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生焦虑心理的成因与调控策略

2011-08-15 00:52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加试畜禽教练员

张 军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体育组,江苏 徐州 2212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考体育生焦虑心理的成因与调控策略

张 军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体育组,江苏 徐州 221200)

高考体育生的运动水平介于高水平运动员与常人之间,训练的群体及训练的环境相对复杂,再加上高考的残酷性,高考体育生往往会在训练、测试、加试中出现心理上的过高焦虑。教练员在关注考生生理唤醒水平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不同时期的心理焦虑状况。

1 掌握高考体育生焦虑水平的方法

1.1 调查法

利用CSAI-2问卷调查,调查可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放在接触性训练结束之后。此时学生已经对体育高考及自身能力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运动焦虑心理开始形成。第二阶段放在冬训结束后。冬训结束时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心理焦虑水平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三阶段放在考前一周。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赛前认知状态焦虑的变化起伏最大。第四阶段放在去考区前一天。此时学生的认知焦虑状态最高。前两个阶段,教练员要提前渲染比赛的紧张氛围,并讲明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1.2 观察法

教练员可利用日常生活、训练、测试、运动会去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再将各种信息进一步的整合就会对学生的焦虑水平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

1.3 了解法

教练员在与学生谈心时,既要真诚又要表现出困惑,无论是出于帮助老师还是自己的好友他都会如实相告。

2 高考体育生高焦虑心理的成因

2.1 个体因素

2.1.1 属特质焦虑人群部分体育生先天性会把竞争和他人的评价看作更具威胁性或不具威胁性。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未来的事情表现出不清晰、惶惶不安,即使在平时的训练测验中也会表现出状态焦虑水平的升高,此类体育生是典型的高特质焦虑人群。

2.1.2 自尊心太强高考训练多是集中训练,少则也有10人左右,有时还会有自己熟悉的同学围观,自尊心强的体育生往往担心落后会被人家笑话而出现高焦虑心理,特别是在容易被判定名次的项目中。同在一个队训练,使得每个体育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运动水平了如指掌,有的同学综合水平很好,但遇到个人弱项时,就会出现焦虑水平的增高,甚至听到训练计划就开始高焦虑,训练时表现为动作僵硬、协调失衡、不敢做动作,还有的干脆逃避训练。

2.1.3 自信心不足一种情况是运动天赋不高,在每年的高考体育生组队时,都会有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参与体育高考的动机来源于文化成绩不理想,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捷径,想在最后的高考中争得一席之地。在平时的训练中,技术动作学习缓慢,成绩迟迟不见起色,长期有压抑感,特别是在专项的选择上,找不到自己优势,看到自己的同伴在训练中如鱼得水,就感到无所适从;另一种是考前对自己的未来不可预见,有的学生在考前出现了伤病,有的学生运动成绩一直处在投档线的边缘,这类考生在加试前对加试的结果不能确定,有希望但又没把握,所以会极度担心。

2.1.4 期望值太高期望值太高有内因,也有外因。家庭、班主任、同学等的期望属外因,但它加速了内因的形成,个人的高目标设置为内因。期望值太高的主要诱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成绩优秀,二是体育成绩优秀。当二者齐备时,无论外因还是内因都会使学生憧憬着将来考一所名校。有目标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学习和训练在一定阶段出现冲突时,要么文化成绩开始下滑,要么体育成绩开始下滑,而这类学生一般情况下自觉性都很高,不善于沟通,就容易出现高焦虑心理。

2.2 外部因素

2.2.1 训练负荷较大在训练的中后期,教练员要保证训练有足够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体育生对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训练不是很害怕,最怵的是耐力、速度以及速度耐力的训练,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生只是为了完成训练计划而训练,其训练效果必然打折扣。

2.2.2 比赛经验太少高考体育生平时参加比赛的经验很少,多数仅是参加过2~3次校运动会,积累的经验不多。首先,受训练时间的限制。一般来说,体育生升入高中后才开始训练,即使参加运动会也不太懂规则。其次,受运动会判罚尺度的限制,基层的校运动会没太高的要求。过少的经验会使体育生在训练、测试和加试中对未来感觉不可预测和害怕,带有不确定焦虑心理。

种畜禽质量是农民增收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是依法经过严格论证,是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所具备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对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降低了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利用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种畜禽,更有甚者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等行为影响生产性能损害农民合法权益,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害社会稳定。

2.2.3 教练员误导教练员在选材上偏爱文化成绩不错、运动天赋好的学生,但受家庭、社会以及对体育专业认知的影响,部分学生却不愿参加训练。无论是出于什么想法,好多教练员会用一些诱导的办法促成这类学生走向体育高考之路。训练后,教练员对这类学生有纵容心,担心要求高了学生会放弃,久而久之成绩不见成效,学生就开始怀疑老师当初的眼光和自己的未来出路。这样文化成绩下滑了,也有了恋队情结,处于骑虎难下之地,焦虑心理油然而生。

2.2.4 教练过分严厉一般情况下体育高考生都很开朗、活泼好动,而在学习与训练的双重重压下,则会因疲惫而懒散。为了强化训练的制度,强调训练的纪律,教练员往往会走向极端,出现过度严厉,即便训练也动不动就呵斥。长期的过分严厉会导致学生在训练时只要教练在就害怕,在行为动作上表现出退缩、不舒展、动作变形等。可见,教练的过分严厉也会导致体育生的焦虑水平过高。

2.2.5 适用环境能力差很多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见识面窄,初到大城市更会在心里产生自卑感,行动畏手畏脚。体育加试都是采取大城市集中考查,运动场的方向、硬度,当地的气候,陌生的面孔极易成为考生产生高焦虑心理的诱因,有的考生刚到考区就开始焦虑,晚上睡不着、尿频、惊恐、肌肉僵硬,有时还大喊大叫。

3 体育生过高焦虑水平的调控

3.1 训练中

3.1.1 心理疏导法教练员要根据学生高焦虑心理的成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对于高特质焦虑的学生,可以多加强认知训练,让其清楚高特质焦虑是一种心理缺陷,是导致其在训练中成绩滞后的元凶,明白训练是为了进步不是盯着眼前的结果,就能转变自己在训练中的退缩行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注重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要让其有“脸皮厚吃块肉”的洒脱,通过举实例说明坚持与吃苦的回报,强化好成绩来自训练的积累,水平的高低不到最后难见分晓。

3.1.2 关爱法教练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对于自尊心较强的体育生一定要维护好其脆弱的心灵,不要有打击、侮辱的语言、动作或表情。因自尊心强而训练时缩后的学生,教练员要坚持偏袒指导,利用主动多次的叫号训练,慢慢地他会把教练的关爱转化为其弱项上的自强心。

3.1.4 巧设训练法有些必训内容提起来就会引起体育生的害怕,教练员可以根据人性的喜好巧妙的调整训练方法,在形式上、地形上动脑筋,减少训练时的恐惧心理,如用以螺旋跑、变换地形跑、郊外跑代替绕圈跑,利用让距跑、过线追逐跑、反应跑等训练速度或速度耐力。总之,要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与竞争性,减少单调性与重复性。

3.1.5 赛场模拟法赛场模拟主要是创造一种比赛的氛围,通过多次仿真的比赛调整考生的高焦虑水平,对提高比赛经验与适应环境有较大帮助。赛场模拟可以是校内自我模拟,可以是外校巡回挑战模拟,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考前组织一次多校联考模拟。

3.2 临考前

3.2.1 考前动员法教练员通过CSAI-2问卷调查及平时的接触,对每个队员的焦虑水平有了清楚的了解。在即将奔赴考区的前一天,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逐个和队员谈心,分析每个人的优势并面授机宜,主要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自大好高者却要给予适当压力以提高其焦虑水平。其次,要召开考前会议,分析当前全队的整体水平。

3.2.2 锦囊妙计法根据每一个队员的焦虑特点为其写一封短信,内容要一语中的地道出他出现过高心理焦虑的行为状态与解决办法,如教练员没有亲自带队还要留下联系电话,然后将短信用信封密封,交代学生只有在最无助的时候才能打开。

3.2.3 视线转移法临行前让考生准备好扑克牌、游戏机、音视频播放器等娱乐产品,告诉他们在非考试期间用来放松和转移视线。

3.3 考 中

3.3.1 助威法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会分在同一组或相邻小组,养成上场前集体叠掌呐喊助威的习惯。一来提高兴奋,二来能驱除焦虑与胆怯。

3.3.2 面授机宜法在考生进场前教练员要告诉考生自己所在的位置,方便考生随时到场边与教练交流。当看到考生出现意外或高焦虑状态时要见机招手,提醒考生深呼吸,想想以前的成功经历,让其先稳再突破。

3.4 考 后

3.4.1 对比法无论是某一项考试结束还是整个体育加试结束,都会有一些考生出现失常现象,此时失常的考生最容易产生高焦虑心理,高的焦虑心理将直接影响下一项考试或文化课的学习。一项考完后,教练员必须快速带考生回住地并马上为考生做一个对比,之所以快速回住地就是怕考生自己去比较。一种是考生自身对比,比过去成绩与现在成绩;一种是与其他学校考生对比,预测该考生在整个考区中的排名;一种是与其他考区学生对比,预测该考生在全省的排名。

3.4.2 优势分析法一是针对考生个人进行优势项目分析,让其清楚体育加试是看几项总成绩而不是某一项,激起考差生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中找回失分的欲望;二是分析体育录取政策,体育招考不仅要看体育成绩还要看文化成绩,在每一年的体育高考中都有大批的体育成绩优等生被拒之本科院校门外,原因就是文化成绩不合格。这样的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信心,缓解焦虑水平。

3.4.3 转移视线法教练员主动发起娱乐活动,带领失意考生打牌、下棋、听听音乐等,让其转移注意力,阻断思想焦虑。

3.4.4 举例法体育老师接触体考失意的人很多,有的是队友、大学同学、往届学生,甚至是自身经历,这些都可以作为成功的范例讲给考生听,让其找到自信,降低焦虑水平。

[1]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张凯.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生运动参与(五)[J].中国学校体育,2010(9).

G807.3

A

1674-151X(2011)06-11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56

投稿日期:2011-01-17

张军(1974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加试畜禽教练员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以中考物理实验加试为契机,提高全体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中考体育训练对学生体质影响研究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