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伦理学实践教学之困境

2011-08-15 00:45孟利敏许瑞杨玲燕
大家 2011年18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孟利敏 许瑞 杨玲燕

在近二十年《护理伦理学》的教育改革历程中,广大教育者逐步认识到护理伦理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达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目前我国护理伦理学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护理伦理学教学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护理伦理学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伦理见习活动实施困难

开展伦理见习可以让护生在校期间通过直接接触临床或体验护士角色,切身体会临床中存在的伦理问题。首先,医院不情愿接纳学生到临床进行伦理见习。其次,临床没有典型病例可以向护生清晰、具体、完整展示护患道德规范。

(二)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欠缺

目前,护理伦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录像、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但护生课后往往感觉收获不大。具体表现:首先,在情景模拟教学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新闻报道,在实施中对情景细节设计不够贴近临床,使得真实性大打折扣。其次,视听教学素材主要以社会纪录片或故事影片为主,反映护士日常护理道德规范的素材甚少,使得护生感觉距离自己遥远的,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再次,在案例讨论主题着眼于伦理难题,临床比较少见,实用性不强。

(三)临床实习伦理评价体系缺失

目前,教学医院对护生在实习中伦理行为的考核评价几乎空白。护生的实习考核项目极少涉及到伦理行为的评价,更没有相应的评判标准。

二、导致护理伦理学实践教学困境的原因。

(一)医院和学校管理者对实习护生伦理道德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国外护理教育者认为足够的伦理实习是发展伦理决策能力、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但我国大多数医院和学校对护生伦理素质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护生的实习计划中既没有详细的伦理道德培养要求,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而医院除了要求带教老师应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加强对实习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以及要求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外,对护生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对临床带教老师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均没有明确规定。这既影响了护生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也错失了培养护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时机。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护理伦理学专职教师知识欠缺。李春玉对我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任课教师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护理伦理实验教学中,护理专业老师虽能紧密结合临床开展案例讨论,但对伦理问题认识不足,探讨不够透彻,讨论结果只能让护生感觉现实的无奈;而人文专业教师在组织情景模拟或案例讨论时,虽能引导护生对伦理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但对临床现状、需求等认识不足,讨论或情景设计的主题、细节容易偏离临床实际,这些都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第二,临床带教老师与护士群体的言行不一。张梅在对护生临床实习伦理道德培养状况调查研究中显示:由于目前护士地位低、流动性强、工作压力大、整体素质不高等,使得护士群体对自身潜在的带教角色功能认识不足或无暇顾及。带教教师对行为的要求频率明显高于护士对此行为的示范频率,这将不利于护生对此行为的接受、采纳。

(三)护理伦理课程性质特殊

第一,伦理教学内容难以快捷、直观地体现在护理工作中。临床专科见习中,护生可以快速、清晰地用眼睛观察到病人症状、用手触摸到病人体征变化,用仪器设备监测到组织器官的病变。而护理伦理见习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无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展现在护患双方身上,无法给予护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印证性(即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印证)。

第二,护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难以典型案例。像安乐死、医疗资源分配不公或其他医疗纠纷等典型病例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少见,护生在短短的见习期间更难碰到。因此,见习时不可能选择典型病例进行现场讲解,这与其他专科见习是不同的。

第三,伦理见习存在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当今,由于医疗负面新闻报道的增多,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涉及到护患双方权利和义务等问题成为临床中的敏感话题。而护理伦理见习内容恰恰涉及此类问题,如果护生在与患者沟通中无意中侵犯了患者权利或暴露了医疗环境缺陷等,则非常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这也是医院不愿接受护生伦理见习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护理伦理学实践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提高对护理伦理实践教学重视程度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伦理实践教学,建议根据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可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数,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以2﹕1为宜;在护理学专业护生实习手册中制定详细的护理伦理道德培养计划、评价标准等。其次,医院管理者鼓励护生参与实习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为医护生医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条件。如定期开展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讲座、优秀实习生评比、伦理查房、召开座谈会,促进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

(二)增强伦理教学师资队伍力量

首先,对任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对人文背景的教师加强护理学知识的培训,定期深入临床体验,使其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分析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对护理背景的老师加强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得教师对护理伦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其次,注重临床带教老师和护士群体的榜样作用。要求担任带教的老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伦理素养,在带教中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加强护士群体的伦理素质培养,规范其护理行为,为帮助和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改革护理伦理实践教学形式

首先,采取分散式临床见习形式。根据护理伦理课程特点,为了使护生全面、真实了解护理伦理知识在临床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必须改变传统集中式见习的方式,采取 “跟班式”见习形式。具体如下:①将护生分成若干大组(每组10—12人),分别进入不同病区见习。②各病区总带教老师先向该大组护生介绍本病区常见病、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及常涉及到的伦理道德要求。然后该大组分为3—4小组分别进入各护理班次,小组成员跟随带教老师了解护理伦理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等。③见习结束后,撰写见习日志并组织护生讨论。其次,情景模拟教学求真、求实。要求情景教学素材务必来源于临床实际,安排临床老师为各组护生在情景设计的素材、细节修正等方面给予指导,确保情景的真实性(但务必隐去当事人真实身份信息)。再次,案例讨论紧贴临床实际。在案例的选择上,案例应简单、典型,能反映当前护理工作现状。在案例讨论前,将护生提前分组并告知案例,由各组护生自行查阅资料,形成小组意见。在讨论课上,各组护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老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对护理伦理实践教学困境的探讨,加强护理伦理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对提高护生的伦理决策能力,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戴正庆等.医护生临床实习阶段模块化岗前培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2]李春玉等.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2.

[3]张梅等.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