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美育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011-08-15 00:47耿钰珠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大众文艺 2011年14期
关键词:社团美育美的

耿钰珠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

大学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成长和求学阶段,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和梦想的年青群体。大学生思维能力强,知识层次较高,精力旺盛,富于幻想,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烈,同时,大学也是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的重要阶段。那么在大学阶段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美育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对其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诸方面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分别从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上做以论述。

大学是年青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的人文学习氛围和人际交往环境对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自己特有美育素养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一、大学共修和专修的文学及艺术课程

大学文学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文学常识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等内容。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学习与把握,认识文学艺术中的审美意识,进行自身的审美心理建构。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文学的情感性、形象的间接性、表现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大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知文学意境中的美学元素,认识现实世界中的美,用心感知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文学作品中以生动的美去感染和激励学生,用美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在真、善、美的体验中形成对美的评价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观察美、追求美进而创造美。

大学艺术课堂主要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高校的普修艺术教育主要是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进行的基本艺术审美修养的教育。一般规律,艺术修养是在艺术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修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内在美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外在艺术表现力的发挥。艺术鉴赏课作为大学进行普修美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艺术内容无论是形象地表现自然美景,典型地描绘社会生活,还是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都可以使人大学生从作品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美,体验到愉快或其他健康的情感,加深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其对大学生活及今后人生的热爱。

二、校园社团文化

校园社团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丰富和活跃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客观存在。它通过高校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将高校长久历史和传统积淀等转化为大学校园中学生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影响着社团成员的价值观、情感、信仰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参加与美学相关的社团及社团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对美的求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学校美术社团的建设,充分发挥美术社团的积极作用,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美育学习氛围,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有关美学文化的的社团,把学生兴趣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引导学生认识美育,了解美育,培养其自主鉴赏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学生接触和学习美育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平台及现代化的教学条件

网络课程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网页形式呈现给使用者,支持学生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法。网络艺术教育课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系统,只要有一台电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形象教育内容,利用网络和现代科技优势,可以使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得到形象直观的展现,各种古代珍品、音乐、戏剧等不同风格的艺术都能以虚拟的方式得到充分展现,因而网络课程教学的审美化设计对学生的美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在交往中不断转化,大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接收教师传来的教学信息,并将反馈信息即时传回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他们的学习作进一步的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美、认知美、感受美,通过美的熏陶,调节自身的情绪,增强自尊自信,完善人格。

培养大学生美育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自身学习

我们这里所指的知识讲授是美学教育者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美学理论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简易且应用广泛的理论教育法。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普及一般的审美教育,同时借用讲解和图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名作的欣赏。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美的起源、发展、本质、规律及认清审美对象的价值,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并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美,对真善美和伪恶丑进行比较鉴别,予以正确评价。

在美育的学习和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欣赏美,鉴别美,能找出不同美之间的差距和内涵,同时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要求完善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美育定位。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会总是感性的东西多一些,理性的东西少一些,因此,难免美丑不分、高下难辨。通过美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与传授,加之自己的学习实践,要从理性上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本质、规律、范畴、形态,了解各种艺术的基本常识,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实践体验和环境熏陶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自身的美学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通过感受现实的审美生活,一方面可以使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验证已经学习掌握的美育知识和理论,有利美育理论教育的成果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的感受,使个体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和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同时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多数学生身上具有诗人的品格和浪漫主义的气质,其情感易被激发。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审美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运用环境熏陶感染的方法对他们开展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家庭和学校构成了学生生活的整个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活环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对大学生美育素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情感共鸣

艺术的本质在于交流,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公用语言。在美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共同艺术爱好的人通过平等的交流方式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实现其学习心得的相互交流,提高其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需要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一种特殊教育,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美育的效果。而有研究表明,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对朋辈交流的教育质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朋辈交流营造的平等、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摆脱了老师讲授而形成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使自我意识受到某种程度的压抑和控制的局面。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美育学习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于交流者的平等身份,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甚至大胆质疑,激烈争论,在毫无保留的互动交流中解惑去疑,修正偏颇,坚定信念。同时,学生的交流由于交流的双方具有大致相同的身份、背景,也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互相的认同,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启发性与愉悦性相结合的教学艺术,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热烈紧张又轻松自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自己去领悟道理的意蕴。这样的交流还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丰富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在争论中很容易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发现新的理论视角和观点,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启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以组合和结队的方式进行,能培养大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美育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的完善,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其美育教育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也十分有必要,当代大学生要在理论学习和自身实践中认识美,发现美,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追求美,创造美!

[1]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齐慧颖,任翠香.探讨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施及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0 (7).

猜你喜欢
社团美育美的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