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王大家子》评析

2011-08-15 00:43魏志龙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00081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分家费孝通大家庭

魏志龙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0081

电视纪录片《王大家子》评析

魏志龙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0081

《王大家子》是由周羽导演,大连电视台2007年出品的一部反映我国东北农村一个传统大家庭故事的电视纪录片。导演在描绘了一幅北方传统生活场景的同时,试图通过一系列矛盾的发生,提醒人们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对此,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评析。

纪录片;王大家子;人类学

《王大家子》是由周羽导演,大连电视台2007年出品的一部反映我国东北农村一个传统大家庭故事的电视纪录片。

在中国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乡单家村,有一个在当地被称作“王大家子”的大家族,年近九旬的曲敬英(音)老人早年两度丧夫,含辛茹苦地将四男两女,六个孩子拉扯长大,繁衍成今天五世同堂,近七十人的大家族,老人一直是维系着这个家族团结和睦的精神支柱。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革,“王大家子”却开始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分家”成为这个传统的大家族面对现代社会最大冲击,维持传统的努力显得无可奈何。创作者以六年的时间,记录了这样一个在非农化、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即将消亡的大家族,通过对这个家族的跟踪拍摄,展示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潮流的碰撞,用影像记录和保存了一种“鲜活”的中国北方民间生活场景。

影片以线性的叙事方式为结构,基本以时间(年)为段落划分,每个段落都具有其中心事件,层次叙述都是比较清楚的。导演在叙事视点上始终以没有角色特征的叙事者身份来讲述故事,从解说到画面,从场景到整体,整部影片表现的生活面貌是不受干扰的记录。

1.电影符号语言的运用

在记录片创作中,要想达到意象化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象征可以附着的载体。在影片中,曲敬英老人是维系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导演多次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对老人进行特写,这个特写镜头从影片叙事结构上看,老人服装的变化,显示寒来暑往时间的推移,推动着叙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主体内涵的表述上,采取了符号语言的运用。这种概念的转换是通过具体形象的表达能力来实现的,老人的这个意义也只存在于这个具体环境中,而在其他时空中,老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者。

老人话不多,每天就那么静坐着。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却以一位旁观者的方式存在着,看着家里发生的一切,看着窗外变化的世界,却什么都做不了。观众似乎可以很轻松地捕捉到她的内心活动,但我们无法走进她的精神世界,那是一个世人并不认同的个体的精神世界。

影像在呈现世界时,不仅使人了解意义,而且同时获得感受。这个特写的拍摄,完全依靠自然光线,配合自然声音,小屋中显现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这样的声画语使观众感受到面对冲击传统文化的无奈。

2.关于“分家”一点不同的认识

“家和万事兴”,在王大家子这样一个“义门”之中,首先打破平静水面却是“分家”这块石头。长孙王荣东不同意乡妇联请其媳妇作报告,争吵中提出了“分家”这个早已存在于心中的想法,立即遭到了长辈们的斥责。“家”在中国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理想中的家族结构便是累世同居,中国史书中记载了相当数量数世同居共财的大家族。

费孝通却认为,这种大家庭在中国并不通行,充其量也只是在乡绅阶层较为流行。 他在江村研究中指出,在当时的小农经济中,农田经营和劳动与大家庭并不适应,农民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并不足以抵住经济上及家庭内部结构上趋于分家的力量,大家庭不占主流地位。

影片开始于1998年,我们回去现实空间背景去,可以知道在此以前,东北农村相对封闭落后,王大家子通过对一定家庭所有的土地的耕种,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家庭结构相对稳定,长孙提出分家的要求也立即被大家否定。随着时代的前进,由在大连工作的四子梁中泉(音)带来的外界搞活经济的思想开始进入这个大家庭。片子中有一个细节,梁的车子从开始的小货车换成后来的小轿车,说明梁的经济收入水平是提高了,这是很有说服力的。这种外界冲击,不可能不刺激到家庭的各个成员,由长孙王荣东经营鱼塘,到次子王世金(音)养鸡,到各家媳妇均靠养猪,卖猪仔取得“零花钱”,以小家庭为基础的经济确立起来,家庭结构开始松动。

对于王大家子而言,既接收了传统文化,又要同时面对生活实际作出合理的选择。二者之间不能单纯的定义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或文化和经济的立场,事实上是不可分割的。

在传统大家庭中,分家的原因是多样的,或由父母去世,或兄弟不和等,而王荣东提出分家,主要表现在对贫困生活的不满,而非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等因素。这事实上是农民社会的一种理性选择。芮逸夫认为,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是一个大家庭套着无数小家庭而形成的一个“家庭层系”,个人融入此一层系内而不是单独存在,所以家庭之外不知个人为何物。 从影片来看,不管是四子梁中泉,还是长孙王荣东均属于思想意识比较活跃的“能人”,其个人的能力在大家庭内是难以体现出来的,而分家在某种程度上是给每个人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高与低,经营的好与坏,各分家之间的差距在分家后逐渐的体现出来。

“分家”与我们传统的“和”的观念是否形成对立,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本身是大传统文化,而没有考虑到小传统自身的运行逻辑和实际。费孝通认为“伦理观念本事一种维持社会机构的力量,它必须和生活事实相符合”

看过整部片子,导演表面上努力把自己放在“分”与“和”的中间立场上,试图客观的表现双方的冲突过程,而实际上却显然流露出对“和”的偏向和同情,这种观念自然对观众情感上的引导,得出现代化对传统社会破坏的结论。

从人类学者对“分家”这一问题的研究上看,“分家”并不能代表现代社会对传统的冲击,这本身是传统社会结构固有的循环再生产的重要来源,只是具体到21世纪的王大家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其造成的压力(仿佛大海中的一个孤岛),面对外界的影响,王大家子走出土地,却可以表现导演所要表现的主题内涵,但代表现代潮流的绝不是“分家”。

如果一部纪录片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同时也带给人们对其反应的问题的深刻思考,这样的作品就可以算成功的了。看过影片之后,无论是赞赏还是哀叹,都不会产生强烈的震撼感,导演没有选择过于激烈的冲突,或者根本没有这样的冲突,但就像冰面下的流水,在那种默默地沉寂中,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交替就这样一直进行着。这个家族现在怎么样了,观众不得而知,但导演是乐观的,影片起于除夕之夜,迄于初一的早晨,老人微笑着换上新衣,大儿子贴上新的对联。

[1]费孝通.费孝通选集 【M】P45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2]芮逸夫.中国家制的演变【M】 台湾译文印书馆 1969.

[3]费孝通.生育制度【M】 P89,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猜你喜欢
分家费孝通大家庭
你好,你好!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网易考拉”缘何加入“阿里大家庭”?
名字分家了
开学啦
太极拳之“三节分家”
杨绛的“男朋友”
秀秀台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