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寺水陆画“监斋神”图解

2011-08-15 00:43薛桂花
群文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道场水陆

■ 薛桂花

西来寺位于乐都县碾伯镇东关街。据寺院山门东间山墙上墨书的《佛门弟子杨蕃创建佛寺始末根缘记》记载:西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落成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390多年的历史了。该寺院在清代康熙、光绪年间曾有过修葺。西来寺曾以它古朴雄伟的建筑、精湛的浮雕泥塑佛像和明代珍贵的“水陆道场”绢本画而著称于世。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水陆会”、“水陆大会”、“水陆仪”、“水陆斋仪”、“悲济会”等。从名称的繁杂可以想见它的流传之广。“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佛事活动中举行的一种颇为隆重的经忏法事活动,举行法事时一般以7昼夜为期,多则可达49昼夜。参加法会的僧人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规模盛大。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寺庙中做“水陆法会”时所用的重要宣传媒介。水陆画并无一定幅数,依法事规模而定,多者70幅,少则32幅、20幅。水陆画在举行法会时悬挂在佛教寺院里的,法事活动完毕后再收藏起来。

“水陆法会”,分上、下堂两部分。上堂供挂诸神、菩萨、缘觉、声闻、祖师、明王、护法及天竺古仙人,水陆撰作者诸人士像;下堂为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六道、五岳、河海大地、神龙、儒士神仙、城隍土地、善恶诸神等像。

水陆道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武帝(公元502-549年在位)时。据佛教史籍记载,梁武帝夜梦神僧对他说:“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做水陆大斋普济群灵?”于是梁武帝创立法会,始创水陆仪轨《慈悲道场忏法》,在江苏镇江金山寺最初举行,超度水陆上的一切鬼魂,普济众生。后来曾有一段时间衰落,从唐代起又复兴,到宋代就广泛流行开来,很快普及全国。有富人独立营办的称“独姓水陆”,一般百姓贫穷不能独办,联合起来举办,则叫做“众姓水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曾为亡妻王氏举办过,并撰《水陆法赞》16篇,称“眉山北水陆”。朝廷有时也出面举办,元朝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朝廷曾在金山寺设水陆道场,参加的僧众达1500人,规模很大。明代开国之初,和尚出身的太祖朱元璋也热衷于搞水陆道场(叫“广荐法会”),遍请四方名僧与会,参加僧众常达千人以上,朱元璋亲自率群臣赴会礼佛。明清以后,水陆道场的仪式规则逐步固定下来。

“水陆法会”的盛行是从宋代开始的,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7年)中,东川(四川东部)杨锷采纳宗教仪轨,撰成《水陆仪》二卷(今佚),对水陆法会的流行、发展起了不少推动作用,至此,“水陆法会”流行于世,特别是成为战争以后朝野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亡魂的法会。

西来寺水陆画第7图是一幅“监斋神”图,现将该图诠释如下:

该图长147厘米,宽82厘米,绢本,保存完整,色彩艳丽。该图图中心部位绘一“监斋神”,右手持锏(十八般兵器之一,属鞭类,长而无刃,四棱,上端细小,下端有柄),坐在礁石上。“监斋神”身着铠甲,战裙,披巾,绿面孔(绿面,象征骁勇、暴躁,如程咬金),青手,朱发上扬,头戴巾帻,巾上饰水红花,扎胡须,面目狰狞。左绘一身着铠甲,束腰带,蓝面孔者(蓝面孔,象征凶猛、粗鲁又有心计,如窦尔墩),面目凶凶,挎腰刀,手持书有:“监斋”二字的大旗,手臂筋骨外露。右后立两曹官(地狱中的一般“官吏”),一曹官怀抱书卷纸笔,一曹官身着红裙,披巾,戴绿幞头,束腰,双手捧一印包。前左绘一冥卒(地狱中的小卒),下身着绿裙,上身披红巾,戴幞头,手执小黄旗,做报告状,前右立一身着黄袍,左肩搭巾,单膝跪地,双手执盘,盘中有食物,做供养状。

“监斋神”即监护僧食之神,古代中国内地僧寺称“监斋菩萨”。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以示诚敬,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称为“斋戒”。《礼记·曲礼上》:“斋戒以告鬼神”。《孟子·离类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吕氏春秋·孟春记》:“天子乃斋”。斋者“素食也”,如“吃斋”,《西游记》第十九回:“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逢处求斋”。“斋醮”:道教设坛祭祀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能改”。

“监斋神”的塑像,绘画一般都是青面朱发,青面朱发像象征骁勇、无所畏惧。中国古代民间塑造了很多“神”,如:山川之神、日月星辰之神、土神和谷神,合称社稷神。夏、商、周时期,特别重视社稷神的祭祀,因农业是决定一国之命运的支柱产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搜集了千百年来民间信仰的各种各样的神。人们可曾知道,世上本无神佛,所谓神佛都是人造的,作为一种信仰,人们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苦难,时时都寄望神佛,麻痹自己于虚幻之中。

猜你喜欢
道场水陆
庄严万象
——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
庄严万象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陈逢显 螺蛳壳里做道场
水陆两栖巴士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
“小林流”新解
大雪崩的内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