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2011-08-15 00:43杨刚华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330200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导语对联新课改

杨刚华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 330200

略谈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杨刚华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 330200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逐渐加深。老师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并不意味着课堂内容的缩水,而是老师要策划好每一个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众多环节中,“课堂导人”就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导入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略谈这方面的认识。

新课改; 课堂导入; 教学质量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语,或称导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精彩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课堂内容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则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由此可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在一堂课中所占时间不多,但作用不可忽视。在设计导入时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一些问题。

1、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有针对性。

导入只是一堂课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是为后面的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如果脱离课堂整体,没有边际地抓住个别关键词大做文章,即使是再精彩的导入也会失去它应起的作用,这样是本末倒置,甚至会影响整堂课的胃口。

2、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思维模式也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3、要从具体的课型出发,有艺术性。

由于教学的对象、内容、任务不同,每节课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课,例如: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等。不同的课型,要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更要讲究艺术性。这样的教学语言,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

4、要从不同的文体出发,有趣味性。

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文体,要作不同的导入设计。教授抒情散文时可以以情导入,以情激趣;教授说明文可以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授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我们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以启动和活跃,产生兴趣。这是导入的关键。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必修一的梳理探究部分《奇妙的对联》这个部分时,就举了一个王羲之的例子:

王羲之的字太好,除夕门外要贴对联,写了N副对联都被人偷走.于是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不吉利,当然没人敢偷了。岂料快到子时时他叫儿子献之在后面各添了三个字,遂成妙联一幅: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学生们听完这个对联故事后,恍然大悟,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总结对联的特点,学生们发言非常积极。然后我又用一幅对联对对联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联分上下须对仗工整,字无多少求平仄协调。以下的教学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2、设境。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一种环境氛围,把学生由下课的闲散状态迅速拉入课文需要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心情随着作者的思想脉搏一起跳动。比如讲解苏东坡的《念奴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以及赤壁之战火烧曹营一节,多媒体一播放,学生自然就进入了诗歌中的豪放情境,然后我再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承上启下的诗句入手,这首豪壮的诗歌讲解起来就很顺手了。

3、促思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在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架起思维的纽带,把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东西,这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索,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煽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心动”才会行动。对于抒情味极浓的课文,我们在导入部分可以“以情动人”,去激发学生的情绪,即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学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5、说事

中学生理解能力往往习惯形象思维,喜欢从具体的事迹中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导语部分加入故事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我们在讲授《物种起源》这篇比较枯燥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

1895年11月24 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

6、求新

喜欢新颖,追求时尚是高中生的这个特定年龄的共同特点,他们不喜欢老生常谈,喜欢老师把富有时代感的东西引入课堂。教材中就有很多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老作品。对于这些篇目,我们可以在导语上下功夫,老树发新芽,让老篇目的学习更具有时代意义。比如我们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会觉得曹禺的时代离他们太遥远,作品没什么看头。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的情节就是《雷雨》的现代版本。此语一出,学生眼睛一亮,都想了解其中原委。这就是利用了学生的“猎奇”心理,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语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勤于钻研,精心设计,为每一节课选择好特定的“小石头”,适时投下去,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出现层层涟漪,一定会上得精彩。

猜你喜欢
导语对联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导语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