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浅议吴冠中话语中的高校美术教育

2011-08-15 00:45宋力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吴冠中画家绘画

宋力

(宋力: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2010年8月的《南方人物周刊》曾以“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为题,为91岁辞世的画家吴冠中做了纪念的文章。这位上世纪50年代由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经历诸多磨难沉浮的画家,在不断地创作出他独具艺术面貌的油画、水墨作品的同时,也时常发出让大众聆听并不得不沉思的声音。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到90年代的《风筝不断线》、《油画民族化》等,到1997年在香港《明报周刊》发表的《笔墨等于零》,以及新世纪以来诸次访谈中的“炮轰”,可以说,每一次的发言都引起涟漪不断。作为一名画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近60年教龄的高校美术专业教授,在近年来诸多文章与讲座、访谈中也不断涉及到关于当下美术教育现状的话题。

目前的高等美术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逐步产业化发展,不断扩招。文化分数线的低要求,专业应试方法的速成,将高校的艺术教育逼向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2008年吴冠中在接受《外滩画报》的访谈时就一阵见血的指出了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的后果。吴冠中在上世纪30年代所经历的美术专业道路的选择时所背负了的巨大的压力以及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决心,所以,他在择业的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极其慎重的态度:“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

吴冠中在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后,林风眠、潘天寿这两位绘画风格迥然不同的画家成为了他的老师,林风眠主张中西绘画的交融,潘天寿却认为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这两位老师对当时的吴冠中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因为他们都是我崇敬的导师,他们才能在我的脑海中搏斗,促使年轻一代的独立思考,探索,追求。”他最终以不断的自我尝试与求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面貌。所以,在谈及美术的专业设置问题时,他认为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非设置一个既定的模式:“ 学生进大学以后,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课程,不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现代主义,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学校准备大量的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就像给他们准备一个调色板,根据的爱好、兴趣,自己去选颜色,自己愿意调成什么样,不给他们先调好。学校只考你课程学得好不好,学分够不够,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这样培养方式变了,不再是一个系的学生都是一个样,而是一人一系,出来的都是人才。因为艺术教育本来就是特殊性的教育。”

正是出于这种“特殊性”的缘由,吴冠中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希望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在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将技艺训练简单的等同于基础训练,时常出现“技”与“艺”本末倒置的局面。“我们在教学中,重于培养慧眼,轻于训练技术,尤其反对灌输技术,技为下,艺为上。眼睛是手的老师,‘眼高手低’不应是贬词,手技随眼力之高低而千变万化。”吴冠中在教学的过程,多次强调教育的特殊性,认为绘画教学是“眼睛教眼睛”的过程。他认为艺术教学是情感教学,除技术外,更关键的是启发。在一次师生访谈中,他谈笑轻松的讲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刻意去记住学生的名字,而是“先从作业中一个一个抓住你们灵魂的面貌。”

他反复强调画家内在素质的培养,还曾有提出要取消附中的观点,认美术之术与音乐、舞蹈之技不同,音乐、舞蹈之技因为肌体活力在技巧中起主要作用,而美术则由审美修养决定作者成就的高低,所以美术家应具有高修养。但另一方面在近年来空头画家满天飞的现状下,他又不得不呼吁科班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的本身就在于不断由作品创作中探寻其内在的原则,而非机械的集体踏步训练。美术教学应当更加重视个人感受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他更多的流露出了留学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时苏弗尔皮教授对他的影响,教授观察对象强调感受,“像饿虎扑食,咬透捕获物的灵与肉”,在这个问题上吴冠中从中国的传统绘画史中也找到了自己的老师——石涛,石涛是清代的画家,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他在书中阐明了一个学习绘画的核心问题就是“尊受”,文中辩证的提出了一方面对古代绘画的吸收是建立在个人的性灵与才能之上的,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可以有助于自我才能的实现。吴冠中就这一问题曾著书《我读石涛<画语录>》,并着重提出“作者必须尊视自己的感受,不择手段或择一切手段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

吴冠中以自我学艺的经验为基础,针砭时弊的指出了当下美术教育中的种种症结,完全出于他身为人师的良知与责任感,“我亦从过不少教师,从老师学技、学艺,当然也感谢受技的老师。但艺术中的‘技’无定规,技永远随着感受之异而变异。若师只以定规之技授徒,陈陈相因,易于宗派与程式,束缚了后学者的发展;我更铭感启发我在艺海中识别航向的老师。”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这位性格倔强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往无前的走着,他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的期待正如其访谈中多次加以引用的梅贻琦先生的真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吴冠中.画里阴晴[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2]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吴冠中画家绘画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酷炫小画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