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台旅游合作推动经济共赢发展的研究①

2011-08-08 06:59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张苗荧
中国商论 2011年32期
关键词:旅游业浙江大陆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张苗荧

1 浙台旅游合作的历史回顾

1949年~1978年的30年间,由于台海地区激烈的军事冲突和紧张的军事对峙,两岸经贸往来基本中断。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并提出两岸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的政策主张后,海峡两岸经济交往才开始逐步恢复。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当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此后,两岸的经济合作逐渐形成规模。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旅游开放之际正值浙江入境旅游发展的初期,大量台胞的到来使浙江的入境旅游在经济建设刚起步、外贸和国际交往还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台胞进入浙江旅游,浙江已经成为台胞重要旅游目的地。自1987年浙江接待37000名台湾旅游者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到浙江的旅游人数平均年增长15%。根据2010年中国旅游年鉴,2009年来浙江旅游的台湾同胞有1023814人次,平均停留2.62天,无论在旅游人次与平均停留时间方面均超过香港与澳门同胞。

台湾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 服务业逐步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主要来源。而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其他各相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台湾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在入岛旅游方面, 其增长速度已远远不及邻近的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进入21 世纪后, 由于岛内需求萎缩, 金融服务业竞争力下降, 服务业增长维持在较低水平。入世后,由于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在许多方面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精神相抵触,有悖于公平贸易与自由竞争的原则。迫于客观形势的压力,台湾不得不在台资流向大陆、进口大陆商品、允许大陆专业人员入台等政策方面做出一些调整 。

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浙江居民赴台湾旅游起步较晚。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出现新的缓和,两岸旅游出现进一步发展的契机。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自1999年来重启协商,并就两岸旅游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至此,两岸旅游交流方才完全对等和通畅。目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是提振台湾消费、助益台湾经济的重要因素。据台湾当局1999年《来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大陆旅客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第一客源市场。在台购物花费方面,大陆旅客在台每人每日平均购物花费138.1美元居冠。大陆旅客每日人均消费245.34美元,仅次于日本。2009年浙江成为大陆首个赴台游客超10万人的省份,总数居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数的1/5。据台方测算, 2010年1~11月大陆赴台旅客突破150万人次, 同比大幅增长七成, 为台湾创造了517 亿元新台币的观光产值。大陆游客释放的消费能量惊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行业如餐饮、零售业分别增长6.86%与6.9% ,成为服务业中的亮点。截至今年5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已达234万人次,台湾方面估计已为岛内相关产业带进收益1100多亿新台币。台湾旅游业者测算,每25个游客可为台湾增加一个就业机会,234万人可创造出93600个就业机会。

2 浙台旅游合作的有利条件

2.1 浙江和台湾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浙江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同时,浙江与台湾都属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区。台湾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从而使台湾有“海上大公园”的美誉。而浙江更是旅游资源大省,在国家公布的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除冰川观光地、长年积雪地、地震遗迹和雅丹地貌外,其他资源一应俱全。

浙江和台湾的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构成浙江与台湾旅游合作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浙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近年来,浙台在加强合作与沟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随着《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的签订,以及杭州、宁波到台湾定期航班的先后开通,浙台旅游合作更为便捷,旅游互动更为紧密,从而为旅游业界的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2 两地旅游市场的互动能够给双方经贸合作等方面带来无限商机

旅游业曾是台湾重要的产业之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其他各相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旅游刺激了资金消费,进而间接带动了金融业、商业等产业的持续利润增长,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的优化。同时,由于浙台两地旅游的互动,也使浙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投资的最前沿。20多年来,浙台交流合作日趋频繁,浙江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省份之一,历年累计合同利用台资236.5亿美元。台资企业在浙江的发展,不仅使上世纪一批台湾的传统产业在大陆找到了生路,同时也带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高精尖台资企业的入驻,还弥补了浙江部分产业空白,优化了浙江产业结构。

2.3 当下浙台两地区域旅游合作正逢其时,前景广阔

随着浙台在经贸、文教、农业、金融、交通、科技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意向书,浙台两地旅游业密切互动。金门、南投、苗栗、宜兰等县先后派出旅游推荐小组来浙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浙江居民推荐台湾旅游资源;浙江各地组团社也前往台湾进行旅游推广活动,开展旅游互动。杭州天目山与台湾阿里山缔结为姐妹山,普陀山风景区与台湾省旅行公会结为友好合作关系。浙江省旅游协会与台湾多个旅行社团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两岸业界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格局已经形成,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今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围绕浙江“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实施的有利契机,通过浙台旅游业的合作,可以全力打造浙台产业合作新平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合作,为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3 浙台旅游合作的具体战略架构与机制对策

3.1 推行政府主导的两地旅游合作架构

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政府是旅游合作的第一主体,旅游企业是第二主体,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而旅游企业根本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6]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主体。[7]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两岸关系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出发,从政策、技术等方面扶持浙江做好规划,构建浙台旅游合作区。要研究将浙江打造成为全国对台旅游综合示范区,突出两岸旅游合作、对台产业对接合作,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政府今后应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和完善台商投资政策。要研究台商在浙江的投资环境,要注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树立“亲商、爱商、富商”的理念,不仅要有吸引台商的高招,而且要有留住台商的实招,使之互利共赢。同时要注意寻求政策性突破,谋求旅游业的战略性发展。促进浙江旅游企业赴台投资,推动浙台旅游合作的外延扩展,使之从目前的单向投资发展到双向投资。

3.2 建立区域利益均衡机制

区域旅游障碍主要表现为“市场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交通不流畅、服务不到位、管理不协调”。区域旅游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各区域旅游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推行和打造区域之间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第一,要积极推进两地旅游合作区域内旅游交通体系化、旅游服务一体化、旅游信息联动化,促进形成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第二,倡导两地对进入本地的旅游经济主体、旅游者给予资格互认和同城市民优惠待遇;第三,鼓励两地旅游企业的纵向、横向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使两地旅游企业可跨区域兼并或收购;第四,进行两地市场整合,主要包括市场类型、空间、行业、营销手段、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和旅游形象的整合,实现客源互送共享,使两地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3.3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第一,浙台旅游业的有关民间协会组织可先行建立联系机制,共同探讨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事宜,并由浙台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组成“浙台旅游业交流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稳定的民间联系渠道,加强旅游合作中热点问题的技术性、事务性商谈;第二,双方进一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以“旅游业合作”为主题的两岸高层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等,通过咨询培训、中介服务、会展论坛等活动,为双方业界开拓市场服务,提高两岸旅游业的相互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三,组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区点的管理人员和市场促销人员赴台学习考察,互相交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行业管理的经验;第四,继续发挥民间交流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浙台经贸合作、双向旅游、文化交流、平台建设等,保持和提升热度,形成声势,使彼此交流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3.4 错位发展的精品营销策略

浙江要针对台湾游客旅游需求特色,打造世界遗产地,大力开发非物质文化产品和高端度假旅游产品,通过把旅游产品打造成旅游精品,努力实现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的目标。第一,要以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义乌购物天堂旅游、舟山海天佛国旅游和绍兴古越文化旅游等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第二,要研究规范台湾游客在浙江旅游市场发展,巩固以观光、探亲访友、寻根问祖为主的中老年市场,积极开发商务旅游市场和传统节日旅游市场,把浙江建设成为台湾地区旅游主要目的地;第三,在浙江旅游产品定位上,在引进台湾旅游业资金的同时,浙江旅游产品和台湾产品应注重产品的差异性与个性;第四,建立浙台营销网络体系,引入台湾旅游企业与浙商网络的搭网营销,打通浙江旅游产品对台销售的通道。

[1]詹兆宗.浙台旅游发展及其对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拉动[J].浙江学刊,2011(4).

[2]李非,郭涛,胡少东.后金融危机下的台湾经济形势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许一欣.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型分析——以两岸经济合作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5]宋子千.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J].旅游学刊,2008(6).

[6]汪宇明,何小东.关于区域旅游障碍的辨析——兼论行政区划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8(8).

[7]张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07(1).

猜你喜欢
旅游业浙江大陆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