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教育需改善的几点情况

2011-08-15 00:45张冬生赵国良卜繁林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精英毕业生

张冬生 赵国良 卜繁林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从每年100万的毕业生人数增长到600万,我国已经成为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把我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这需要我们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熟悉度,改善政策导向,为大学生成才创造有利环境。当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深深结合,学生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0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人;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13万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人;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07万人;……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以上统计数据来自教育部领导在历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这是我们面临的就业教育现实。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根据经济学的规律,我们应该从供求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扩大国内人才需求,通过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提高我国经济水平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提高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使毕业生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能做的是从毕业生这一方面着手,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思想教育上,我们要有整体人才的培养观念,就是要把每个人当做一个整体来培养。而现在的教育往往失去了教育的本色,如学校安全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免于责任而教育。在思想教育领域,我们要把塑造学生整体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在就业问题上,我们更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扩充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熟悉度

在就业中,出现的一个普遍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重要方向是回家乡所在市区工作。“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传统的孝顺观念,但出现这种情况的更多原因是学生对陌生的地方会存在畏生感。这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各种动物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不适应感,有的动物甚至会因强烈的不适应而死亡。我们在做学生就业工作时,却很少考虑到这本属正常的自然现象,单纯谴责学生就业观念不高。

为了解决这种陌生感,我们需要让学生提前熟悉社会,包括熟悉社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现在的职业指导课也有开,但往往是通过介绍职业理想职业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尽管最后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都有交,但效果并不好,职业生涯课并没有受到学生的欢迎。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职业目标,但我们的教育只是单纯的去强化这种观念,并没有给学生指出完成职业规划的切实可行的路。让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更好的明白井之外的情况的方式,是把青蛙从井里捞出来放在广阔的天地之中。拼命地向青蛙讲授井之外的情况并不能就此改变青蛙的思想,河伯初见大海后才会“望洋兴叹”感叹海洋的博大。我们的就业教育首先便应该把学生放在广阔的天地之中。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环境是在国内,那么就业教育的第一课应该是从直辖市和各省省会开始,介绍各省的大中小型城市,从各个城市的地理面貌到各种行业的发展情况。这样在就业时,他们才能更理智地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在某个城市发展,以及在那个城市自己可能从事的行业。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如果除了自己的家乡对国家其他各个城市的情况均不清楚或只知道只言片语,那么是不符合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的。

现在每个大学都要求学生毕业前做一次社会调研,在没有对学生进行充足的社会教育时,这样的要求是很突兀的,不能埋怨为何只有少数学生会交甚至没有人去做,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循序渐进到使学生拥有做社会调研的能力。

二、适当改善政策导向,为培养精英人才铺路

现在国家一线城市出现了很多“蚁族”,他们至少还拥有在大城市奋斗的勇气和理想,我们该做的不是把蚁族遣散回乡,而是应该鼓励大学生在大城市寻找成为精英的途径。让蚁族回中小城市,毁灭了他们成为精英的最后一丝希望。大学生对应较高的教育投入和受教育年限,他们理应有较高的理想和就业期望,实际上拥有较高的就业期望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有理想才会促进他们为着实现理想而努力。现在却把大学生“就业期望高”作为一个理应被批判的思想,当大学生失去了“较高”的就业期望,他们还会有为了实现这个期望而奋斗的动力吗?

我国的教育大部分是围绕着就业难的问题而设计,我们每年有600万的毕业生,自1999年初扩招以来已经培养了近4000万毕业生。为了疏导庞大的就业人群,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鼓励学生当兵,鼓励学生到中小企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实际上这样的政策导向牺牲了培养精英的意识。且以中小企业为例,他们对应的往往是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水平,大学生到那里能够找到就业机会,却不能够在那里把自己培养为精英。2010年底雅虎裁员被中小公司以2倍高薪接收,恰恰说明中小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拥有大公司工作经验的精英人才。单纯的让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去,他们能给中小企业带来什么,中小企业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现在国家还在继续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虽然自扩招以来我们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但是我觉得精英教育的意识不能缺,尤其是我国教育发展还有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进行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并不是让毕业生都到大公司里去,而是让他们成为中小企业、西部、部队欢迎的人才。制定政策时应侧重考虑,这个政策对大学生的发展和培养是否有利。否则可能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伤仲永”——大学时还有成为人才的可能,毕了业却失去这种可能,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没有什么区别,“泯然众人矣”。

三、倡导学生把个人发展和职业要求相结合

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国家竭力想办法为就业学生谋出路,但学生自己还并没有学会主动的为自己的就业去做点什么。网络上有各种人才招聘网站,各地也有人才市场、人才招聘会,但往往只是毕业生才有兴趣去,在校生去的很少,甚至问“我们去有什么用?”只有到毕业那一年,他们才发现有些企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甚至都没有了解过。从大一开始,就应该要求学生把个人未来就业和职业招聘要求结合起来,将之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校生通过阅读招聘信息要求后,找出自己的不足,能够作为以后在校生活中个人能力培养的起点。

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职业成为生存的必要手段,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离不开职业,谋生是每个人生下来的必然需求,促进学生把自己的个人生存与职业发展深深结合。当学生深刻明白职业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并且对就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自由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进可以到大公司自我培养,退可以到小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彩,就业难就不再是问题。

[1]袁贵仁.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3]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展望和就业分析指导[N].中人教育网,2010.

[4]蒋四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精英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