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因素探讨

2011-08-15 00:50高洁伦范鸿雁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竞技

高洁伦 范鸿雁

(1.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

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因素探讨

高洁伦1范鸿雁2

(1.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武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然而尽管武术的价值极其丰富,武术的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相关因素。

武术武德竞技武术

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代表的活动内容之一。在蜿蜒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辉煌的一笔。同时中国武术由于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儒、道思想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中国武术的发展也步入了完善与成熟阶段,拳种纷呈,器械演练与实战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武术理论与武术哲学趋于完善,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更为迅速、更为广泛。武术也被称之为中国的“国术”。

但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长期以来,在“重文轻武”、重智力轻身体“的思想影响下,中国武术从来就没有受到过高度的重视,即使在中国武术发展最为辉煌繁荣的明清时期,武术博大的文化气象也没有占到一定地位。如果说武术的发展已受到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许多优秀的拳种流落到民间成为一些人用以养家糊口的一种谋身手段,更不可能出现许多技击含量很重的武术拳种至今已失传的现象。所以,武术发展到现在,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思想文化熏陶下的华夏子女没有人去重视武术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在当代,在武术土生土长这片沃土上,没有几个当代青年把武术视为国粹。

如今,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影响下,随着以中国文化为母体的日本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相继进入奥运大家庭,各个国家的民族体育在世界最为盛大的奥运广场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竞技价值,把武术推向世界成为武术界一个时髦的话题。老一辈武术家以此作为梦寐以求的夙愿而追求着;新一代武术工作者视为事业与个人前途的希望所在。于是纷纷攘攘、此起彼伏地议论着、呼吁着。随着人们知识层面的不断拓宽,随着体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突然发现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还有一种文化价值相当丰富的中国武术的存在。人们也期盼着有朝一日中国武术活跃在世界赛场的那振奋人心的激动场面快一点来临。于是竞技武术粉墨登台,开始亮相于国人,同时为了扩大竞技武术的影响,诸如散打王,中日、中美、中韩等武术对抗赛红红火火地在各地打响。而以人文为主的传统武术却备受冷落。本以为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可以殊途同归,但是二者颇有南辕北辙的迹象。以竞技武术为主的专家人士主张,武术进入奥运是武术发展乃至向世界传播的最好途径与宣传。武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极大的吸收西方竞技体育的价值观和先进的体育理念,要极大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要追求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统一。的确,在竞技武术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当今武术运动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由于它具有了专业化的训练特点,因而也往往被视为中国武术的最高技术水平。尤其是竞技套路,由于竞赛规则的杠杆作用,近几年比赛中出现了一系列高、飘、旋的难度动作,使武术套路的演练水平发挥至极致,竞技武术大有成为中国武术代表的可能。然而,坚持以传统武术发展的专家人士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对立,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征服自然,武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要更多地追求静态美的文化。我们在欣赏竞技武术这朵花在向世界散发着芳香时,也应看到竞技武术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竞技武术的竞赛套路基本上是以新编长拳为样式,它对传统武术的技法结构进行了过滤,因而它与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和价值体系有很大的差别,竞技武术的训练方法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中国传统的武术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无法比较。虽然,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奥运会规模越来越盛大,在世界的影响范围极为广阔,但随着人们对竞技成绩的过分追求,同时商业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竞技运动场上体育道德沦丧,滥用兴奋剂、假球、黑哨等运动场上的丑恶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观众的情感;竞技场上缺少了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竞技体育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西方人已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真实性,以追求整体为主的中国传统武术同样受到了重视,传统武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体和心理的和谐以及技术与道德的和谐也成为了中华武术为世界所欢迎的最宝贵价值。所以,坚持传统武术的人们认为,武术进不进入奥运对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近几年武术在国外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武术进不进入奥运不会是武术在世界发展的主导因素。武术要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发展,我们就必须敞开胸怀吸收先进的文化理念来武装我们本来就比较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同时我们还要向世界证明在世界生态自然遭到严重破坏之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的文化,追求温文尔雅的中国传统武术的静态文化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

但是,不管中国武术曾经多么辉煌,不管武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有多么巨大,至少在当代中国武术还是没有向世界证明武术的价值,国民还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文献的查阅以及专家的论坛,笔者认为,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因素有:

一、当代中国武术发展严重忽视了武术的教育价值。中国武术从起源到发展到最为辉煌的时期始终没有忽视武术的教育价值。但当代,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驱使,个体合理的需要和适度的消费逐步被扭曲、过度的生理需求所替代,物质、金钱的刺激,使人们摒弃了原有的精神动力和社会理想,导致教育出现了偏向。对于武术的教育价值更是没有人去重视过。这对于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中国武术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二、当代武德失范。马克思曾指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确,在拜金主义、物质追求的影响下,人们忙忙碌碌拼命赚钱,尽情享受,而当这一时间的快感消失后,回过头来,发现的是自己的一无所有。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国人翘首企盼市场经济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我们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和空间,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人们追求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之时,静观中国的道德生活领域,人们的心态和行为在背离了传统的轨道后,主流虽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一些非道德主义也严重浸蚀着人们的心灵。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道德衰败和价值失落现象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而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武德,更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范现象,“武以观德”、“尚德不尚力”、“未曾学艺先始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等格言,在当代只能作为武术界的口头禅了,而“黑色竞技”、“武校校长是黑社会老大”、“坑蒙讹骗”却成了当代武术发展的新气象了。这对于以德、礼著称的中国武术来说,无疑是自断命脉。

三、竞技武术套路的盲目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武术在国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中国奥运健儿在世界赛场上捷报频传,武术进入奥运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主要话题,而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好像在为武术进入奥运打基础,国际武术套路比赛、国内武术锦标赛红红火火的遍地开花起来。但如果我们静观世界体育发展的潮流就会发现,竞技武术套路追求“高、难、飘、旋”的难度动作对运动员的身材与体格要求相当高,矮而壮的竞技武术套路下的运动员的体格状况与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较大的矛盾,而在竞技武术发展还不成熟之即,竞技武术已被许多人称作是“武术体操”,这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扭曲。

四、武术的健身价值没有得到重视。《辞源》中说:“武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可见,强身健体正是武术的主要功能,尤其是武术气功的呼吸、吐纳,对各内脏器官有较好的保健作用。但是,从我国1995年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以来,武术还没有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得到重视。而在我国社区经济和社区体育设施没有得到一定的保障的情况下,形式多样,适合各种人练习健身的武术运动却少有人去利用它来健身,相反,诸如跆拳道、拉丁舞以及各种样式的各种城外体育文化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也是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而没有人去传播和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武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认可。科学发展观要求人类的任何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协调。但是,当今世界体坛,随着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高速发展,运动员已成为一种执行着赚钱职能的体育工具,而在这一过程中,滥用兴奋剂、超负荷训练已使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身心俱残,使用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受阻。中国武术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已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锻炼方式,但喜欢竞技体育刺激的人们对于武术的这种作用漠然置之,武术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得到充分认可。

[1]欧阳康.人文社会科学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4]易剑东.中国体育经济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5]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Gao Jielun1Fan Hongya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ese Wushu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thousand years development,its im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the fitness value,the entertainment value have got very good showing.Though Wushu value is extremely rich,Wushu development has not got enough attention,and 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 studi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of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WushuWushu moralitycompetitive Wushu

G85

A

1004—5643(2011)06—0003—02

1.高洁伦(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2.范鸿雁(1973~),女,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竞技
传统武术怎么了?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