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官之“庸”也是一种恶

2011-08-15 00:51周兼明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
关键词:庸官阿伦特政府部门

何谓庸官?简单说来,有三种表现:一种是思想的平庸僵化,对民众诉求无动于衷,更谈不上对工作有什么创新意识了;一种是行为的庸碌无能,遇到矛盾或避之、或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还有一种是人事的庸俗钻营,除了会投机作秀外,无甚政绩。

上个世纪,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一个观点:平庸也是一种恶。她认为,在一些政治体制中一些平常的小官僚,因为没有明确的爱憎和判别正邪的能力,这种公文机器同样可能成为恶的化身。当然,这种平庸的恶,不会像一些“极端的恶”那么容易辨识,他们往往既不奸险狡诈,也不凶横无理,可能除了晋升之外也无其他特殊动机,他们甚至不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阿伦特说过“平庸的恶可以毁掉整个世界”。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这种“平庸的恶”,默认各种体制隐含的不道德因素,虽然偶有内心不安,但却以体制和层级的强力来为自己辩解,从而消除自己的负罪感。阿伦特认为,这种“无思”导致的平庸的恶,会引发出潜伏在人类的所有恶的本能,它其实是那些“极端的恶”的基础。如果庸官之恶发展成一种普遍现象,即便是民众也需要罕见的勇气和真正的思考,才能不被卷入这种不假思索的恶在社会上弥漫的潮流。所以庸官之恶败坏的不仅是官场风气和权力体制,它其实对整个社会都会形成一种示范作用,使社会风气也变得平庸和恶俗。

对庸官的治本之举,必须首先改变对权力的认知,要用一种善治的思维取代统治的思维。善治与统治的差别在于,统治的权力主体是政府部门,而善治的权力主体既可以是政府部门,也可以是民间机构和公民。比如对庸官的治理,就不能只依赖政府权威自上而下发号施令进行单向度的“治庸”,而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治理庸官。这意味着首先要在“治庸”的透明性与法制化方面多做文章,主动向社会和公民征询意见,并接受媒体和民众的公开监督。

治理庸官,其实也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只有实现了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只有把“为民做主”思维模式,转变为“以民为主”的权力模式,通过政府与公民之间长期而积极的合作,充分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庸官、懒官、散官生存的土壤才会变得贫瘠。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要达成一种社会共识,首先要把庸官之“庸”看作一种对社会危害极大的恶。

猜你喜欢
庸官阿伦特政府部门
阿伦特与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较——关于劳动、暴力与自由问题
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爱世界”的独行者
——人的美学视野中的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和三个男人
《阿伦特手册》:走进阿伦特的思想
治理庸官懒政需在制度上下功夫
从民谚看庸官丑态