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3个月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1-08-08 03:37于丽华于丽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0期
关键词:潍坊负性中风

于丽华 于丽荣

(1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潍坊 261206;2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评估首发中风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对中风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三所三甲医院166位首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及中风情况调查表。②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本量表共20个条目,代表了抑郁症状的主要方面。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odif i ed Barthel Index,MBI)。④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Instrument,SSI)。

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全部由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及各量表得分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63.56±12.26)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发病前后由家人照顾,居住在家中。CES-D总分为(14.79±7.93),其中抑郁组为63例,占38.0%。MBI总分为(87.23±21.27),其中极严重、严重、中度、轻度、完全自理所占比例分别为1.8%、5.4%、12.7%、23.5%、56.6%。SSI总分为(72.46±5.19)。

2.2 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1。

3 讨 论

3.1 中风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风后3个月,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8.0%。我国其他研究PSD的发生率为17%~67.74%[1]。

3.2 中风后3个月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

表1 影响中风后3个月抑郁症状发生的多因素分析(n=166)

3.2.1 日常生活能力

本次调查中,日常生活能力是CES-D得分最重要的负性影响因子(表1)。可能的原因考虑为:中风患者发病后由于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下降,其经济状况、角色概念及家庭关系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因素使其心理负担增加,导致了抑郁的发生[2]。

3.2.2 社会支持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有如下特点:①感情支持是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负性影响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感情支持,而感情支持多来自家庭。Chi等[3]在研究中发现,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对香港的中国老年人很重要。②社交支持是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负性影响因子。此时,中风患者正处于康复期,其重返社会和进行社交活动的愿望逐渐增强。若此时其社交需要得不到满足,易发生抑郁症状。③信息支持是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正性影响因素。考虑可能的原因是:调查对象中风后会损伤神经细胞,而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弱,故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慢,需要时间长,且难以完全恢复。因此,中风患者获得有关中风后果的信息过多,心理压力会增加,从而易发生抑郁症状。

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与PSD关系的报道。Kelly-Hayes等[4]在分析了大样本中风研究Framinggham Study资料后提出,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系统对中风存活者达到康复的最终目的-回归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叶冬青[5]对100例中风患者的调查表明,中风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经济压力、日常生活能力有关。

3.2.3 年龄

本次调查显示,年龄是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负性影响因子。年龄越小的患者,因其面临较高龄患者更多的社会任务,中风有可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心理、社会影响,故易发生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中风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及早认识和识别中风后抑郁症状,了解中风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对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Tang WK,Ungvari GS,Chiu HF,et al.Psychiatric morbidity in fi rst time stroke patients in Hong Kong: a pilot study in a rehabilitation unit[J].Austr N Zealand J Psychiatry,2002,36(4):544-549.

[2]朱鸿雁.脑卒中后抑郁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6):64-65.

[3]Chi I,Chou KL.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hinese people in Hong Kong[J].Inter J Aging Hum Develop,2001,52(3):231-352.

[4]Kelly-Hayes M,Wolf PA,Kannel WB.Factors inf l uencing survival and need for institutionalization following stroke: the Framingham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8,69(5):415-418.

[5]叶冬青、汪凯、孟玉.卒中后抑郁症与社会、生物、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17(9):61-63.

猜你喜欢
潍坊负性中风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筝”艳潍坊四月天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风筝之都潍坊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