与组织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不同的图书馆人才和知识价值观就会产生出对待人才和知识的不同理解和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用户服务的原则和内容。现代图书馆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免费、开放、均等的知识服务,追求知识价值的社会化。这就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最高价值观。那么,在图书馆各项具体工作中,在图书馆政策与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然贯穿和体现核心价值观和相关原则。如不然,现代图书馆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或成为商业性组织,或者消亡。

图书馆文化的意义体系是图书馆对核心价值观、工作原则、组织活动等的理论理解和解释。它以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为中心,对工作内容和原则、服务内容和方式等进行解释,形成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为用户、图书馆及馆员、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体提供理论解释。

由此可见,图书馆文化是基础性的无形资源,起着主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个缓慢的渐进过程,渗透于图书馆活动和馆员行为之中。作为现代图书馆应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没有文化,就没灵魂,也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进行图书馆文化评估时,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1.1 以馆员为本

它提倡重视人才,尊重人的思想、感情、尊严,强调人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内部以馆员为本,处处体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的基本特点[1]。因此,“以馆员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图书馆文化时应将“以馆员为本”作为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存在严重的人才危机。当下,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管理与服务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图书馆从物理实体向复合型和数字化转型;馆员角色从纸质馆藏提供向网络知识信息导航、咨询、检索转变;知识资源的语种多样化;知识资源的载体形式多样化;用户的知识需求多样化,如此等等。毫无疑问,馆员整体素质不提升,就不能应对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知识贡献和服务创新依赖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价值观、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在评估图书馆无形资源时,应贯彻“以馆员为本”的价值观,将馆员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评估对象与指标。

1.1.2 图书馆类型的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具有不同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用户群体与需求也各具特色,馆藏知识资源也有较大差别,据此形成的具体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区别甚大。如少年儿童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目的是满足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也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所在”[2]。显然,在图书馆群体中,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的核心价值观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儿童的知识信息需求;后者的最大价值观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信息需求,其他的文化构成元素和工作内容都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作为得失、利弊、成败的判断标准。在对图书馆文化进行评估时,不能以一个类型的图书馆文化标准衡量另一个类型图书馆文化,只要符合图书馆的具体目标,成功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就是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因此,在评价图书馆文化时,应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状况与图书馆客观要求的文化内涵来判定。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图书馆无形资源评估指标框架描述与内容分析July,2011Vol.1.1.3 注重实际效果

图书馆文化不是仅存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行为,也不是标语、标识、口号、符号、图像、服装等。这些只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当然,作为文化的表现,在评估时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文化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它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形成,并长期存在其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理念和追求,它和实践结合起来,表现和融合于图书馆每一项活动的全过程,看不到它,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因为它的存在和推动,图书馆工作总会呈现出别样景象,能给馆员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带来奋发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同时,图书馆文化能够为组织带来不凡业绩。基于此,评估图书馆文化应和图书馆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相结合,以绩效评估和成效评估中得出的结论作为文化评估的参照。更重要的标准是应引入用户参与对文化的评价,将指导图书馆行为的文化准则与用户所获得的服务成效贯穿起来,直接真实地评价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用户成效的影响力。这是评估图书馆文化最重要的参照标准。

1.2 馆员的价值观

馆员的价值观是馆员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与图书馆的价值观相区别,但也发生着密切联系。馆员价值观作为隐性知识的一部分,既要从外界给予灌输,也要从内心世界激发。根据来源,可将馆员的价值观分为两部分:一是馆员接纳的图书馆的价值观。即馆员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认同和接受的图书馆价值观。每个新馆员进入图书馆都要经历这一过程,可称为馆员的组织化;二是馆员的价值观,即馆员进入组织前已存在于其大脑之中。这两部分价值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者可能相一致;可能相冲突;在特定条件下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图书馆而言,形成和确认价值观,不仅要有利于图书馆,而且应考虑到馆员的利益和需求,以有助于图书馆价值观转化为馆员价值观。图书馆的价值观形成以后,馆员的价值观应与之间相一致,相融合,而非冲突。两者之间统一的根据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基础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知识信息需求,实质是图书馆利益与馆员利益的发展和统一。因此,评估馆员价值观应与图书馆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图书馆的性质、目标、任务、发展战略相比较。值得注意的是,馆员价值观往往成为图书馆价值观的来源。事实上,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大多来源于图书馆员的研究成果。因此,应将与图书馆目标和发展战略相一致的馆员价值观转化为图书馆价值观,并在其他馆员和图书馆中推广,让其他馆员和图书馆接受认同。

1.3 成员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理解、态度、感觉、评价等。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发展推动力,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步入21世纪,图书馆及其馆员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正经历着物理和复合形态向数字图书馆迈进,传统图书馆物理结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已远远不能适应超越时空限制、由虚拟知识资源构成的新型图书馆的发展要求。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多是物理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仍有待开发和创新,其联盟与合作的途径和方法也需要继续探寻。同时,现在提供知识服务的不仅仅是图书馆,还有能与图书馆竞争,并且竞争力已超过图书馆的网络知识信息服务。在网络和数字化环境下,虚拟咨询、联合咨询、信息检索、信息导航、虚拟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正成为图书馆员的新角色。面临如此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图书馆怎样应对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答案只有一个,即创新,包括馆藏知识资源形式与内容、服务内容和方式、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等等。知识创新是图书馆及其馆员自觉主动的行为,是先于竞争对手的行为,决不是当图书馆面临生存危机进时的被动行为。因此,馆员的创新意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创新,图书馆始终是僵化、效率低下、无所作为的机构,其价值得不到彰显,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达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图书馆只有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和环境,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所以,创新意识的有与无、强与弱应是无形资源评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标准。

1.4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要求馆员、部门、联盟成员馆具有整体利益观,为完成图书馆或联盟目标进行充分协作,消除进行通畅合作的各种障碍,使各组成部分的合力得到最大发挥。

每一个图书馆皆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馆员和机构既有科学化的分工,也有团结一致的协作。就单个图书馆而言,编、藏、借、阅是紧密相联的业务单位。随着馆员角色的变化,团队精神愈加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如果缺乏团队精神,虚拟参考咨询、网络知识资源的开发、信息分析等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图书馆联盟也要求各成员馆具有高尚的团队精神。在联盟内部,在享受权利时,要认真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使团队精神成为各方行为的道德约束。

对知识共享来说,团队精神必不可少。没有团队精神,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难以实现。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必须进行合作,而且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合作。每个馆员的知识量、创新能力、经验等都是有限的,个人难以形成持久的知识创新优势。另外,团队合作有利于知识间的交融、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知识。

1.5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包括两个方面的过程:一是馆员对图书馆组织知识的共享,这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二是馆员之间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和成员的隐性知识到图书馆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知识共享的方式有知识库、会议、交谈、网络、电话等。在知识创新时代,利用网络实现知识共享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图书馆内部,知识共享既不是个人的单独行为,也非某个部门的独有职责。知识共享是指知识生产、创新、使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每个部门都应参与进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中都蕴含着知识创新的机遇和责任,都可以为知识创新做出贡献,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提供新知识。同时,图书馆内外环境在不断变化,馆员和部门也应进行经常性知识创新,与之同步进行的知识共享也应是经常性的行为。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的职责行为和文化行为,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由于个人和部门知识的专业性和局限性,在知识创新方面难免受到阻碍。知识共享则为知识创新提供了相对宽广的知识基础,可以有效地消除个人知识和零散知识对知识创新的局限,使他们之间的知识行为互补和激荡,推动知识创新。

知识共享的过程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隐性知识共享的复杂性。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隐性知识则存储于人的大脑中,没有表达出来或不易表达出来,它的外化依赖于主体的积极性、表达能力、表达载体等诸多方面。因此,应把知识共享的重点放于挖掘隐性知识。

另外,知识创新是知识共享的目的,评估知识共享时也应和知识创新联系起来,考察它对知识创新的实际作用。

1.6 知识资源

1.6.1 知识库

图书馆知识库是利用信息技术存储、通过联机网络供各成员和部门共享的知识资源库,内容包括图书馆文化构成、理念与价值观、工作计划与总结、发展规划、工作方法、经验总结、心得交流等等。知识库的功能是对知识进行搜集、分类、存储和检索,能够起到知识蓄水池的作用,可以将知识不断地存储在知识库中,然后检索利用。但知识存储是有选择的,不论是馆员的知识,或者是图书馆组织的知识,只要具备新颖性、创新性,并且与图书馆目标和任务关联性较强,都应是首选对象。另外,对于关联性较弱的知识,也应进行选择输入知识库。因为在某种场合下,这些知识往往给工作和服务带来启发和灵感。同时应对知识库进行实时更新,让馆员及时看到最新的知识成果、发展动态和趋势,以及其他与他们的工作和利益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

1.6.2 知识资源的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图书馆所利用和拥有的知识资源是否是相关领域前沿性的知识成果,它可以是最新,也可以是较新,可以来源于理论研究成果,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与图书馆原有的相关知识相比,也可以与外界相关领域的知识相比,只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就可以认为知识资源具备新颖性。对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来讲,知识资源的新颖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使成员及时了解最新知识成果,为己所用,实现图书馆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避免重复研究,为知识创新赢得珍贵时间。在新的知识资源基础,能够进行更高目标和标准的实践活动,增强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力。

1.6.3 与图书馆目标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知识资源与图书馆具体性质、目标和任务的关联程度,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具体性质、目标和任务不同,服务对象、馆藏内容重点等也不同。图书馆目标是其全部力量的凝聚点,知识资源也应指向目标,为完成目标服务。针对图书馆目标所生产的知识有较强的关联性,但与组织目标关系较弱的知识资源也有关联性,这些知识资源同样不可缺乏,关联性较强的知识资源的主体地位正是依靠它们来维护的。但两者对图书馆目标的作用是有区别的。虽然关联性较弱的知识资源必不可少,但评价时不能与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等量齐观,要给予不同的价值评判。另外,如果将馆员发展目标与图书馆目标的结合起来,达到统一,馆员员就会在贡献知识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图书馆的知识和馆员的知识也会相对统一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知识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