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策略研究

2011-08-15 00:45刘永革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强国全民供给

刘永革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中,发出了“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为我国体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正了目标。要实现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创新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是体育强国建设时期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一、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变革分析

(一)供给方式变革是必然趋势。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的及时革新虽然已经提高到非常重要的高度,但是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方式的重新构建或对其进行的变革、调适及优化等工作,不仅仅是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或者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政府的体育工作重点转移,而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系统框架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营企业、社会团体、家庭及个人等不同利益主体博弈和交易的产物,这决定了体育强国视域下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变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稳定性。然而,在现行的供给方式下,政府管制型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在行政理念、政府职能、运行机制、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适,这些不适现象严重阻碍了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和结构转型。因此,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进程中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必须进行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模式的再造,并进一步调整政府的体育职能,这已成为新时期体育理论界必须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正经历市场社会化的变革,要朝着“少一点政府,多一些社会,多一些市场”的方向发展。因此,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把全民健身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按市场和市场机制来规定、约束体育活动,并最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行规律的全民健身体制和形成由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良性循环的供给方式成为必然趋势。

(二)供给方式变革过程中政府行为的转变。在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政府体育职能应从专注于“精英体育”向“全民健身”领域倾斜,真正实现为全民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针对全民健身工作方面政策少,设施少,资金投入少等问题,其一,政府应当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全国人民正确科学地进行规律性的健身。一方面,落实政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群众享受平等体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与对于全民健身开展工作具有促进性的非政府组织达成合作关系。其二,全民健身物资基础薄弱的现象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改观,但政府可以逐渐增大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占体育事业投入的比例。总而言之,政府对于全民健身的管理行为,应当是“服务”,而不应该成为“管制”。政府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上管制太多导致限制社会积极性的发挥。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家庭及社区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与义务相协调的服务机制。

二、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式创新策略

(一)增加对全民健身的各项投入,特别是经费投入。随着全民健身需求的不断增长,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资金投入整体不足,且部分落实不到位;同时,政府拨款几乎是我国全民健身经费的主要来源,造成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遭遇重重阻力。面对资金不足严重阻碍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政府应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支出以及比重,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全民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平等。为此,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行为应当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的确定、对国民体育权利的保障、体育制度和实施原则的确定、体育经费的投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方面。

(二)开发和整改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保障大众健身的需求。在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同时,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应加强调研活动,实际考察建设的功效与合理利用程度,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建设和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对许多以服务群众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应进行开发和改善,使原有大型公共体育场所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完善的缺陷尽量予以整改。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公正透明地运用全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捐献的用于补偿这部分需求的资金,同时,政府下拨专门款项用于此项工程,专款专用。

(三)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建全全民健身监管评估体系。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我国全民健身的开展情况和社会效果如何,需要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估体系来评价。但目前我国缺乏客观统一的全民健身评估的标准化指标,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同期,参数不一致,难以对全民健身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导致政府对于全民健身监管职能的发挥受到阻碍。因此,应尽快设定统一的标准化指标和参数,建立标准化全民健身监管评估体系,保证全民健身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使体育部门能够对于各市州的全民健身供给工作进行实时化的监督与指导,便于全国范围内进行同级别区域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工作的比较。

(四)积极尝试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供给模式。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应当采取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政府体育机构的引导和组织,分活动种类的不同与相关各非政府体育组织共同实施和具体执行,鼓励和吸引单位、家庭和个人等社会细胞共同参与到全民健身当中。这一模式中多种市场化工具,能够提高供给效率,有助于形成模拟竞争格局,打破全民健身政府垄断的局面,对于各方成长均有益处。

(五)因地制宜,调整全民健身工作的管理方式。我国全民健身的任务是增强全民体质素质,提高国民预期寿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全民健身组织性不强,结构分散,层次不分明,数量庞大,具有自发性、多样性、小型性、业余性的显著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全民健身因其“大众型”的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块状结构,需要注重相适应的“块状”横向管理。这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文化背景的差异、体育的供给能力以及对某种体育产品的偏好所形成的。出于对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考虑,全民健身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成地域性的“块状”发展结构和管理模式;而没有必要对于全民健身划分层次进行“条状”管理。

(六)加大全民健身指导员培训力度,规范工作者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全民体育发展经验,对于已经在岗的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必不可少。政府应定期定量对于社会体育工作者进行心理、理论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培训,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保障。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应依据居民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训内容,寻求一个培养出高质量,适合群众体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申请部分体育彩票公益金设立专项基金,作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专用,保证全民健身人力资源的供给。在从事社会体育的工作者待遇问题上,一方面应当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者待遇,以期保障工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公平透明的评估奖励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成绩优秀的社会体育工作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1] 唐娟,曹富国.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模式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报,2004.

[2] 郑进军.全民健身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 刘青.政府体育事业职能界定[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强国全民供给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全民·爱·阅读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秦晋争霸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