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谐

2011-08-15 00:45王恒亮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主体

王恒亮

(王恒亮: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承担者,是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内部关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动性,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教育模式,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起点。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争论比较激烈的基础理论问题,不同的教育哲学派别,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单主体说,此说又分为教育者主体说和受教育者主体说。教育者主体说认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教育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受教育者要绝对服从教育者。如中国古代的荀子认为“言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受教育者主体说则认为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安排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不介入也不做任何判断。教育者主体说单方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在实践中必然阻碍受教育者个性能力的自由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受教育者主体说对教育者主体性的否定使之容易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另一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类是双主体说。双主体说比较普遍的认识是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为主客体。从施教过程看,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从受教过程看,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则是接受的客体,双方的影响和作用是相互的。也有一种表述把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对象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极,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二者之间构成主体间关系。但这种观点,一视同仁对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很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降低自己的责任意识。

第三类是多主体说。此说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三重主体说和多元主体说。有学者指出国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当然设定者、控制者,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目的、内容和性质,并享受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果,因而是本体性主体,教育者是实践性主体,教育对象是自我教育主体。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广泛性,凡是有目的、自觉地影响人们政治觉悟、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组织和个人,都属于思想组织教育的主体。包括各级党的组织、政府机构、群团组织,以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家庭等,其中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核心部分,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很明显多主体说具有严重的泛化倾向,最终会沦为无主体,无益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交互活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具有客体性,受教育者也具有主体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但他们的作用并不是同等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发出者,是积极的、活跃的因素,由于其权威性和对教育活动的组织支配能力,为达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行为、措施和方法具有主导的性质,教育者的施教过程是受教育者受教活动的前提,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受教过程,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谐的因素分析

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却存在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和谐的多种因素:

(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年龄较受教育者大、知识较受教育者丰富、阅历较受教育者深,二者之间这种差距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内在依据,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由于受教育者主体娴熟的网络技术和开放、迅捷的思维能力,在信息的获取方面甚至比教育者更有优势,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教育者主体正面临着来自受教育者主体的全方位挑战,二者思想观念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教育信息的接受和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种种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表现为:教育者所传导的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规范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识和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的判断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行为现状及本质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以及可接受的方式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与受教育者的期望之间的矛盾,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和与受教育者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一致的矛盾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存在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道德的社会传递过程,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发挥影响必须经过教育者主体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身存在的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巨大。教育者作为社会要求和成熟的社会人的角色主体,担负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和使命,扮演着特定的思想道德示范者,如帮助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协助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与同事合作、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组织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的期望设计履行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教育者对社会要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要。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理解和把握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如教育者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会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要求与教育者主体之间不仅会存在智能水平的差异,而且还会存在态度倾向的矛盾。如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和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不一致时或者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和人格倾向不符合社会期望时,教育者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就会形成双重人格,在学生面前和实际生活中表现言行不一,甚至还会产生心理不健康和职业焦虑。

(三)受教育者内部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素质结构、思想和行为很难完全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这是普遍而恒常的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直接表现。主要表现为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之间不一致。一方面社会发展因需要凝聚力疾呼发扬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片面强调个体的社会价值和个体对社会的作用、贡献和责任,淡化或忽视了个体的自我价值,甚至一度出现过贬斥个人欲望、否定个性自由、漠视个人利益的现象。而市场经济促使人们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许多人主张个体本位,倡导个性发展。这种个人正当的发展需求就会与社会要求之间发生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和目标指归,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和谐,才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第三册)•荀子集解(王先让著)•大略篇第二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54.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王颖.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特征[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4]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张力.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J].求实,2005.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主体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品读
论碳审计主体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何谓“主体间性”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