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悲”为基调的古诗词流传久远之缘由

2011-08-15 00:43张小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基调流传意象

张小团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试论以“悲”为基调的古诗词流传久远之缘由

张小团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现着相应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笔者以诗词情感 “悲”“喜”成分的划分为前提,从意境、共鸣、同情、感动四个制胜角度,试论以“悲”为基调的古诗词流传久远的缘由,目的在于从读者心理研究古诗词的情感效应,为相关学术研究奉献微薄之力。

古诗词;情感;悲伤基调;读者心理

古代诗词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里深刻的强调了“情”的成分,古代诗词以情感为灵魂,用独特的语言魅力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与读者产生契合的共鸣。如果将其情感成分划分“悲”“喜”两类的话,纵观古代诗词,往往以“悲”为基调的作品流传更多更为久远。笔者将结合唐诗、宋词、清代词中六篇代表性作品,来分析其缘由。

一、意境制胜

首先让我们来看这一首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以串联的意象,浓郁的意境,把诗人淡淡的忧伤和孤寂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丰富的再现了姑苏城外月光皎洁,人也寂寥难以入眠的场景。以致今人以其背景谱曲创歌:“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由此可见这首浅含悲伤成分的古诗的影响之大。

宋词中也有这么一首,以意象释悲情而制胜。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希文此作景中写情,以情入景,把征夫的思念和悲伤融入到边塞萧瑟的风景里,壮烈慷慨,无奈中又不失爱国情怀。本词中的意象描写使读者仿佛处于大漠孤烟中,感受那份凛冽和苍凉。

二、共鸣制胜

我们来看这首唐代才女鱼玄机的名篇。

《赠邻女》唐•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诗中一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千古流传,此诗本是鱼玄机从自身经历出发,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无奈,感慨真情难以长久。但流传至今,已是难以得到真爱的凡世女子共同的心声,后人多多引用也正是由于诗句本身带来的共鸣。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 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引用了班婕妤被汉成帝抛弃的故事、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故事,上下阙均以悲伤为基调,把凡世的爱情观展现给读者,清代才子纳兰容若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几百年来荡气回肠。“我们如果只读这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也必然会把这一句抄录在心里。作为亘古的爱情箴言,这词句的魅力在于:他直指人心的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的普世情怀。”

三、同情制胜

这类诗词比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却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历史的一贯写法“红颜祸水效应”上,而是歌颂了他们的爱情,语言唯美,引人入胜,使读者颇为同情李三郎和杨玉环的爱情,而最后的历史悲剧更是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中升华出一种不能言说的悲伤。

四、感人制胜

《江城子》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部作品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同时,也委婉的抒发了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概叹。”该词中以丰沛的情感写尽了思念和孤独寂寞的心绪,阅读之后,字里行间飘来一丝惆怅,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与感动油然而生,使千百年后,一提到悼亡词,人们大多会想到这一首。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中,以“悲”为基调的作品流传更多更为久远的缘由,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如下四点:

1. 在古代诗词中,寄托苦闷、忧郁、哀伤之情的意象较为丰富,一切冷色调的事物皆可运用到诗词中,寄托作者情思,以意象诠释悲情,使作品意境深远,诗中场景跃然于纸上,吸引后人传诵。

2.以“悲”为基调的诗词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俗话说,悲伤往往比喜悦更透彻,更刻骨铭心。含悲情成分的诗词以文字的寓意吸引读者,诗词作者的情感被读者扩大化,很容易联想到自身的某些经历,从而引起共鸣,这些诗句本身也作为表达内心想法的箴言流传甚远。

3.以悲剧历史典故为题材的诗词,用浪漫且不圆满的真实故事作衬托,很容易获取读者的同情心理,为历史存在的悲剧而感怀,故而流传久远。比如以宋代陆游和唐婉爱情悲剧为背景的词作《钗头凤》,就是此类作品。

4.以“悲”为基调的诗词寄予了作者细腻的情思,大多有思念家乡、怀念故人、生活潦倒、终不得志等情感寄托,情到深处即成诗,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悲苦经历,传达到诗句中,很容易把读者带进作者的内外环境中,从而带来内心的一次次波动,受后人喜爱而长久传诵。

作为古代文化精髓的诗词创作,是一代又一代文人所热衷的。只要我们将其比照分析,就会发现其内在规律,不断提高古代文学的研究层次,同时更好的指导现代诗歌发展。

[1]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49页.

[2]苏缨《纳兰词典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基调流传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经典“咏”流传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古村难久远,文化永流传
摩登基调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意象、形神
定好生活基调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