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011-08-15 00:45张嵘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牛津大学导师制导师

张嵘

牛津大学做为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在其成立900 多年的历史中培养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对英国乃至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借鉴。

一、坚持博雅的教育理念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牛津大学自成立至今,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上虽然也根据时代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其培养人才的基本理念却从未改变,坚持大学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坚持“大学功能不在职业教育,而在培养绅士人格”。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牛津大学在其历史上培养了5位国王,29位英国首相,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0多位皇家学会会员和100多位英国科学院院士。直到今天,牛津大学的教师依然秉承着“造就一个人,不是撰写一本书”的理念,始终将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校舍一体的学院制

学院制是牛津大学办学特色之一,牛津大学最早的学院开创于1249年,目前牛津大学共有38个学院。学院制是牛津大学的特色和灵魂,学院作为法律和财政上独立的机构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学院的主要职责包括:选拨自己的本科生;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公共休息室、图书馆、体育和娱乐设施;宗教服务;负责学生的导师制教学和福利。牛津大学的学院一般规模不大,人数在500人以下,本科生的招生人数一年在100人左右。每个学生要想成为牛津大学的一员必须先成为某一学院的一员,经过个人申请、入学考试、院方同意、大学同意注册等程序。学院为学生在知识、品行、身体等各方面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每个学院都像是一个社区,给学院的每个成员以温暖和关爱,而在社区中的每一个成员无论是教师、学生、图书管理人员、门卫、还是食堂做饭师傅都对学院具有强烈归属感和责任感。不难看出这种校舍一体的学院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优势,功能齐全的学院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为同学们提供了完整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们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导师能够全面、全程且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为教养之上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空间可能。牛津大学通过校舍一体的学院制实现了寓教于生活的教育目标,在生活中教育,为生活进行教育。

三、师生一体的导师制

导师制是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一直被誉为“牛津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导师制是在学院制的基础上得以完成的。学院为每一个新同学指定了专门的导师,一般一个导师带1—2名同学,每周导师要与学生见两次面,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教师与每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师不仅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会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的整个学业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学业指导的过程中导师的学术精神、解决问题的态度、思维的方式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导师又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向导和朋友,在学生的成才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牛津大学在其900年的历史中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它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导师制是贯穿这一理念最有力的工具。

四、牛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得益于其和谐的育人理念。和谐育人是指教育生态的平衡,包括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而这些理念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育人理念

近代随着社会分工、职业结构日趋专精化发展,大学的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上也越来越重视专精型人才的培养,忽视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育越来越工具化、功利化的今天,牛津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培养全人(the whore person)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未来的职业而更着眼于整个生活。在牛津大学无论是学院制还是导师制都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培养上片面追求智育发展而忽视德育教育及品格的塑造,使得教育严重背离了其本质目的,背离了对人的基本价值的关注。教育要体现人的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到人,建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理念或者机械的照搬理念,而是要建立一个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人的价值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牛津的育人环境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校舍一体的育人环境。牛津的每个学院都是一个完整的育人空间,在这个育人的环境中,有学生需要的一切,学生吃、住、行、学都可以在一个空间中完成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时间、空间的隔离,大家可以在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讨论人生,而讨论的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餐厅、图书馆、宿舍,学习完全没有时空的限制,只要是在学院里就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习与生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育人环境各个要素之间还没有能够形成有效地关联,许多环节都是相互脱离,课内与课外,宿舍与教室、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尤其在众多的大学城中,这种问题更加严重。学生住宿区与教学区分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泾渭分明,教师结束授课后就坐校车匆匆离开,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功能分离,学生在课外基本上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教师的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工作。通过牛津大学的经验可以看出,和谐的育人环境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在一个完整的育人环境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而且能够在与老师、学长的交流中掌握更多学习的方法、读书的乐趣、做人的道理。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牛津的导师制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因为这一制度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师在教育的作用被最大的发挥。教师用自己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对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建议,并在学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激发自身灵感,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这样的探讨中,教师的学术情操、道德品质也都一一潜移默化的传给了学生。相比我国高校这几年中出现的学生与老师的种种矛盾,我们更能感受到在我国高校中和谐师生关系的缺失。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表现为“师道尊严”。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教育的途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信息化、科学化,旧的师生关系遭受到强烈冲击。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交互活动中的民主、相处中氛围的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牛津大学导师制导师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