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不进现实的电视媒介——从电影《Being There》析电子媒介批判

2011-08-15 00:50曹蓉
电影评介 2011年23期
关键词:兰德媒介总统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诗中感慨“愚者多贵寿”,传统谚语中也有“傻人有傻福”和“大智若愚”之说。这些看似名不经传的言论却在美国导演哈尔•阿什贝1979拍摄的电影《Being There》>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影片本身所要阐释的并不只是这个简单的“愚人”主题,其试图通过主角昌西来揭示更深层次的主旨。在影片中,昌西是一个从记事起就未真正接触过社会,没有文化知识水平,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整天以电视和伺候花草度日,头脑极其机械简单的老园丁。在房子主人去世后,他被迫离开庄园,开始了一系列戏剧般的经历。电影以喜剧手法来描述这些经历,进而嘲讽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文化和政治现实。

电影中对电视的特写镜头,充分展示了在那个年代电视无处不在的社会境况。电视出现在昌西一直居住的庄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它出现在卧室,出现在花园,出现在餐桌上,甚至出现在储物间里。在富豪兰德的偌大的住宅里,每一个房间都摆放电视,车里设有电视,甚至他的秘书办公室里都配置了一排电视。电视不仅包围着昌西这样以电视度日的人周围,它被不同阶级、族裔、职业的社会大众所拥戴,人们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都毫不设防地热爱电视,沉溺于其所提供的娱乐节目中。电视一发不可收拾地,那样整体性地进入社会生活并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进而在那个年代享有“媒介之王”的盛誉。敏感的美国散文家E.B•怀特就预言般地说:“电视是对现代世界的考验。从中我们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前景:或是破坏安宁,或是灵光照寰宁,福自人来。电视将使我们屹立不倒或使我们沦落”。

或许正是电视的这种势不可挡的威力,造就了一大批以昌西为典型代表的“电视人”。他从记事起就一步没离开所居住的房子,所有的认知、感觉、经验都来自电视,导致他的思想行为、生命观和世界观都不可自拔地电视化。布尔迪厄认为,由于电视需要一种“快速思维”,所以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出现了一批“媒介常客”,思想的颠覆性沉沦于老生常谈之,说到底,电视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消化过的“食品”和预先形成的想法。正是这种威力,使得昌西以电视作为社会习得的场所,在电视的熏陶下畸形地社会化。影片描述了他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电视,把电视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需要。同时,表达在面对他人死亡时,对生命的冷漠;在接触社会遇到危险威胁时,试图用电视遥控器转换真实的生活场景的滑稽;在与人处事上,完全以电视作为判断标准和模仿对象的愚钝;甚至在生理需求上,都要依赖电视画面的悲哀。他不曾思考、不曾批判,却很好地印证了昌西在电影中频繁提到的:“我喜欢看”。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除了知道园艺,对其他一无所知的纯粹的“电视人”,却在一次与富豪妻子伊芙的“偶遇”后声名远扬。他单纯的世界观带来的单纯言语,受到了兰德的喜爱并把他当做好朋友要委以重任。伊芙把昌西的愚痴与无知当做热情与幽默并深深地爱上了他。总统在听了昌西的“四季理论”后,自认为深受启发,对其大为赏识,把他称为兰德的顾问。电视观众在观看他牛头不对马嘴的电视访谈时,认为他极富有才气。报纸主编们争先恐后地要采访他,报道称他是总统演讲的构造者,他的那些“四季理论”是对总统观点的一个完美注释。昌西与伊芙出席招待会时,各国大使对其的谄媚奉承,更是显得滑稽可笑。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昌西的各种流言的大肆传播,称其会八国语言,同时是第一经济联盟中的重要候选人等等。另一边却是FBI和CIA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挖掘昌西的背景资料,最终却一无所获。同时,引起了总统府内部的一片争论和恐慌,总统也为此焦虑不安而导致生理上的问题。在这极大的讽刺中却透出了沉重的无奈。

影片同时折射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背后的经济集团操纵和政客之间的虚伪、狡猾。总统在作出决策前都要来拜访兰德,认为这是明智的举措。兰德也说他的财产使得他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拜访中总统对兰德充满敬意和关心,然而掩盖在这些虚情假意之下的是赤裸裸的政治金钱交易。在兰德的葬礼上,一边是总统矫情地念着兰德的遗书,一边是一群抬着棺木的政客商讨着候选人名单,政客们的丑陋嘴脸一览无遗。金钱、名誉和权力所带来的“敬仰”都在死亡到来时终结,不知那时躺在棺木里的兰德作何感想。政客间的卑劣行径让原本平静的葬礼仪式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昌西的“真面目”不为众人所知,但兰德的私人医生却始终抱着怀疑。唯一知晓“内幕”就是女仆路易斯,她看到昌西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后感慨:他是上帝偷工减料的作品,这一切真是冠冕堂皇。或许正是这个纷扰的社会,人与人的复杂关系,繁冗的工作造就了昌西“大智若愚”的形象。由于他原生态的行为与言语,以至于所有人都能够在这言语中找到自己想要领悟的东西。这就是兰德所说的昌西有着令人羡慕的平和感,像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人,这是自然给与的礼物。他不曾拥有什么,所以也不为任何东西所禁锢。也许世界本没有那么繁复,只是芸芸众生庸人自扰。

此外,昌西的“成名”,电视媒介的作用功不可没。电视节目塑造了他人生中的一切,同时,电视通过节目安排包装了昌西的形象并把他传播给广大观众。由于电视所拥有的影像手段远非其他媒介所能比,所以,电视可以制造现实、控制观众对事件的理解,并达到特定的目标。电视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的思想和批判。在电视的“黄金年代”,观众们依赖电视了解整个世界,电视的声音左右了观众的视线,电视的意见限制了观众的思维。电视以便捷的信息通道操纵大众的生活并掩盖生活境界和低俗化的真相,从而将电视化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价值标准强加于所有的社会阶层和个人。电视营造了一种氛围,人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作任何努力,可以永远“快活”下去。

影片结尾,昌西远离人群,行走至水中,开放式的结尾却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他无所谓地走了,就像他的存在一样无所谓。最后我们发现:看,原来他一直在那儿。

猜你喜欢
兰德媒介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恶搞”总统成追捧
总统害羞了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中国智库:何时能圆“兰德梦”
四天三夜 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探塞北
“小鲜肉”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