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新探索

2011-08-15 00:45奚英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评价

奚英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不仅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育人与育体相结合、锻炼身体的短期目标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长期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高校体育教学才能顺利展开,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及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想,加深认识。

一、明确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理念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生力军。参与体育活动不但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还能让他们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应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让每一个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个性得到完善,身心得到发展,促使学生成为有能力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有能力参与和享受社会体育文化的,具有跨时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向学生传授基本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有效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作为另一个重要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终身体育是当前人们通过对体育运动与人类生命、人的生活质量的深度品味中得出的认知。它首先表现为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所蕴含的意义在于终身体育不但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要自觉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而且要求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也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即体育是人生命当中必然附着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来说,不仅仅是交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项目和方法,更重要的还是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满足未来职业对学生体质的需要。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学习活动从而导向目标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只有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地参与欲望,才能持续地专心致志地上好这门课,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俗话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层面上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去学,去思考,并积极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向同学们讲一些体育事件,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我国运动员所获的各种荣誉,让学生在了解体育事件的同时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有兴趣去参与体育活动中来。

其次,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适当多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充满趣味性的,比如足球、篮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等。以武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换上武术服,先给学生进行示范,打一套漂亮的拳法,用漂亮、流利、充满力量的示范感染学生,这样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进而跟着教师投入到武术的学习中。

最后,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安排一些竞技比赛,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信心,还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同时,对那些已经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过去,我们的体育课主要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授课内容一般比较单调,很多教师都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自然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降低了教学效果,还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新的时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全面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努力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大胆推陈出新,引入一些新颖、有趣且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体育项目,如跆拳道、瑜伽、太极拳、软式排球等。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项目罗列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上课的内容,以达到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又要关注学生的困难领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到提高与进步。特别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与成功。教师可以以其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教学魅力促进学生乐学,而从打消由于体育活动又苦又累等因素对同学造成的“惧上体育课”的消极心理。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应用成功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目标,待学生达到目标,取得进步后,多多鼓励与表扬,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积极评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评价是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一定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的表现给他们一个全面的、明确的结论。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偏重于运动技能。但是,单从运动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而没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的差异,往往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同时,还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自卑而失去上体育课的信心,基础好的学生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评价时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要进行恰当的描述,注入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首先,教师要改变体育评价注重结果的倾向,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体育过程。把关心学生是否热爱体育,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是否能与同学合作等等作为评价的相关因素。

其次,评价应更加开放,从以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向按个性特点和体育能力来评价。不仅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价学生,还可以是学生自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育能力自定评价标准。

最后,评价内容需要更加多样性,既注重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体育课的表现、体育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五、总结

总之,新时期的体育课程要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身心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体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1]李吴磊.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2]陈海啸.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21世纪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

[3]黄学辉.浅论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评价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