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翻译教学改革探析

2011-08-15 00:45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情境

王 婷

(王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中国对外商务交流持续快速发展,涉外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目前,中小型私营企业经营范围或多或少涉及外贸或者其他对外商务交流活动,对外商务交流工作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简单、重复,而且工作时间很不固定。对它们来说,为此长期聘请一名高端翻译人才不但成本过高而且人才难求,不是明智之举。而聘请既有一般商务处理能力,又能在对外商务交流场合中结合某行业或岗位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沟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就相对现实而又实用得多。

高职翻译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一快速增长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它着重培养学生在对外商务环境中双语信息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从而使毕业生胜任中小型及个别大型企业中与翻译任务有密切关系的工作,例如涉外助理、随行翻译、外贸业务员以及涉外客服人员等。但是,目前的高职翻译教学并没有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它的期待,效果不甚理想,亟需改革。

一、现行高职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翻译教学的兴起为时不长,加上社会一直以来对翻译教学的片面理解,有关高职翻译教学的研究明显滞后于高职翻译教学实践的发展。由于缺乏优秀的教学理论的支撑,很多高职院校至今仍然沿用传统的、或者是改良版本的本科教学模式,以文学翻译类文本为教学内容,以严格纠错和死板对照参考答案的方式作为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忽视了学生学情,脱离了市场需求,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翻译教学改革思路

曾昭涛在《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里曾指出,高职翻译教学是初级“翻译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双语信息交流能力,侧重语言和信息的转换能力。而这种信息的传达,正如笔者在上文提到的,经常是在有限类型的场合内,围绕和结合着明确的工作任务,就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程式化的内容和形式而开展的。这就要求高职翻译教学跟对应岗位工作任务的结合度非常紧密。因此,高职翻译教学必须要针对真实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内容、要求和形式进行改革,切实反映和满足企业工作第一线的真实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

工作过程是近几年来职教课改的重要概念。对工作过程的考虑至少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这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针对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习“如何工作”,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翻译课程改革应当建立在对真实工作任务和过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得出工作任务结构、工作要素以及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然后按照分析得出的工作任务结构,结合尽量全面和真实的工作要素,使用翻译工作过程知识和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相应翻译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工作过程导向高职翻译教学改革的特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翻译教学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重现真实的工作全过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的就是工作,通过工作而实现学习,通过学习而熟悉、适应工作。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助于他们准确、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未来的工作。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和交流方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交流方式也从教师单向灌输为主到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和师生互动为主,充分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真实(仿真)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学习)过程、自我学习和自我监控的权力和责任等,激发学习者的自信心、成就感和积极性,促使其更积极、认真地参与实践和思考,从而更有效地锻炼其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学习者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在(尽量)真实的翻译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团队分工协作、沟通、资料搜集、工具使用、质量监督、产品评价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学习者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熟悉工作环境、劳动组织形式、工作对象和工作工具,培养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工作过程导向高职翻译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高职翻译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以尽量真实的具体工作任务为引导,让学生扮演或者真实担任工作角色,遵循企业的工作过程,按照真实的工作要求完成任务。主要涉及课程改革各个重要环节,如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评价等。

(一)课程功能

高职翻译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改革,它的功能要实现从“单纯注重事实性知识传授、学科体系的构建”到为“注重真实工作环境下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在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职业关键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转变教师教授学生“know why”为引导学生“know how”。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认识和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

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挑选“真实”而有典型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分析的成果,结合学生学情、师资情况以及其它客观条件,将工作任务合理转化为学习情境。同时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地排列学习情境。

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比较集中的翻译任务主要有外宣翻译、接待翻译、谈判翻译、会展翻译和外贸函电及单证翻译等。结合学生学情、师资情况以及其他客观条件,这五个典型的工作情境合理转化成学习情境。然后进行更深入的企业调研,细化确定课程内容。同时,在企业专家的帮助下收集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程式化的、难度适中的真实工作内容,整理成为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材料。

通过这种改革,课程内容改变了脱离社会和工作实际需求的旧貌,大大加强了与社会、企业和真实工作内容的关联度,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实施

1.完整体现工作过程结构。改变传统学科型知识传授和点状技能训练的,按照企业工作过程6个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开展的、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一体化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方式,从而完整展示企业工作的全过程和真实要求。学生身处其中,在学习中适应企业工作的环境和过程。

2. 准确定位师生角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任务完成者,老师的角色成为主持者、组织者、讨论的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带来师生职责、参与度等多重复杂的转变。同时畅通多向交流方式,将课堂教学实施从单向灌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和师生互动为主。

(四)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改变“一纸试卷定乾坤”的终结性单一评价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种手段结合、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改变教条式参考答案为真实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照;改变教师独家评断为学生、教师甚至企业参与评价的多方联合参与模式,从而更科学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情境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职业写作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