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2011-08-15 00:45颜毓洁陈萨莎
大家 2011年1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学模式

颜毓洁 陈萨莎

一、和谐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次,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扬民主法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再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公平正义。最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对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纯依靠原来单一的、传统的教育观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艰难的。这就迫切需要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来指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新的观点、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就是和谐的社会理念,即,对高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和创新,构建和谐高校教育模式。

它要求我们在多变的国内及国际局势下,构建和谐教育环境、教育机制、教育队伍、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需要在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如何有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成及任务的实现;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和以教师为本;如何做到高校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方式、教师和教学模式、教师和教学环境等和谐发展,实现教育上的公平、教育环境的安定有序;实现学生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营造学生、教师、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和谐社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社会、家长及自身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只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当做一门必修课,长期以来形成了“应试化”教育格局。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了高校的摆设品。失去了其价值和效用。其次,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文化市场扫黄、娱乐场所整治、互联网管理等。但是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起到长久作用。说到底还是社会各部门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再次,许多家长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泛泛谈论大道理,没有实际作用,只是把它作为专业课的可有可无的辅助课对待。造成了对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的漠不关心,形成了只抓专业教育不抓德育教育的错误观点。最后,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不够,认为内容枯燥、抽象,空泛,缺乏实用性。长期以来,产生了厌恶、排斥心理,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单一,偏重于灌输式教学模式

首先,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倡导灌输为主,通过“灌”的方式使受教育者领会和接受知识,再通过“输”的方式,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程度反馈给教育者,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可否认,灌输模式有一定可行性,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长期下去会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授的敷衍、只求结果不重过程。其次,教师授课模式中未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价值,未能做到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缺乏对学生内心的关注,没有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没有做到与学生的交流,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教师工作队伍单薄、缺乏激情、教学方式单一

首先,授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教授这门课程,尤其是年轻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可有可无,无实际价值。其次,教师思想投入方面经历过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工作激情和责任心。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讲授采用满堂灌形式,忽视了课外教学,脱离了社会实践,使教学方式日趋死板和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学校周边环境欠佳,没有为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教育场所

有些高校周边环境恶劣,娱乐场所、网吧遍布,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学生长期沉迷于网吧、酒吧、迪厅等场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虽然学校也采取过措施,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由于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够重视,教学氛围的缺失造成的。过于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德育、品德和身心的发展。尤其在环境方面,没有考虑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健康的教育环境。

(五)师生关系的转变,给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造成障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知识经济的提出,师生之间原来单纯的关系日益转变成市场功利主义关系。首先,有的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你出钱,我上课”的关系。抹灭了教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把教育变成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手段。甚至有的老师把上课所得的收益作为衡量其地位与成功的标准,完全把学术研究及授课成果抛之脑后。其次,学生不尊重老师,认为:“我消费你服务天经地义”。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品的供销关系,把教育内容变成了商品,本着消费者是上帝的原则对老师进行侮辱和谩骂,严重影响了师生间单纯的关系,对高校教育模式造成了冲击。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

(一)构建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舆论相互作用和谐发展模式

作为高校,不应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眼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作为社会,首先,要积极与学校配合为学生创设信任安全的实践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也可以保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积极、有效的发挥社会舆论作用。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机构,来统一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他们的合力作用。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最高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的权威性机构,领导社会各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形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合力。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

(二)构建教师与学生相配合、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建设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方式上不仅仅是平白的阐述理论,还应该与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结合,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通过对不同情境的模拟引起学生对大学生道德建设和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缺失的严重后果。再次,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并以此展开讨论,增进彼此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既摆脱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改善了师生关系。作为学生,首先,应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尽可能参与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思想品德和素质。其次,转变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动态的、多变的、灵活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死板的、教条的理论课程。再次,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后,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认可,而不是抱怨。

总结:通过教师与学生和谐模式的构建做学校、社会、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和谐发展。

[1]思想道德修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大钊.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

[3]罗昌勤,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J].前沿,2006.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学模式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