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打开门窗

2011-08-15 00:43杨晓文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技能课文教材

杨晓文 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语文教学需打开门窗

杨晓文 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广阔的场景中体验、领悟语文即生活,让语文学习不再教条、死板。打开课堂之门,汲取语文精髓。

生活语文;体验性学习;感悟;大语文教学圈

语文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历程。新形式下怎样让语文课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带着疑惑我们审视了语文课改之路,发现:以往由于语文教学一直囿于教材囿于课堂,只在一间房子里兜圈子。当前语文教改迫切需要打开长期封闭的语文教学之门,面向生活,建构开放的语言运用教学体系,才能走出迷宫。

首先,语文教学要走进教材。我们在对语文学习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后发现:语文学习的过程,从实质上说是获取语用经验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死扣课文,孤立分析;二是抛开课文,架空分析。前者将教材肢解,后者作空洞说教,都没能把学生领进教材。课文实为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情结,涵盖着语文知识和技能,作者的语用经验沉淀其中。语文教学若能将课文“还原”到原本的生活情境里,让学生置身于语用状态中,通过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一道神游、辩论,探究作者的思想方法,作者的语用经验也就被学生接受了。因此我们要求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沿着“披文(解读课文)—入情(品味感情)—入神(领会文思)”的轨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渐入佳境,探究作者的语用经验。

其次,语文教学走出教材。学生走进作者的思想后,让学生带着作者的语用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反向从教材中走出来,把作者的语用经验化成自己的经验。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立的作字、词、句、篇的分析,而是以能力训练为主线。每节课根据课文特点,着重训练一个能力点,配套讲授相关知识点,以此带动全篇,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引入语文教学之中,让技能、习惯、兴趣的种子在学生那里着床、萌发、生长。举例而言,《江南的冬景》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江南冬景,将文中所摹写的秀丽迷人的江南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到”作者当年写作中观察到的那种生活情境之中,然后再来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教学还不能就此作结。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者写作前为何这样构思,写作中为何这样运思,让学生明白作者要写一篇文章表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写作时并没有直接把这层意思表述出来,而是要借对江南冬景的怀念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融入其中,来表达。这样,作者的语用经验,也就被学生操在了手里。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曾经到过的地方,采用作者构思立意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也就从教材中走了出来。我们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处理好走进教材、走出教材两大环节,语文教学的效率必将产生根本性改变。

再次,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现实语文披有两张皮,一为课堂语文,一为生活语文,两张皮,两种面貌。一方面课堂上学生倾其全力所学的语文,拿到生活中才发现没有用处;另一方面生活处处又无时不在呼唤语文。学的不能用,用的没有学。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这种教学得失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学生终生只在学习时接触那么一次。语文教学仅作学法、文法指导,孤立的作字、词、句、篇的分析,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生吞活剥的死知识。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由此观之,语文教改单在教法这样的末节上做文章,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研究生活语文,调整课堂教学,缩小课堂与生活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放弃陈腐的文字游戏,革除多余的教学环节。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切切实实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并且设法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把技能的操练引向生活,按照“课中学—课外练—生活里用”的线条设计能力训练系列。例如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完全可以改变以往逐一落实原则,从本模块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把教会学生如何鉴赏治学作为本模块能力训练的目标,整个模块统筹规划教法,每专题分项实施训练。学习“‘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是本项能力训练的序幕,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歌,明确鉴赏与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读诗歌的兴趣。接下来的专题三篇教学则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具体方法,让他们初步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书目、工具书、网络进行学习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研究题目,诸如《高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出处小考》、《高中生鉴赏的误区种种》、《名人鉴赏方法评介》供学生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面向生活、走进生活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课文,进行技能训练。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走进生活,才能步入佳境。

最后,语文教学要构建大语文教学圈。我们在对语文学习进行了多年的体验后发现:语文学习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历练和积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构建大语文教学圈,才能关闭“必然王国”;只有让学生上圈历练,才能走进“自由王国”。

语文学习有自己的规律,学生从最初在书本上接触知识到最终完全内化、变成自己的技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从表面上看是:知识—技能。其实要把书本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技能,中间的历程是异常复杂的。知识由初步接触,经过反复历练到最终领悟、完全内化是一个滚雪球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完成,须要依赖大量的实践环节。过去语文教学极限于教室狭小的空间,省去了很多这样的环节,使不少技能学生掌握不到位,严重滞缓了技能的内化速度,影响了教学效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把眼光局限于课内,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必须在课堂以外寻找新的天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天然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大语文教学来开发这些环境资源,创建语言运用教学体系,最终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建立大语文教学圈,就是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放到语文课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的圈化的能力训练“驿道”,把语文技能放到这条驿道上。有了大语文教学圈,语文教学才能从无效中解脱出来,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只有让学生上圈历练,语文教学才能走上语言运用教学的正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就在于尽快建立大语文教学圈,开展教学实验,迅速取得经验,形成规范。

只有打开语文教学之门,才能迎来真正意义的语文教学改革,本文从宏观上提出了一些构想,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运作,还有待于作深入的探讨。古人云:“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1]《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3]《我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吕艳霞.

[4]《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张同立.

[5]《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误区》 佚名.

杨晓文, 2000年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现职称为中教1级。

猜你喜欢
技能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劳动技能up up!
端午节的来历
拼技能,享丰收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