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例

2011-08-15 00:50文鹏
电影评介 2011年23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艺术家美术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抽象派,是二战后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活动。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浪漫主义的脉络发展开始,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通过浓缩与夸张生活妆点着人类社会。艺术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中国学界的“共识”,在马克思著作中,“意识形态”具有四个基本的条件:利益、价值判断性,思想的倾向性,领域广泛的统领性,精神文化的引导性。我们可以认为,艺术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但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抽象表现主义也不例外。

一、艺术创作反映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往往是依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领悟来创作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也是其艺术作品能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即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可以说,人类社会生活的—切方面,都在艺术的视野之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1]。

艺术不断发展,艺术家也在不断地探索艺术创作的新方式,但艺术反映创作者社会意识形态这个特点并没有改变。有的艺术家也曾试图摆脱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走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路子。但是,这些艺术创作最后并没有摆脱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创作者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份子,“社会关系下的人”总是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控制。抽象表现主义最初沿着浪漫主义的脉络发展,本是想发展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拒绝既有的社会秩序,试图用一种新的创作方式来反抗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作品直接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抽象表现主义创作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脱轨”的意识形态。只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性被消弱,代之的是创作主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

二、社会意识形态催生艺术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变得快捷,完全脱离社会影响闭门造车的艺术家已经不可能出现,与大众联系的紧密使得社会意识形态在有意无意之中催生艺术发展的变化。有的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将创作重心放在了分析作品的潜在买家而非作品本身,甚至努力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去寻找作品与大众社会意识形态的切合点,从而引起艺术创作与观众的共鸣,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艺术商品价值和社会地位。

由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抽象表现主义终于在艺术洪流中站稳了脚跟,逐渐被社会接受,甚至成为艺术发展方向标性时尚,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作品也成为了当时美术爱好者们追捧的新宠。于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对高级艺术的垄断地位,开始把钱投向这种前卫艺术,而抽象表现主义为了维持自己对通俗文化的拒绝和对现存体制的批判,又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资助。这恐怕是对前卫艺术“拒绝”之维的最大讽刺。创作者意识形态的变化也可能会造成其艺术作品的差异。

三、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发展的干预

社会意识形态也在繁多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符合其特点的代言人。而被选中的代言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摆脱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势影响,有的甚至沦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著名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也是法国大革命最初的积极支持者。因为崇拜拿破仑,大卫放弃了对革命的理想,成为拿破仑的坚定拥护者。从投票赞成处决路易十六到创作拿破仑加冕,大卫给我们形象地阐释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对艺术的巨大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最初作为代表现代艺术发展的个体现象是拒绝既有艺术形式的,甚至也“拒绝”既有的社会秩序,被称之为“前卫艺术”,但他们真实的目的却是希望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这就是艺术家一种矛盾的思维,想拒绝“既有”,但又渴望被关注。

由于二战的影响,一些欧洲艺术家移居美国,美国便把抽象艺术作为二战后美国新绘画的象征加以发展。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大力扶植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而抽象表现主义那种浪漫主义式批判和绘画的自由行为,似乎也暗合了西方所宣扬称道的社会意识形态。于是,控制着美国主要美术馆的两大财团积极鼓励支持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使之成为与共产主义阵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相对抗的国际文化“冷战武器”。

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因此,美术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强大影响,它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2]。正是因为艺术的这一特点,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取得了胜利。其实,在冷战时期另一阵营苏联,以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为代表的画家,在抽象表现主义脉络下衍生的至上主义也有过发展并产生过积极影响,但却远没有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那般幸运,仅仅是昙花一现就告别了苏联的艺术舞台。有人认为是当时苏联的经济实力不及美国,但却不能解释现实主义为什么能在苏联蓬勃发展。笔者以为,除却部分至上主义艺术家宣称“社会主义后就是至上主义”加速了这种艺术形式的败落以外,与苏联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不符也许才是主要因素。

基于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美国众多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都如白驹过隙般昙花一现,唯独抽象表现主义仍一如既往地繁荣蓬勃。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但艺术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如果艺术的发展被社会意识形态完全掌控,艺术家也自愿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那么,艺术的魅力将难以存在。

注释

[1]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王宏建 袁宝林著 《美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孔新苗 张萍著 《中西美术比较》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年版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艺术家美术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创意美术
关于表现主义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