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础课程有效衔接多元化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1-08-15 00:45何静静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材语言

何静静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多次提到: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的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这些提法的中心思想便是个性化学习(individualized learning)。[1]根据教育部关于个性化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和指导方针和学生对于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提出的新希望,本文本着实用原则,弹性原则和兴趣原则,旨在探究为学生提供实用的、适应当代经济社会要求、面向学生不同的专业和就业层次、让他们感兴趣的多元化的提高系列课程,即主要是指在大学英语提高系列选修课程的开设方向规划方面实现多元化即实现选修课类型多元化,根据不同类型的英语选修课的特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以及选修课教材的内容选编实现多元化,和选修课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四个方面。

一、课程类型多元化

多元化课堂的魅力依存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指的是开设英语选修课的出发点从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 开设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贴近学生需求,学生支持率高的英语选修课。学生因英语基础不同对于选修课开设的需求也存在个性差异。一部分学生反映因为高中英语基础比较弱,刚接触大学英语课堂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英语教学过程,其中大部分是听说方面比较弱,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语法基础比较薄弱,还有一些反映阅读技巧方面感觉无章可循。因此,他们渴望老师可以对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的具体策略方面如发音,词法,句法,阅读,写作,翻译具体技巧方面给以详细指导,这也是在必修课堂上很少专门系统的讲解的部分。另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但是文化背景方面知识不足,他们十分渴望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土人情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有助于提高自己对英美等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希望有一个生动活泼、接近生活、充满交流、富含信息量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英语提高课程的设置应与社会市场专业需要相匹配,以便他们在从事未来社会各与英语应用密切相关的职业中能够打下很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这三类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参与此研究的教师们将即将开设的选修课的种类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文化传输类选修课(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语言技能类选修课

(三)专业英语类选修课

二、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语言是一种交际技能,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和使用才能形成。在课堂上讲解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但“讲”不能代替“练”,知识不等于技能。学生的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避免那种不顾学生需要和程度,大量罗列繁杂用法和规则的做法。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组织适当的语言活动,为学生提供练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总体上来说,本项目研究将上述一些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活动型(以视听说为主)

对于文化传输类选修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丰富而有趣的文化情境,在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的多媒体视频后布置给学生一些与上课内容紧密相关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让他们比较并总结相关话题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并且以小组形式进行专题汇报。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异域文化,体会文化冲击,锻炼学生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的交际能力,以及对文化的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专题性讲座型

对于技能型选修课程,教师可定期抽取主题性话题给学生进行大班式讲座,如英语修辞在英语写作和演讲中的运用,英语习语典故来源,四六级听力应试技巧,在阅读中如何巧用上下文语境等,有针对性地对于学生在语言能力技巧学习方面给出建议和指导,并通过给学生现场提问及教师现场作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关于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沟通。

(三)小班体验合作型

语音纠正,口译,翻译实践等技巧类课程需要开展小班体验合作的课堂形式进行教学。语音知识和翻译实践如果采取大班教学很容易演变为枯燥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学习效果差。这些课程采取小班体验式教学模式(一般不超过40人),把班级划分为固定的若干个小组,每次在老师讲解技巧规律后,由小组相互督促进行实践训练,并采取小组互评的形式来检测掌握程度,最后由老师来统一纠正与评价,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且有目的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三、选修课教材的内容选编实现多元化

给选修课配以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可以使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学习更加集中和深入,由于选修课堂的课时有限,课下的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都离不开工具书的指导,而且一系列体系科学,建立在选修课成功开设的实践基础之上的教材可以给学生的选修课学习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使他们对于选修课的学习更加系统化和正式化,便于帮助他们规划好自己的课余自主学习。该系列教材的编写将既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又重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主要特点如下:

(一)时效性与多样性:教材所选素材均选自近期西方国家主流媒体节目或影视片段等视频材料,形式多样,语言语境高度真实,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内容涵盖面广;

(二)知识性与文化性:教学素材的选择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表达和积累,从某一文化点切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三)拓展型:教材中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课后拓展练习与课内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是教学内容的深化,给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实践素材。

(四)专业(职业)性与实用性:教材涉及某个专业英语领域,如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他们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选修课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

过去以纸笔为主的评价形式使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考试的结果反馈简单化,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这种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和刺激性的评价方式束缚学生身心发展,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多元文化选修课的学习具有学习行为情境化,学习背景多元化,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可选择性等特征。因而,多元文化教育在评估学习者时也应强调以个人学习方式与特点为基础的,多渠道和全方位的评价,实现多元文化教育评估的价值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结果相对性和评价动态性,让每个学习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与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具体方式有:第一布置专题作业:所谓专题作业,不是以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作业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形式。它为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在完成专题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第二确立个人学习档案:对学生的考评应是经常性的。应反映出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轨迹。教师用此法进行形成性及终结性评价。能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由教师组织学生均可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让学生自行参与评估,定期抽查。这些个人自评档案最真实、最能代表学生的学力水平.反映出学生发展轨道上的强项与弱项,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第三进行活动评价:学生的活动包括日常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辩论、作业、演讲,表演和英文歌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技能,因此,学生技能的衡量,可以通过活动来进行。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材语言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教材精读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