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体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研究

2011-08-15 00:45李佳王冬舟王丽娜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疾患气功阴阳

李佳 王冬舟 王丽娜

当今,人们把身体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代文化哲学也将阐述身体的文化性作为阐述文化哲学的“原点”。身体已经被当作存在的可以变化的、可以塑造的形式,它可以依据个体的欲望与需要加以塑造。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就是描述人与自然、自我及社会的和谐状态就是“康”,“康”的标准是安宁。考察以“康”为文化目的的身体时,最直接的方法是考察人的身体本身的变化和动作,其内容包括:一是人的肢体活动、表情、感觉器官活动;二是对自我身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对他者身体的凝视和摹仿等内容。

一、以“康”为文化目的的中国传统和谐文化

“康”的标准是安宁,是人自身血气的安宁。“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相互作用产生“和气”,和气化生万物,在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与身体有直接联系的有两层含义:一是自我身心和谐,二是人与自然和谐。

(一)自我身心的和谐

从人的本性看,人的身心和谐包括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矛盾的和谐等,这种矛盾的存在需要我们重建身心和谐,即“治气养性,神为形主”。治气就是养气,使身体达到中和状态。养气就是要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协调平衡,使“气机调畅”,使人体达到动态平衡。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界规律的和谐,可从气的思想中去找寻。“气”作为“阴阳”以及“五行”,遍布宇宙,翻卷运动;所有之物都由气(也就是阴阳五行)构成形质(人则是肉体)。

从气分阴阳看,人体的阴阳消长会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产生明显的日节律。

从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达来看,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五行,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音,五味,五季,五气等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等联系起来,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气的“聚散离合”理论来看,人类的生命之气与自然界的气是和谐统一的。人类的生命是受天地阴阳之气而成立,即形成人类生命原质的“气”与天地阴阳这种大自然的气是同质的,天地间的气,由于人的呼吸活动,被人的身体吸入,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基于身体的传统和谐文化

(一)肢体活动中的和谐内容

我国著名导引养生家张广德先生创编的夏天“舒心平血”功、长夏“和胃健脾”功、秋天“益气养肺”功等经络导引术,就可以认为是身体锻炼内容的设计随着五季的变化而变化的。

依据气的运动形式、气分阴阳、气的聚散离合理论,人们通过导引肢体、固守丹田或导行意念,呼吸,以达到安宁身心的内容举不胜举。如导引养生功——八段锦2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两臂向上托、气沉丹田的动作,就是向上拉长手臂,活动三焦(即上体)的同时,气沉丹田,宁神调息;另外,“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左手上举至头,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等内容,这是依据气的“升、降”理论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两个动作中手臂向上举时吸气,手臂还原或向下时呼气,是缓缓导引肢体的同时进行深呼吸,这种将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统一起来的呼吸,就是依据气的聚散离合理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八段锦中的“左右弯弓似射雕”中,左臂屈肘向左,右臂向右伸臂的拉伸动作,就是依据气分阴阳理论,通过左右拉伸手臂,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中杖向上举,腰向下松沉,气沉丹田;杖向下落,则竖腰,百会向上虚领,也是气的“升、降”运动形式的具体应用。

张广德先生创编的“四十九式经络动功”3,将导引、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融为一体。如“按时采气”、“定向采气”,要求肺脏疾患、大肠疾患、胃腹疾患、膀胱疾患、肾脏疾患、肝脏疾患等患者分别于寅时(3-5时)、卯时(5-7时)、辰时(7-9时)、申时(15-17时)、酉时(17-19时)、丑时(1-3时)面朝南、背朝北采自然之气可以获最佳疗效等等,其目的就是将日月精华之气贯入体内,借助外气,调补内气。

气的“聚散离合”理论在“健身气功•六字诀4”中也有应用。如呼“呬”音时,要求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同时内收小腹,就是使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气布满胸膛,同时使丹田之气升入胸中,二气在胸中会合,锻炼肺的呼吸功能。

(二)动作模仿中的和谐内容

西汉华佗在医学实践中总结出人体“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的养生原理,模仿虎的威猛、鹿的俊逸、熊的敦厚、猿的灵敏、鸟的潇洒,象形取义创编了“五禽戏”。如鸟戏中左臂向上伸直同时屈腕,五指用力成勾手,右臂向后下方拉长的动作,就是活动身体左、右侧的气血经络来锻炼身体。又如虎戏的虎举,上举时要求吸入清气,下按时呼出浊气,以提高呼吸机能等内容,都是人们模仿动物的动作或形态,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

“四十九式经络动功”中的“白猿缩身”,两腿屈膝全蹲,全身缩成一团,抬头眼看前方,就是模仿猿猴的动作,稳稳的坐在地上,仿佛守护门前,以排出体内浊气;再如“仙鹤揉膝”,就是模仿长寿之仙禽,按揉鹤顶穴,防治膝关节疾患;如“更鸡独立”,模仿雄鸡脚踩斗距做单脚支撑的动作,体现出雄鸡观望四方,勇武的精神。

(三)感觉器官活动中的和谐内容

导引养生功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人体感觉器官的活动,如虎戏中要求表现出虎视眈眈;猿戏中的眼神变化练习眼的灵活性等等内容,可通过练习眼神提高内脏器官功能;“八段锦”中的“攒拳怒目增气力”,向前猛力冲拳的同时,两眼增大,向前虎视的动作,就是活动视觉器官,达到练习肝脾的目的;“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呼“嘘”音时,要求两目渐渐圆睁,以疏肝明目。所有这些都是五行和谐调理的具体应用。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嘘、呵、呼、呬、吹、嘻六种不同的发声,分属唇、齿、舌、吼、咽,对应于肝、心、脾、肺、肾、膀胱、三焦,通过发出不同的轻声,调理五脏六腑,这是五音与人体五脏六腑和谐的体现。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中的第二式“叩齿鸣鼓”中的叩齿可以壮骨固齿,鸣鼓可以聪耳明目,这是五行理论的具体应用。

(四)表情变化中的和谐内容

八段锦中“攒拳怒目增气力”中的虎视,是通过愤怒的眼神,达到锻炼肝脾的目的,早晨刚起床时,是阳气上升之时,起来后练习此动作,能起到很好的养肝功效,这是五行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三、研究结论

以阴阳、五行和谐思想为理论基础,创编的肢体活动内容比较多,而模仿动物动作、感觉器官的活动内容则比较少,表情变化的身体锻炼内容几乎没有。而现代文化哲学所考察的身体内容,既包括肢体活动内容,也有模仿、感觉器官的活动、表情等内容,现有的身体锻炼内容显得有些贫乏。建议有关方面在创编身体锻炼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感觉器官、表情参与的锻炼内容。

[1]王敬浩,虞定海. 中西身体文化对健康的不同诉求.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八段锦.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 2009.

[3]张广德.四十九式经络动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六字诀.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疾患气功阴阳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小狗挨针
恶心呕吐-指除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