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网防治猪苓蛴螬危害的增产试验研究

2011-08-08 02:17梁玉勇杨正水何祖祥
中国食用菌 2011年5期
关键词:环菌猪苓防虫网

黄 静,梁玉勇,杨正水,何祖祥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德江县楠杆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贵州 德江 565200)

猪苓是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Poriacocos(Schw.)Wolf的菌核,猪苓栽培的地方适合蛴螬生活,有相吻合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蛴螬咬食蜜环菌菌材和菌丝及猪苓菌核。因此蛴螬是近几年来严重为害猪苓的主要害虫[1]。该虫在德江县及周边县猪苓产区均有大发生,对猪苓的产量与品质影响很大,产量损失50%,严重的损失100%,逐渐发展成为限制猪苓生产的严重问题。而蛴螬的防治通常采用辛硫磷乳油、甲基异柳磷粉、地亚农颗粒剂巨毒农药防治,严重污染猪苓商品。防虫网在防治地上害虫上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相关报道较少。为了真正实现猪苓的无公害栽培,笔者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用防虫网防治蛴螬危害猪苓栽培研究。现将蛴螬危害猪苓的防虫网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德江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降雨充裕,雨热同季,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4℃,无霜期295 d;平坝地区日照时数为1115.4 h,深山谷沟日照800 h~900 h;年平均降水量在1127 mm~1253 mm,梵净山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1500 mm以上。以德江平原乡为例, 年日照时数约为885 h,年总辐射量为3009.89 MJ·m-2~3000.33 MJ·m-2,平均气温 14.7℃,有效积温4512℃,无霜期298 d,年均降水量1236 mm,满足猪苓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条件。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蛴螬

(1) 危害状态

取食植物地下部分,终年在地下活动,可食害萌芽的种子,咬断蜜环菌的菌丝、菌索,影响蜜环菌生长。还可蛀食茯苓、猪苓的菌核、天麻块茎等,形成孔洞,使植物生长衰弱,直接影响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同时,伤口有利病菌侵入,易于诱发病害。

(2)蛴螬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 mm~22 mm,体宽8.0 mm~11 mm,体黑色或黑褐色。触角10节、鳃片3节,呈黄褐或赤褐色。小盾片近半圆形。鞘翅长椭圆形,革质坚硬有光泽,每侧各有4条明显的纵肋。前足胫节外侧具3个齿、内侧有1距。

卵:长2.5 mm,初产时长椭圆形,白色略带黄绿色光泽,后期为圆球形,近孵化时为黄白色。

幼虫:幼虫体长 35 mm~45 mm,体宽 6.0 mm~1.2 mm,虫体多皱褶,静止时弯成 “C”型。臀节粗大,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排1纵列。肛门孔呈三裂状,肛腹片后部覆毛区散生钩状刚毛,无刺毛列。

蛹:裸蛹,体长21 mm~23 mm,头小,体稍弯曲。初化成的蛹白色,后经黄色、黄褐色变为红褐色。尾部有1对尾刺。

2.1.2 防虫网

防虫网为台州市金丰防虫网厂根据规格要求订制提供,规格有:6.0 mm孔径防虫网;8.0 mm孔径防虫网;12.0 mm孔径防虫网。

2.1.3 猪苓品种

供试猪苓引自陕西洋县天麻研究所速生猪苓乌龙2号。用猪苓纯菌种接种的目的是防止肉引菌种被蛴螬成虫产卵污染。

2.1.4 蜜环菌品种

蜜环菌为野生,通过分离纯化制得母钟,并定名为梵净山1号,用板栗树叶、树枝、木屑等常规灭菌消毒生产蜜环菌纯菌枝种。用蜜环菌纯菌种的目的是防止蜜环菌菌枝材被蛴螬成虫产卵污染。

2.1.5 培养料

选择新鲜无腐烂、霉变的壳斗科青㭎的段木、枝段及新鲜树叶,段木锯成长60 cm,用柴刀每隔6 cm砍鱼鳞口,深达木质部3 mm,枝段为3 cm~6 cm,每网袋用段木25 kg、 枝段5 kg。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和栽培菌材的处理

栽培用的沙质壤土用200目的棉涤带装好置入小水窖浸泡72 h,捞起滤干至含水量约30%~40%备用。栽培用的新菌材于栽培前用0.25%硝酸铵溶液浸泡72 h,捞起滤干至含水量约50%以上备用。这样处理的主要是杀死河沙和栽培菌材中蛴螬的虫卵、幼虫、成虫。

2.2.2 试验设计

蛴螬虫危害程度比较。先在框地铺1层防虫网;在防虫网上铺一层厚10 cm~15 cm的沙壤土; 排放20 kg已处理好的青段木,并接种蜜环菌和猪苓菌;覆盖1层厚10 cm的沙壤土;将防虫网从四面围上扎好,并用带蛴螬虫卵的沙壤土覆盖好,共栽培30框。并于360 d后分别检查每个框内的蛴螬数量及危害程度(蛴螬数在1只~30只,其危害程度定为轻;蛴螬数在30只~50只,其危害程度为中;蛴螬数在50只以上,其危害程度为重)[3]。

2.2.3 猪苓栽培方法

框式接种栽培法。先在挖好的猪苓地窖地铺一层防虫网;在防虫网上铺一层厚10 cm~15 cm的沙壤土,并铺树叶厚2 cm~3 cm;将蜜环菌纯菌枝种掰成1 cm~2 cm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排放已处理好的25 kg桦树段木菌材(直径5 cm~10 cm、长50 cm),菌材间距3 cm~5 cm,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 cm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在菌材上盖厚3 cm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 cm左右的腐殖土;将防虫网从四面围上扎好,并用带10尾3龄蛴螬幼虫的沙壤土覆盖好;第2年冬至后取出无养分的废菌棒再加上处理好的25 kg桦树段木菌材有利于猪苓继续生长直至第3年采挖[3]。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虫网栽培猪苓防蛴螬情况比较

防虫网栽培蛴360 d蛴螬虫口情况比较见表1。

从表1可知,经3种不同规格孔径防虫网的试验处理,防治结果有着明显差异,蛴螬数量及危害程度与防虫网孔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不同规格孔径防虫网的试验处理的框内30 d内未发现蛴螬危害,360 d第1代繁殖后在窖内都有蛴螬发生及不同程度的危害。经6.0 mm处理后的窖内未发现蛴螬危害,这是因为6.0 mm孔径防虫网小于蛴螬幼虫和成虫的体宽;经8.0 mm处理后的窖内发现的蛴螬量相对少,属于中度危害,这是0.8 mm孔径防虫网小于成虫的体宽,蛴螬成虫未能出土雌雄配对繁殖;12.0 mm处理后的窖和无网处理的窖内360 d内发现了蛴螬危害严重。

表1 防虫网栽培蛴360 d蛴螬虫口情况比较

3.2 防虫网栽培猪苓产量情况比较

猪苓生物效率转化产量情况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猪苓生物效率转化产量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6.0 mm防虫网栽培生产的猪苓,6次重复抽样平均产量达到3.93 kg,为对照无网沙壤土栽培生产的猪苓产量0.87 kg提高449.52%,t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有很好的防虫效果;8.0 mm防虫网栽培生产的猪苓, 6次重复抽样平均产量达到3.68 kg,为对照无网沙壤土栽培生产的猪苓产量0.87 kg提高420.38%,t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也有很好的防虫效果;12.0 mm防虫网栽培生产的猪苓,6次重复抽样平均产量达到0.88 kg,为对照无网沙壤土栽培生产的猪苓产量0.87 kg提高100.57%,t测检验不到显著水平,没有防虫效果。6.0 mm防虫网栽培形成高产的原因:一是6.0 mm防虫网孔径都小于可走动的幼虫、成虫,能有效阻止幼虫、成虫进入膜内繁殖危害;二是6.0 mm防虫网有很好的保温保湿作用,即使不能掌握适度喷水,也不会造成菌袋内渍水;三是6.0 mm防虫网有很好的透气作用,不会影响猪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6.0 mm防虫网适宜的温度、湿度、透气性有利于猪苓菌的生长。

4 结论

防虫网栽培猪苓能有效防治猪苓的蛴螬危害,关键在于对孔径的要求,虽然前期投入比无网栽培稍高,但防虫网材料一般使用年限5年,相对于药物防治成本低。猪苓防虫网栽培从种到收3年不需使用蛴螬防治农药,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从而提高了猪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猪苓真正的无公害生产。

防虫网栽培猪苓有很好的保温、保湿、透气、防积水作用,栽培商品猪苓具有规范性和可控性,收获方便、省工、省时,产量高、效益好,该技术极易在猪苓产区推广。

此外,防虫网栽培猪苓对猪苓的蚂蚁、蝼蛄等其它虫害是否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章承林,胡孔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北京市农业学校.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环菌猪苓防虫网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来一口“超级蘑菇”嘛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液体培养富硒富锗蜜环菌的探讨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天麻蜜环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