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名物释义

2011-08-15 00:50张兴全,马国良,孙心乙
电影评介 2011年23期
关键词:国师明堂武则天

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台词在一定程度上用文白夹杂的方法体现了一些历史感,糅合的基本自然,总体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这方面成功的影视剧作品还有新、老版《红楼梦》,老版《三国演义》,新、老版《西游记》以及《水浒传》,可见编剧和导演对待影视剧制作的态度是认真的,对观众是尊重的,对文化是有良知和敬畏之心的。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抱怨和批评某些华语片只有场面没有内容,这里内容的表达有很多的因素和层面,但最终情节的延续和表达主要体现在台词上,最典型的如《无极》和《十面埋伏》。电影的剧情故事好比人的大脑,镜头画面好比人的脸面。一个人看上去漂漂亮亮,但通过大脑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很愚蠢弱智,这对其他的关注者来说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和失落感,笔者观看此片后认为,这两部电影的画面色彩艳丽,道具精致,就视觉层面而言是唯美的,吸引人的,但是配上台词后的效果却是大煞风景,让人从内心深处不能接受,自然产生厌恶和排斥感,造成观众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想听,台词与画面展现的情景的逻辑关系是割裂的,哪怕多么精炼有诗意,多么具有文学性,都是徒劳的。

正如书画作品中题跋,现代题材的书画就不适合用古文来题跋落款,古代题材的书画不适合用现代白话文来题跋落款,这是书画家的常识,文化人的共识,姑且不论题跋落款的语言文学水平高低,那要视书画家文学修养高低而定,但至少截至目前,在国内没人会去尝试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知道那是根本行不通的。就连一个字的错误都会贻笑大方的,比如林岫先生曾专门撰文指出现代很多书画家落款惯于写“某某书之”、“某某画之”,这里用的“之”字从文言语法上是讲是错的,这样写只能说明某某不懂文言,他所想表现的文化修养反而会大打折扣。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台词中出现了大约二三十处较为生僻的名物词汇,使得很多观众一时好奇和不解,笔者好事,兹择其要者做一梳理和解释,以期为部分有疑问的观众释疑,不仅能看懂电影,且能听懂此片的台词。

1、唐东都洛阳、通天浮屠及明堂等

大多数人知道唐代的都城是长安,不知道还有洛阳曾一度作为唐代都城。

从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驾崩洛阳到公元706年11月唐中宗还都长安这23年内,除公元701年10月至公元703年10月,武则天政权住在西京长安外,其余21年全在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武则天当政时期所建明堂、天堂和天枢,是唐代东都洛阳皇宫内核心区最高大的建筑,是武则天时代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武则天不仅在这里举行国家大典,而且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佛教活动,每举行一次,用钱万缗,热闹非凡。

据《旧唐书卷二十二志第二》记载,垂拱三年春(公元687年春),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历约一年,垂拱四年正月五日(公元688年春),明堂建成。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约86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约88米)……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亘之以铁索。圆盖顶部为鸾鷟,黄金饰之,势若飞翥(亦说是飞凤,高一丈,约2.94米)。刻木为瓦,夹纻漆之。明堂之下施铁渠(铁筑成环水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

“天授二年正月乙酉……时则天又于明堂北隋大业殿处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曙,二堂并尽。”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武则天于正月十六日在明堂举行法会,十七日夜,天堂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明堂,待天明时,巍峨壮丽的天堂、明堂和天堂内的大佛全被烧毁。

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6年)三月,重建明堂,改名为通天宫。四月,由武则天亲自主持祭祀之礼,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万岁通天元年。重建的明堂有铜铸造九州鼎和十二生肖神像,陈列明堂内。

《旧唐书卷二十二志第二》记其事曰:

“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明堂之下,圜饶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号为通天宫。四月朔日,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其年,铸铜为九州鼎,既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工书人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九鼎初成,欲以黄金千两涂之……”

这段记载大概就是影片中通天浮屠的名称,其象征意义,其壮丽豪华,以及从修建到倒塌毁坏明堂故事情节创意的依据,而被火焚身的贾大人和薛大人在这里也有原型依据。而通天浮屠的另外一个创意来源或许可以与武则天敕命修造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联系起来。

武则天大建明堂天枢,寓意武则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众都像众星始终朝着北极星一样,对她感恩戴德。由以上的记载来看,影片中武则天对明堂极大佛的建造的重视程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明堂以南建造天枢,主持建天枢的是一位伊朗人“阿罗撼”,《唐代墓志汇编》载《阿罗撼墓志》,说阿罗撼:

“族望波斯国(伊朗)人也。显庆年中(656-660),高宗天皇大帝以功绩可称,名闻□□,出使召来至此,即授将军。……又为则天大圣皇后召诸蕃王建造天枢。”

这位伊朗人“阿罗撼”大约就是片中沙陀的部分原型了。

2、国师陆离

“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国师的称号,在印度和西域早已流行。《大宋僧史略》卷中《国师》条说:

“西域之法,推重其人,内外攸同,正邪俱有。昔尼犍子信婆罗门法,国王封为国师。内则学通三藏,兼达五明,举国皈依,乃彰斯号。”

“国师”一般以北齐时代法常为始。此后历朝都有,一般都是帝王出自公心即统治或民族、宗教团结的需要,或出自私心即追求长生不死的需要而封赠,认为这些人有异能神技等等。历朝大多数国师都是方外高人,不参问政事的。

元代法洪所撰的《帝师殿碑》说:

“古之君天下者皆有师,惟其道之所存,不以类也。故赵以佛图澄为师,秦以罗什为师。夫二君之师其人也,以其知足以图国,言足以兴邦,德足以范世,道足以参天地赞化育,故尊而事之,非以方技而然也”。

恰好只有元代的国师,兼有政教的权力;由于朝廷过分宠信僧道,造成了许多流弊。《元史释老传》记当时国师的权力说:

“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其徒怙势恣睢,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方。”

直到清代,乾隆时代对于章嘉国师虽极礼遇,但章嘉不问政治。清末,章嘉虽世袭国师称号,实际上只是在蒙藏地区从事宗教活动而已。

现今人们印象中的国师形象大多有邪恶的力量与目的,大概是受金庸等小说家的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形成的。

关于陆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左玄冥而右含靁兮,前陆离而后潏湟。”裴駰集解引《汉书音义》:

“皆神名。”

唐书中并不见陆离的名号,武则天时期的国师也没有号陆离的,可知影片中的国师陆离是杜撰人物,此名与成语“光怪陆离”相关联,《百家姓》中陆姓也属人口不太多的姓,况且法号一般与姓名无关,故使人听起来有神秘感,这也显出编剧的用心。

3、平安符及陀螺仪原理

平安符是古代宗教符箓的一种,由图案和文字共同变化组合而成,其图案的构成及象征意义颇是复杂,体现着浓厚的宗教文化和神秘文化色彩。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符箓的神秘作用是深信不疑、深入人心的。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出现的平安符图案或曰文字造型直接取材于法门寺地宫门上的护符,唐代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法门寺地宫封门时曾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在第一道石门外用白粉书写了神秘的符号。此符号至今无人辨识,成为难解之谜。

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一件金银器与本片有关,名为鎏金双蛾纹银香囊,系唐僖宗所供奉。香囊囊盖、囊身各作半球状,上下对称,以子母口相扣合,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则以勾环相连。香囊内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用短轴铆接,内、外平衡环间也以短轴铆接,在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上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这种陀螺仪原理,欧洲17、18世纪才掌握,而我们的祖先早在8世纪之前已熟练的运用了这种技术。影片开头部分贾大人向大秦使者介绍通天浮屠时说:“这支通心柱,是大佛最要紧的机关,总长八十二丈,犹如人的脊骨,一体浇铸成形,周围连有八十一根钢索,遇强风地动,便逆向摆荡,稳定浮屠。”

这段台词是编剧导演的有意安排,意在引起具有崇尚科学传统意识的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惊叹和折服,对于国内不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观众还具有文化推广和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片中出现的大量生活道具,其造型纹饰都取材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器物,这些器物的出土印证了当时文献“穷天下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记载。可以说是尊重历史,懂得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素材的做法,自然会受到好的效果。

4、云麾将军、彍骑、金吾将军、左右街典等

片中开头部分武则天观看军队演练时的有这一段台词:

“秉天后,正进场的是云麾将军姚易,率领来自陇州的彍骑两百,番上勤王。紧接其后的是左金吾将军丘神绩,率左右街典六百,执禁护主……”台词中出现了几个比较生僻的词,如“云麾将军”、“彍骑”、“金吾将军”、“ 左右街典”、“执禁”等,兹做简介如下。

云麾将军

《康熙字典》记:《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注:“大麾,其色黑,夏后氏所建,以四时田猎者也。”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冠以云字形容其高耸威仪,后来成为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唐书法家李邕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和《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李氏功业的碑铭。南京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勋章沿用此名。根据1935年6月15日公布的《陆海空军勋赏条例》的规定,凡陆海空军军人,对于国家建有勋绩或“镇摄内乱立有功勋者”,均得颁给云麾勋章。

彍骑

彍,读作郭,意为张满弓,《孙子•势篇》:“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引申为快捷之意:“驾尘彍风,与电争光。”《文献通考•兵三》:

“高祖、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

后亦指骁勇慓悍、长于骑射之兵。其形象应是带弓骑马,在本片中,由于速度飞快,影像是虚化,具体看不出来带弓的造型,正如这个词语的出现一样。

金吾将军

金吾为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侥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品级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唐代掌管皇宫宿卫的禁军总称十六卫。唐代十六卫由隋代的十二卫和十六府演变而来,名称几经变更,稳定的称谓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总卫京禁,各有分司,其中左右金吾卫负责京城的昼夜巡警,“以执御非违”,因而任务最为庞杂繁忙。《旧唐书•职官志三》:

“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秩从二品。”

影片中提到的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便是武则天重用的大将之一。曾受武则天指使于巴州害章怀太子,深受武则天的宠信。后来成为与周兴、来俊臣齐名的酷吏。新、旧《唐书》有传。

左右街典

为金吾卫下属的带有仪仗性的职官之一,据《唐六典》记载,左右街典一般为二人,其下“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

5、鬼市

十三鬼穴之一,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自《千金要方》。因旧说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其中鬼市穴即承浆穴。

山市,即深山中的“山中蜃景”,又称作“鬼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山市》的文章,出现在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滩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又称“蜃景。”

据《肃州志•西陲纪要》载,在祁连山中也出现过“山市蜃楼。”

黑市,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拿出来卖,谓之“见不得光”。旧时的“鬼市”就在一片空地儿上,没有灯光照明,逛“鬼市”的人或提着灯笼,或打着火石,光亮幽幽,照着来往人影飘忽不定;更有奸商乘着黑暗卖一些见不得人的赝品,买与卖全在黑暗中进行,双方交易全凭一厢情愿,因此“鬼市”的名号就逐渐约定俗成了。西安市东门内侧城墙下有条小街,街上的店铺和地摊均以收购和销售旧货为主。旧货市场被西安人叫做“鬼市”。鬼市从古到今在各地一直存在。

本片中的鬼市,由于场景吸引人的需要,把它设计成了一个位于洛阳老皇城地下是个高人出没的地下水城,是牛鬼蛇神躲避人世、黑市交易的地方,是本片出彩的地方,让印象深刻,可谓独一无二。

6、赤焰金龟,亢龙锏

此二名可谓名不见经传,纯属杜撰,读起来上口,富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本片中也存在些许错误的名物描述,如:影片开头出现的外国将军是大秦将军,其时大秦即东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彍骑是唐代宿卫兵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由长从宿卫改称彍骑。天宝后,仅存虚名。武则天登基前应无此称;影片中说左右街典六百,据《唐六典》记载,左右街典一般为二人,其下带领大角手六百人,而不能直接说街典成六百;工部侍郎是正四品下,电影里面说工部侍郎从四品,等等。

电影是娱乐商品,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所谓瑕不掩瑜,况且本片所用的古代名物及文白杂糅的台词有力地支撑了影片整体的视听效果。

猜你喜欢
国师明堂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探访明堂天堂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武则天的遗嘱
不愧为国师
一垄地
清明立墓碑的由来
漫画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