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5王昕刘彦娟袁双月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交流情感

王昕 刘彦娟 袁双月

“和谐”(harmony),在古希腊语中(harmonia)是指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形成音阶。在我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天下、国家、家庭、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等内涵。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好效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教育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和谐上,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为实现教育的和谐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知识技能为基础, 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和谐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依据科学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心素质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教与学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过程。“和谐课堂”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 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 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在和谐课堂上,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一)坚持“以生为本”

“ 以生为本”是在课堂中贯彻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课堂“以生为本”就是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 把学生视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从现实的学生个体出发,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权利、人格和个性需要, 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把尊重、提问、发展学生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他们的和谐发展。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体现教育对人生命主体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科学认识,意味着课堂应“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二)促进人与知识的和谐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人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被学生接受、内化。只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和谐的课堂力求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和谐的统一。教学过程必须把情感教育与知识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使认知和情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以形成认知情感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启发、强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认知过程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三)合作互动

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面对面促进性互动。学生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合作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互动,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合作交流是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形式,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广泛收集信息,主动探索研究, 大胆进行交流,提高交往能力。这样可以弥补教师难以满足有众多差异的广大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均有不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等,来达到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取长补短, 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安排:组建学生学习合作小组,把“优等生”、“中等生”、“潜能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合作小组,设组长一人, 形成“组员——组长——教师”的链式结构。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内获得迅速准确的学情反馈,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竞争合作精神。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氛围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分别起着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中, 师生关系是一种知识的“授——受”与“管理、控制——被管理、被控制”的关系,师生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不合作的师生关系,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课堂要求师生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必须尊重学生。师生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在朋友的基础上,彼此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己;并努力创造最高境界,争做学生思想言行的楷模。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具有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民主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悦的心情状态下,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同时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学习者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创造性地学习。可见,教师只有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乐于创新, 动地去探索新知。

(三)学生之间的和谐交往

学习虽是学习者的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的进步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和谐交流、实践、操作, 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获得一定条件下的成功,因为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功之和才是真正的成功,这就需要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在这种成功的激励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建立和人际交往的成功。只有让学生能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才会形成和谐的交往的热情。

总之,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谐的课堂教育是鉴赏美、塑造美、追求美的教育,是呼唤学生心灵的教育,是启发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我们坚信“和谐”的教学理念必将促进学生科学、全面、健康的发展。

[1]任良抒.和谐社会呼唤教育[J].职业与教育,2005.

[2]陈光平,廖碧涛,祝恒江.论革除恶性竞争性学习、建立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汪小凤,冯文全.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6.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交流情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如此交流,太暖!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