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间期与心率快慢的关系研究

2011-08-06 02:57王雅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3期
关键词:异丙阻滞剂差值

王雅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一科,云南 景洪 666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我们收集2008年1月24日至2010年5月14日在我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36例,此36例患者在手术中均进行了异丙肾上腺素静滴以诱发心动过速,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的过程中,患者心率逐渐上升。取每个患者的重叠心率,即心率均在70~110次/分钟,每增加10次/分钟测定一次P-R间期(测量时走纸速度为200ms/cm,每个病例每个时间点的P-R间期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减少测量误差)。即分别测定心率为70次/分钟(A组)、80次/分钟(B组)、90次/分钟(C组)、100次/分钟(D组)、110次/分钟(E组)时的P-R间期,比较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P-R间期的变化规律,即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D组与E组P-R间期的变化,并观察此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文件进行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五组P-R间期的结果见表1,随着心率的逐渐增快,各组P-R间期逐渐缩短,A组与B组(B-A组)、B组与C组(C-B组)、C组与D组(D-C组)、D组与E组(E-D组)P-R间期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0.005、<0.001、<0.01);相邻各组间P-R间期的差值见表2,根据表2可以看出,相邻两组间P-R间期的差值无明显差别,均值在4.05~4.95ms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五组P-R间期的结果

表2 相邻各组间P-R间期的差值

3 讨 论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研究表明,不论在生理上还是药理上,心率和PR间期在很大的范围内都存在着负线性关系。Atterhög等[1]的研究表明心率在90~140bpm范围内,PR间期呈线性缩短,当心室率达到180bpm时PR间期不再缩短。Carruthers SG等[2]在研究氟罗地平及几种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血管效应时也发现,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使PR间期延长,原因在于其使心率减慢。Nakamoto等[3]的一项研究表明,受试者行爬楼梯练习时,心率增快,PR间期缩短,PP间期与PR间期的变化呈反变关系。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随着心率的增快(70~110bpm),PR间期逐渐缩短,且心率每增加10bpm,PR间期缩短的程度相近,这在我们理解一些类似的电生理现象时有很大帮助。且在起搏器的现代功能方面亦可得到应用。

[1] Atterhög JH,Loogna E.P-R interval in relation to heart rate during exercise and the influence of posture and autonomic tone[J].J Electrocardiol,1977,10(4):331-336.

[2] Carruthers SG,,Bailey DG.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ingle dose felodipine/beta-blocker combinations in healthy subjects. J Cardiovasc Pharmacol[J].1987,10(Suppl 1):169-176.

[3] Nakamoto T,Matsukawa K.Variability of ventricular excitation interval does not reflect fluctuation in atrial excitation interval during exercise in humans: AV nodal function as stabilizer[J].J Physiol Sci,2006,56(1):67-77.

猜你喜欢
异丙阻滞剂差值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静脉慢速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致阿斯综合征一例
异丙肾上腺素下调NADPH氧化酶负调控瘦素表达加剧db/db小鼠心功能异常
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硝磺·异丙·莠46%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