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装饰艺术审美的比较

2011-08-15 00:45乔臻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装饰传统日本

乔臻

(乔臻: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艺术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设计、传统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

中、日传统装饰艺术是两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互影响的同时有着各自的历史。由于历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创造实践和艺术大师的锤炼概括,逐渐形成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参与和塑造了各民族的性格也凭各自独具特色的美学观念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演进和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同时对于现代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正确认识装饰艺术的民族性特色,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日传统审美意识中的相同点

中日传统审美意识的相同点来源于对它们共同产生作用的三种哲学思想——儒、道、佛。毋庸置疑,“儒、道、佛是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有着持久的影响力,直接与美学相通,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审美意识”。而日本传统美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在飞鸟•奈良时代(中国的六朝、唐朝)和镰仓时代(中国的宋代、元代)两度大规模吸收、改造中国文化,儒、道、佛文化思想在此过程中大量传入。在面对外来文化的传入,日本人没有采取压制的手段,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一种调和的态度,摄取佛、儒、道的新信仰,混合在自己国有的信仰中,达到和谐统一,形成神道与儒、道、佛教共存与混合的文化复合体,并成为日本文化的主体。

共同的思想意识影响下,使得中、日两个民族性格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和”的观念以及对自然的崇拜与模仿。

(一)“中和”与“和风”

“中和”概括了一种极具东方色彩的思维方式,追求的是各种不同事物的协调和整合;在对立两极之间取恰到好处的中点。由此中国古典美学提炼出了“以和为美”的原则,将其确定为审美和艺术活动中的普遍原则和最高要求。

在中国传统图形中“龙”“凤”“宝相花”的形象可谓是“中和”审美理想在传统装饰艺术中体现的典范。“龙”是各种走兽的综合,“凤”是各种飞禽的综合,而“宝相花”则是各种花卉的综合。

如果说以上图形的产生是本土文化中“和”的典范,而唐朝盛行的联珠纹的演变,则是从对于不同文化的吸收、改造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审美观念中的“和”之美,形成盛极一时的“唐风”。可见,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并没有“全盘外来”的传统。相反,倒是有如何正确处理“中外”文化关系的经验。因此,现代的中国人,在处理“西洋”劲风时,在最初的手足无措之后,应该以“中和”的心理状态,包容的同时,以自我的优秀文化思想根源为根本去纳新吐故,达到“和”的美之境界。

日本人所谓的“和”,就是把相异的东西综合为一,将相异的东西,对立的东西放在一起,配合适中,达到和谐与统一。因此,“和”可以说是日本民族的文明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也是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形成的思想源流,成为日本人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日本的飞鸟•奈良时代的“唐风”的盛行,到平安时代的“和风化”,日本完成了很多传统装饰审美上的“和风”转变,如漆器中“莳绘” “镙钿”的工艺技法;染织从唐代的多色多彩的大型纹样转向和式的寡色,简素的纤细纹样;而在瓷器则由仿“唐三彩”最终定格为凝聚日本色彩美意识的“绿釉”。

(二)“天人合一”与“自然美”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非常接近的。这同属于东方人的感受形式与思维模式,与西方人完全不同。中、日传统的自然观均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对话、与自然保持和谐。道家的代表性符号“太极图”,不仅是以图形的形式蕴含了道家思想精髓,更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形式美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力,而成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一个极致的表征。

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自然观,在其本能的自然观念基础上深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在日本的神话故事中,总是以自然作为神来崇拜,将自然和神一体化。如他们最早祭祀的不是神佛,而是树木,树神,且将山川草木都视为神的化身,皆有灵性。因此,日本人对自然,特别是四季的变化,植物世界的变化有着极其纤细而多彩的感受,这就形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最重要的特征。如此以来,就不难理解,在日本传统器物、服饰上看到的多是以自然界中的花、草为表现主题。日本人的家徽也是以各种植物作图案。皇家的御徽是菊花,德川将军家的家徽是葵。而百姓家的家徽不是桔梗、松、杉、草木图案,就是樱、梅等花卉图案,日本传统服饰“和服”的花纹也多为菊花、梅、牡丹,与自然密切相关。

二、中、日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不同点

中、日传统审美中的相似性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但是美和艺术往往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时包含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而这个“异”主要是由中、日两国的本土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等因素影响所致。

(一)受到不同地理环境所影响的审美表征

从地理环境及结构上看,中国幅原辽阔,生活在山高水长,湖广土阔环境中的中国人自然形成了大尺度观念,而偏爱博大,厚重,稳定之物,从汉字“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羊大,味甘为美”,到原始彩陶,商周青铜上的纹饰,再到秦兵马俑,云岗石窟,敦煌壁画,无不存在着那种博大、宏伟、对称、稳重、深厚的气势。

与中华大国相比,日本不过是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岛国,多山地,少平原,没有荒漠,没有气势巍峨的大山脉,没有磅礴的大河流。日本的自然景观小巧纤丽,平稳而沉静,日本人最喜爱的樱花也是纤小的,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杉树,很少是大杉。“日本人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 [16]四面环海的日本国,无时不刻面临着各种自然灾难的袭击,肆虐的海啸,台风,频发的火山,地震,这一切培养了日本人性格中对自然界不稳定因素的掌控能力,在审美形式的表现则在不稳定中寻找平衡——均衡,不对称式的平衡。

(二)不同文化主体结构下的审美差异

中、日传统审美情趣的差异性在审美心理上体现为“圆融”与“残缺”,“乐”与“悲”的差异性,在审美形式上则表现为“满”与“空”,“动”与“静”的差异上。

中国人什么事都想有个好的开始与完美的结束,这就是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每件事上所追求的“圆满”;而人与人的相处时,讲究和睦,生活中以家庭成员的完整而感到幸福,以大家能够坐到一起团圆而“其乐融融”,这与儒道两家充满欢愉的审美理想不无关系。因而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上追求的是“圆满”“圆融”和“欢乐”,在审美形式上则体现为“饱满”“律动”。例如,原始彩陶和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及汉代画像石砖上的纹样。

日本人则因为长久以来饱受自然灾害,对生活态度形成“轻永恒,重瞬间”的观念。正如他们对樱花的爱怜,源自它开花的急速,凋谢骤然般的顷刻之美。这种观念与禅宗的审美中“因其力图从个体内在精神自我解脱中寻求自由,不关涉世态的冷暖,常常给大自然染上孤寂、凄清、荒芜的色彩”,正好惺惺相惜,而形成日本审美独特的主体——“物衰”。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日本人“轻圆融,喜残缺”,因而产生完美的东西不会维持长久,追求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意念,转而欣赏残缺的事物,主张以不完全的形式与有缺陷的状态,更能够表达精神特性。即使是以辉煌艳丽著称的日本东照宫也利用一根倒置的柱子而形成日本人传统观念中的缺陷之美。从形状歪斜、釉彩不均,质地粗糙的茶具,同样也可清晰看出其所推崇的缺陷美。

(三)不同民族性格下的审美经验

在中日友好年之际央视推出的《岩松看日本》的一期栏目中,主持人采访日本创意产业园,遇到一位在日本动画工作室的中国留学生,当问及“你认为中国的动画业最应该向日本的动画业学习的是什么”时,那位留学生略为思考一下,肯定地回答说“态度”。据报道日本已故的动画大师几乎都是在工作台上去世的。而日本人性格当中的纤细与坚忍是有着以生存环境和宗教信仰为坚实基础的。“日本人天生带有一种工匠精神,日语为“役人”性,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敬业精神”。这种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流淌,使其对待职业都尽量尽善尽美,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清洁工。因而,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日本传统审美观念中由于民族性格的原因而对于“精致”“纤细”的追求。

中国民族性格中,因为自然环境的优越而显得性格闲散,不在于追求一种极致、细节的表现。“大气”、“气魄”“气势”往往会成为艺术追求中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会看到“以大为美”的观念在很多事物上出现。例如中国的皇宫建筑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南北中轴对称;而日本皇宫则规模不大,简单朴素,强调独特的非对称性。中国人对自然景物的审美中,以高山、大江、在河为美,往往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而日本人则偏爱浅而清的小川小河。对于花木的爱好,中国人多喜爱花型硕大、饱满的牡丹等;而日本人则偏爱纤小的菊花、樱花等。

三、总结

第一,通过比较可以明确地是中、日传统审美意识中的相同点体现在:中国的装饰艺术体现着民族性中平和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包容会同的精神。这与日本民族中的“和”意识有着谋和之处。而不同点则体现在:两个国家对于同是外来事物的佛教均采取了吸收、消化、演变的过程,最终因为各自的主体文化的不同而使佛教在两个国家开出了不同品种的花朵。从而引发了两个国家民族性差异的进一步表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体现着民族性中重现实、轻来世,乐观豁达的精神。而日本传统装饰艺术中则体现了日本民族“轻永恒、重瞬间”,有一种强烈的悲观的忧患意识。

第二,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反映了民族性中尚全求整的一面。而日本装饰艺术则讲究不完整、残缺美、奇数化装饰的之美。这与日本国民中“轻圆融,喜残缺”的忧患意识是相对应的。

第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体现了深沉、稳健、含蓄而磅礴的民族气势。而日本民族装饰艺术中则体现了一种纤细、优雅、含蓄而暧昧的民族性格。

[1]张锡坤 .世界三大宗教和艺术[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叶渭渠 ,唐月梅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杭间, 何洁, 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

[4]叶渭渠. 日本工艺美术[M]. 上海三联书店.

[5]叶渭渠. 日本文化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刘晓路. 日本美术史话[M].人民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装饰传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黄金时代》日本版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清明节的传统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